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锺书先生早有《林纡的翻译》一文问世,迄今一再重刊,脍炙人口①。严、林既然并称,我猜想钱先生一定有写一篇《严复的翻译》的意思。去年我曾向他请教严复与曾纪泽互诋事,接到他一九九二年三月廿八日覆函,说是“未病前,本欲撰《严复的翻译》一文,与《林纡的翻译》为姊妹篇,涉及此段姻缘。今衰疾不能为文,便以相授、供足下采撷可也”。钱先生果然有意要写(《复的翻译》,因病未执笔,今更鼓励我来写。长者的美意,令我有续貂的勇气,草写此篇。严林并称,严林两位都不会乐意。钱先生已提到,当康有为以“译才并世数严林”赠林纡时…  相似文献   

2.
自清末民初以来,学界对严复翻译的讨论业已形成异常复杂的评估系统。虽然论者多以西学原著为基准,但对严复翻译的界定却不乏相互矛盾之处,评价严译的标准也多有不同。职是之故,从翻译的"实然"和"应然"两种状态出发重新认识严译中的"再现"与"建构"无疑有助于严译研究的继续推进。作为一种"选择性再现",严译不仅是严复自身思想体系的"建构",更是传统文化观念与近代西方"新"观念相互交融的结果,体现了翻译的"实然"状态。  相似文献   

3.
1898年维新运动失败后,严复写下了“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的诗句。可见,他的心情非常悲痛。此后,他选择了翻译工作为终身事业,摒弃万缘,惟译书自课。严复一生没有专门的翻译理论著作问世,但从严复翻译西方学术著作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略窥严复的翻译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严复笔下有三个卢梭:中立的卢梭、可褒扬的卢梭和被批判的卢梭.也就是说,严复对卢梭思想并不是一直批判:在1913年前,是批判、介绍和赞扬交替;而在1913年后,基本上就是批判了.严复对卢梭的批判有两个高峰:一是1905年(<政治讲义>),一是1914年(<〈民约〉平议>);批判的内容,一直聚焦在"民生而自由平等"上.由此可见,严复对卢梭思想的批判,主要是取决于他自身的好恶和当时变动不居的社会时势.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说严复的思想具有保守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早在明代末年,著名学者李之藻就翻译过西方逻辑学著作《名理探》。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此书尚未在学术界产生太大影响,西方逻辑学没有在中国真正扎根。直到清末,严复在学习和研究西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西方逻辑学的奥秘,并由此倾注很大精力与时间加以翻译和介绍,从而在晚清学术界掀起一股提倡逻辑学科学方法的热潮。  相似文献   

6.
《原富》是严复翻译的,后人列为“严译八大名著”的第二部。原书名An Inquiry into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为英国经济学家斯密·亚丹Adam Smith(1723—1790)所著,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原书出版于1776年。 戊戌变法的前一年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严复便着手翻译此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首二部交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译书院出版,1902年10月(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全书出齐。该书分甲、乙、丙、丁、戊五部,其中部甲十一篇、部乙五篇、部丙四篇、部丁九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严复为研究个案,尝试分析并解释中国社会在近现代转型过程中文人由传统士人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这一现象。严复在戊戌维新前后的政治文化传播实践,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知识分子角色转变这样一种过程,另一方面这种转变的不彻底又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艰难。  相似文献   

8.
翻译可畏     
凯撒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热恋,还生了个孩子,这是尽人皆知的。可是,这两个人究竟用什么语言交谈呢?出乎意料,他们用的竟是希腊语,说得准确些,是古希腊语中一种叫做会话体的语言。约在公元前200年,罗马帝国隔着地中海与南面的迦太基争霸,这便是布匿战争。据文献记载,这次战争的主角罗马名将西比奥与敌将汉尼拔会面的时候,也是用希腊语交谈的。公元前的地中海一带,完全是希腊语的世界。《新约圣经》也是用希腊语写的。在当时的罗马,不论是武将还是文官都竞相学习希腊语。其后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拉丁语普及整个西欧。后来,又相继出现了西班牙语的时代、法  相似文献   

9.
我的家乡在"风城",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刮不完的风,若异地的游子冬天来风城,会很害怕这儿的风,他们说这儿的风像魔鬼嘶吼,让人毛骨悚然。而我对故乡的风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0.
今天,中国的读者一看到“莎士比亚”这四个字,就知道他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但当提到下列名字时,知道者就很少了。如“舌克斯毕”,“沙斯皮耳”,“筛斯比耳”,“莎基斯庇尔”,“索士比尔”,“夏克思芘尔”,“希哀苦皮阿”,“叶斯壁”,“沙克皮尔”和“狭斯丕尔”。这些名字都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书籍中出现的Shakespeare的汉语译名。译名之所以多种多样,主要是由于译者对汉字的发音及翻译人名的技巧的掌握不同所致。至于“莎士比亚”这个译名是否译得得当,另当别论。从这个例子看。  相似文献   

11.
韩素音论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罕见的那场大雪日,外国语学院的礼堂还是被学生、教师以及各民对韩素音感兴趣的人士挤满了。“你们站着,我也站着。”──年逾古稀的韩素音虎虎有生气。一袭黑丝绒套装加上一条红白相间的真丝头巾围成的项饰和一脸生动的表情与微笑使大家忘记了她的年龄。她冒着严寒和鹅毛大雪来为学生进行一个半小时的“论翻译”的专题报告会。韩素音女士认为语言是很重要的东西,六、七千年前埃及就有了翻译。不懂一门外文将影响本国文化的发展,因各种语言要进行交流。她家里没有电视,但每天看6个国家的报纸,对比着看,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韩…  相似文献   

12.
成为优秀翻译的要诀吴风华编译翻译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实际上这份差事比想象的要难得多。当然,一旦熟练地掌握了翻译技能。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一个优秀的翻译只要在工作,就必须牢记以下要诀:一、不要忘记翻译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当你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时候,很难...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一直认为。所有语言之间都是可以相互翻译的。如果存在不能翻译的情况。那不是语言本身不能相互翻译。而是翻译对母语之外的语言掌握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本质是文化信息的传递,目的是为了把源语文化和信息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一方面需要采用归化策略,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使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译文达到融合;另一方面译者也需要采用异化策略,开拓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异域文化和信息。中国的翻译理论需要不断发展和开拓,应将接受美学应用于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以便指导跨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与人类明同步萌生,是连接不同民族和国家化的桥梁,是不同化互相学习充实的途径。纵观中外人类翻译化史,无处不昭示翻译和化发展的紧密关系,化繁荣与翻译是相辅相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普希金是天才诗人,又是伟大小说家。作为小说家,普希金创作了《上尉的女儿》《驿站长》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自20世纪初以来,他的小说备受中国译界的青睐。据戴天恩先生考证,20世纪普希金《上尉的女儿》有21个汉译本。那么,普希金的小说早期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在此,本文将1903年至1924年汉译的普希金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穷源溯流,从中体悟其历史特点,展示中国早期翻译普希金小说之轨迹。  相似文献   

17.
鲁道夫·赫斯(1894—1987),纳粹德国第三号头目,1923年“啤酒馆暴动”的参加者,暴动失败后与希特勒一起服刑狱中时,希特勒对他口述了《我的奋斗》一书,赫斯笔录后于1926年出版。1925年任希特勒的私人秘书,1933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为当时的魏玛共和国总理,开始独裁统治。不久,赫斯  相似文献   

18.
翻译──沟通世界的桥梁徐斌杨绛先生说,作翻译是“一仆二主”,那么同声传译员少了一个“主子”──读者要侍候,应该轻松一些了吧,其实不然。二战期间,雅尔塔会议结束宴会上,斯大林站起来祝酒说:“为那些工作实在辛苦的人干杯。我们说的每一个词都需要他们的传译,...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硬伤甚多近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称,经评审和投票,产生了30篇(部)获奖作品,包括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但文学翻译空缺。据悉,此届评奖选送的文学翻译类作品最少,仅有5部。评委会对选送来的文学翻译作品不满,并认为译者的翻译质量不高,是文  相似文献   

20.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不同文化的诠释.传统观念中,翻译对文化的忠实与叛逆是各有其理,却又相互矛盾的.事实上,忠实与叛逆的结合需要有"度"作为衡量标准.只有在考虑客观文化条件和译文读者倾向性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才能把握好翻译对文化忠实与叛逆的度的问题,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成功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