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在纪实小说《相约星期二》中,作者米奇·阿尔博姆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毕业多年,他再遇恩师,并继而在恩师莫里那里修到的最后一门课程。小说通过“课程学习”期间的师生对话交流,由此阐释了深厚的师生关系与人生教育的真谛。有感于此,结合当下大学外语教育的教学实际,主要关注课程中教师身份的构建、知识的储备、课程教学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目标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外语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问题,希望对未来的外语教育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利用暑期我看了《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里面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一套套精典的理论,使我感触良多.其中妁聊聊“懒”课堂》这篇文章更是印象深刻.讲的是李成良校长上课从不带课本,也没有书面作业,但学生们成绩却特别好,于是他笑称自己是“懒”教师、“懒”校长.从他的事例和文章中,  相似文献   

5.
华燕 《教育文汇》2008,(2):44-45,47
一本“捉虫”读三载 有幸听窦桂梅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并聆听了她的报告。初见伊人,一袭黑衣衬托,一方丝巾点缀,简约而大方,沉静而内敛。头发松松的挽在脑后,薄薄的刘海,遮住了光洁的额头。她静静地坐在主席台上,就像那水气氤氲的江南水乡里盛开的一朵秀丽妩媚的水莲花,令人无法移开视线。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新课程理念和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表现得异常突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有所缺失;学习效率不高;教学缺少活力;缺少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选择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还未得到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的克服有赖于教师们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其中,国外先进经验的引入、学习和借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书中译本的适时出版,恰恰顺应了这种教改潮流。…  相似文献   

7.
当语文书一发下来,我便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本想随手翻翻,谁知翻到第一课《窃读记》,里面的内容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气就看完了,这可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林海音还是小女孩时,因为没钱买书,又不让借书,只好每天到书店偷偷读书的故事。书中的很多情节,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但文章后面那一句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当时我还不太懂  相似文献   

8.
爱是世间永恒的主题,有了爱才有了一切。然而,爱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必须学会付出你的爱。正像下面两位同学所说。你要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要知道如何爱别人!  相似文献   

9.
读完《与时偕行的语言工作者——曹灿》(《人民教育》2011年20期)这篇文章,我静心思考。一名语言工作者,传承的是一种什么文化。小喇叭虽已开播了55年,儿时的记忆已渐渐远去,但那浑厚的声音还一直回荡在耳边,时时牵  相似文献   

10.
<正>灵魂的呼唤,宇宙的指引,人们所找寻的阿特曼究竟在何处?婆罗门悉达多、沙门悉达多以及商人悉达多,他们孜孜不倦地寻找着自己内心的阿特曼,寻找着“我”。“我”究竟在何处?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能够回答,包括我们自己。我们剖开自己覆盖着细小血管的心脏,捧着它,凑近到要碰到鼻尖的距离,目不转睛地观察它。  相似文献   

11.
一部《西游记》,洋洋洒洒写了整整一百回,其中干货不过二字: “取经”。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眨眼间就会在大唐与雷音寺溜个来回。即便是沙僧、八戒,虽笨点儿,也能腾云驾雾,日行千里,让他们去,也可以“谈笑凯歌还”。可是到头来,非要唐僧前往不可,便把事情弄得曲曲折折,受尽九九八十一难,历时一十七载,且取回来的还是一部“残经”。唐僧这人,有没有本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  相似文献   

12.
《爱莲说》一文不仅抒发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对于莲的深深爱恋之情,而且在褒奖莲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及“不可亵玩焉”的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他对菊或是牡丹的“不爱”.周敦颐之所以不爱“菊”,是因为菊的孤傲、不问世事,以明哲保身为由不敢与世事抗衡;而之所以不爱“牡丹”,或是因为它的谄媚、攀富、趋势.“菊花”和“牡丹”正是欠缺了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品德要素、佛家的纯净以及道家的本真,因此,造成了周敦颐爱莲,却不爱菊花和牡丹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换言之,周敦颐的儒释道三者合一的思想是他“爱”与“不爱”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3.
瑞吉欧·艾米利亚幼儿教育模式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中,瑞吉欧教育提出,体现教师观念的行为便是倾听,学会倾听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基础与核心。本文从该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并提出教师应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尊重幼儿,仔细观察幼儿,重视幼儿之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真正做到"倾听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相似文献   

14.
翻开李振村老师刚刚出版的《教师的体态语言》,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双目扫过一行行凝聚思想、浸润灵魂的文字,不时觉得满目清爽,原来教师的体态语言如此重要,原来教师的体态语言存在这么多的奥妙……  相似文献   

15.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其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述,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加以反映,深刻显示出当时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迫害,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鲁迅的《祝福》中,所谓的"祝福"并没有表现出祝福应有的积极性,其所提出的祝福实质上是一种寒冷的"祝福",具有一定的讽刺性。本人在阅读《祝福》的基础上,对《祝福》中寒冷的"祝福"进行分析,揭示出小说的深层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初学《琵琶行》,对琵琶女和诗人备感同情。两人同是绝世人物、才华出众、名震京都,却偏不得志,流落到江州这偏远之地,饱受世态炎凉之苦。这门庭若市和门前冷落的对比,这歌舞升平、觥筹交错夜夜欢与独守空船、冷对江月的对比,这昔盛今衰的对比,无不让人惋惜同情有才学之人不被重视的悲苦命运。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更道出了相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的面世,描写父亲的文章层出不穷,但《背影》从未被其他写父亲的文章所取代,究其原因,除了文章写作角度独特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背影》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既有父子间浓厚的骨肉亲情,又流露出作者一些说不清是悲酸还是惆怅的心绪。可以说,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是五味杂陈,需要细细的咀嚼、品味。分析《背影》这篇文章,教师,抑或说参考书,大多着眼于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对面的月台为我买橘子的情节,通过对文章动词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父爱子之情。或者引导学  相似文献   

18.
我非常喜欢阅读《教育研究》杂志。每期《教育研究》到手,我总是习惯地通览一下目录,从中挑出三五篇认真读下去,不是有这样那样的启迪,就是有这样那样的质疑,获益匪浅。在阅读了1993年第4期《教育研究》上的访谈录《教学论漫谈》后,就很受启发,促使我对大学教学过程作了深入的思考。 《漫谈》中,青年学者们既对教学论原理有所遵循,又不受其约束,谈了不少新鲜见解。我  相似文献   

19.
韩进廉同志住《红学史话》(一)中写道: “一九二○年后,隐晦已久的曹雪芹身世大致考定,反动文人胡适为了贬低《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硬把曹家和贾府,曹雪芹和贾宝玉混为一谈……”“反动文人胡适出于其反动的政治目的,喊‘白话’,抓‘热门’,大搞小说考证。一九二一年抛出了《红楼梦考证》。他依靠‘孤本秘籍’对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作了如下的判断:……这些判断大致正确。”读后深感其词闪烁,深文周纳。其一,“隐晦已久的曹雪芹身世大致考定”,这是“新红学”的贡献。由谁考定?主语不明。其二,“反动文人胡适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却“大致正确”地判断了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岂非咄咄怪事?  相似文献   

20.
“要是刘备没有来呢?”读了《三顾茅庐》,在赞叹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的同时,我又不免为诸葛亮担心。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冒着严寒两次拜访他,但都被拒之门外,第三次终于见面了,并坚决邀请他出山。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值得庆幸的是刘备终于第三次来拜访了,否则,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还会记下“诸葛孔明”这个名字呢?诸葛亮是幸运的,他终于等到了刘备,使他的才华得以发挥,成为一代风云人物,没有被埋没于草庐之中。但是,世界上又能有几个刘备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幸运呢?假如刘备果真没来,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