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技新时代》2008,(12):81-81
全世界有2200万人患有心脏衰竭——心脏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血液。尽管这些患者服用各种治疗药物,采用多种治疗方案,但仍然有一半在确诊后撑不到5年。现在,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学家多丽丝·泰勒和她的工作团队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首先找到一个供体心脏,去除里面所有细胞,然后将患者的细胞植入其中并将其培育成一颗全新的心脏。使用这种方法不仅能缩短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名单,  相似文献   

2.
生命最宝责的是心脏,但对心脏疾病的防治却始终是让科学家头痛的难题。不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已经陆续发现了——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12,(8):89-90
名家语录只要患者一息尚存,只要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应该有丝毫动摇或是放弃之念。马长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房颤诊疗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等。  相似文献   

4.
心脏静如台     
当你正在家里写作业时,突然你的写字台不停地晃动起来了,你还能把字写好吗?如果你是外科医生,你要在病人的心脏上进行手术,而病人的心脏却跳个不停,你的手术还能进行吗?显然不能。但现在,科学家宣布,医生很快就能够在跳动的心脏表皮上动刀了!  相似文献   

5.
英国心脏医学专家经过多年研究,首次成功利用干细胞培养出心脏瓣膜细胞,未来这项技术如果成熟,可望能进一步培养出完整的人类心脏,解决心脏捐赠短缺和排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绪军 《科学中国》2007,(12):13-13
英国心脏医学专家经过多年研究,首次成功利用干细胞培养出心脏瓣膜细胞,未来这项技术如果成熟,可望能进一步培养出完整的人类心脏,解决心脏捐赠短缺和排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最近称,他们通过给"脱细胞化"处理后的尸体心脏注入活细胞,成功地使这些心脏恢复了跳动。这种心脏"复活术"如能用在人类身上,  相似文献   

8.
如果科学家探秘手段落后,而且粗心大意,我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心脏深藏的这些事关人们性命和健康的隐私——因为担当人体供血大任,掌管人的性命,再加上它不能自我修复和再生,所以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心脏,是人体内的怪癖娇娃。但医学专家最近的发现,人类对心脏的特性其实有误解,而误解的产生是因为人类一直没有发现心脏的重要隐私。不愿与世隔绝前不久,美国医学专家对一位接受心脏移植手  相似文献   

9.
由于可供移植的器官严重短缺,每年全世界都有数以万计的患者在等待器官的过程中死去。因此,全世界的科学家在尝试各种方法,而异体器官移植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文化》2007,(2):20-20
从外观看,人体是左右对称的,这种外观对称成为美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人的这种对称美,却没做到表里如一,因为人的内脏就不是左右对称的。例如心脏、肝脏等分布在身体的一侧,而肺尽管同时分布在两边,但仍然左右不对称,只有肾、卵巢等少数器官大体上左右对称分布。那么这种不对称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I0009-I0010
<正>[导读]阿伯泰邓迪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实验室中培育微型人类心脏,这种由干细胞培育而成的微型心脏直径只有1毫米,每分钟大约跳动30次。他们培育这种微型心脏是专门为了找到心脏肥大的治疗方法,心脏肥大会使心肌变厚、变硬,使心脏难以抽取全身血液,甚至能够导致病人猝死。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1,(9):40-41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而心脏疾病则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世界上需要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但是全世界每年捐献出来的可供移植的心脏还不到2000个,许多患者因此而失去了生存机会。为了挽救生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研制可代替心脏功能的人造心脏。从1960年代开始的“全人工心脏”计划,正是为了拯救心脏病患者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时代》2006,(7):78-79
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医生能通过向我们的体内注入可生长成为特定组织的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器官。这样当然不错,但是如果能够唤醒人体色身的细胞让受损的器官自我惨复无疑更加理想,那么.我们能否取得这种生物学上的重大突破,让受损的器官进行自我修复呢?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I0002-I0002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研究人员使用最尖端技术建立了一个先进的矫正绵羊心脏的解剖学计算机模型。科学家以2D成像技术对一组非常薄的心脏切片进行成像再通过计算机程序转换成3D模型。模型重建还包括心脏组织的复杂纤维结构以及心脏的上部腔室心房。该模型还考虑到心脏不同心房区域的电活动信息,并将它们纳入模型中。然后,这个虚拟心脏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11,(15):39-39
英国人马太·格林现年40岁.他将成为英国第一位带着一整套人造心脏从医院走出来的人。医生植入他胸腔里的仪器,比它取代的真正的心脏稍大一些.重量低于6盎司(17010克)。它在背包携带的一个泵和一个电池的帮助下.把血液输送到格林的全身各处。世界各地大约已经有900人安装了这种“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仪.但格林是接受这种仪器的英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16.
从外观看,人在大体上都是左右对称的,显然,这种外观对称应该是美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人的这种对称美,却没做到表里如一.因为人的内脏就不是左右对称的。例如心脏、肝脏等分布在体内的一侧.而肺尽管同时分布在两边.但仍然左右不对称,只有肾、卵巢等少数器官大体上才是左右对称分布的。那么,这种不对称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7.
心脏性猝死一直是困扰中西方社会的疾病之一,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高死亡率使其愈发骇人。但据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科学家首次揭示了通过遗传缺陷可以预测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I0019-I0020
[导读]加拿大研究人员首次确定了与心脏功能有关的最佳结构和细胞比例,这标志着首次试图确定一种精确的细胞类型与比例的“配方”,按这种“配方”就能生产出高度功能化的心脏组织。  相似文献   

19.
近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IBBME)和麦克尤恩再生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合作.首次确定了与心脏功能有关的最佳结构和细胞比例.这一发现也让该小组转向另一项研究:设计制造迄今为止第一个活的三维人类心率失常组织。这也标志着研究人员首次试图确定一种精确的细胞类型与比例的“配方”,按这种”配方”就能生产出高度功能化的心脏组织。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20.
心肌细胞能再生 利用碳元素的衰变周期来测定时间,是考古学上最普遍的方法。近年来,科学家将该技术应用到动物身上来测定细胞的更新速率,但由于危险性和道德伦理原因,不能在人身上直接使用该技术。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乔纳森·费瑞森和他的同事们,则利用非常巧妙的方法,间接把这项技术“实施”在人类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