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实际语料的排查分析,指出表示约量的复合方位词"左右"与数量词搭配时,不仅存在"数词 量词 左右"的格式,还有"数词 左右 量词"格式,并分析了"数词 量词 左右"和"数词 左右 量词"两种格式在结构、语义、表达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L+VP"结构中的"在+L"在语义指向上有前指、后指、双指或无指四种情况,语义指向的不同决定了表义功能的差异,从而导致相关句式具有不同的变换形式.当"在+L"语义前指或双指时,结构体中的"在"是动词;当其后指或无指时,"在"是介词.  相似文献   

3.
"数+形+量"格式中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的结构即"数 形 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格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数量词中间都可以插入形容词的,也不是任何形容词都能插入数量词中间的,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文章主要探讨"数 形 量"格式中"量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主要论述现代汉语中的"各 大 NP"格式.首先,就此格式中的"大"的词性、语义进行分析,认为其中"大"已经出现语法化趋势.其次, 对"各 大 NP"格式中的"NP"从名词分类和音节分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并附带论及了与"各 大 NP"格式类似的"各 小 NP"、"各 大 中 小 NP"、"各 大 中 NP"和"各 大 小 NP"格式.最后,对"各 大 NP"格式作了文化考察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5.
"整个一个X"格式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类口语习用语,在语义上指"简直(完全)是、简直(完全)像"之义.考究该格式内部语义,发现其可变成分"X"语义多样,同时该格式在独立成句和充当复句中分句时也可表现不同的语义特征.由此显示出该格式语义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X比Y还W"格式的语义类型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比Y还W"格式的语义类型可分为五种,其语义结构在前提句,"比Y"短语的省略,重音位置和W后的数量短语性质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根据"还"在格式中的语义,可将它分化为程度副词和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7.
"在…上"这一框架结构中的插入成分"X",在句法上前受"在"、后受"上"限制,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上"的不同用法决定"X"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而且此格式在句中语义上有前指、后指或双指三种情况.语用上,此格式用于表达形状范畴是不自足的.  相似文献   

8.
"小X 小Y"格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四字格式,该格式的语义关系类型可以分为四种:语义重叠组合型、语义加合型、语义增值型和外在的逻辑关系型;该格式按照整合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级:低级整合、中级整合和高级整合,处于不同层级的"小X小Y"对语境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整合度越高,对语境的依赖越小,整合度越低,对语境的依赖越大;而该格式的语义可以分为静态的基本格式义和动态的个体性语义.  相似文献   

9.
四音节的"-A-B"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见的固定格式,而且这一格式还在不断发展中.本文试图在对大量"-A-B"的固定格式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讨论哪些词语可以嵌入这一格式,A、B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并总结出这一固定格式的语用、语义与修辞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语义角度可把"V得+NP+都+VP"这一格式分成两大类,并从语义指向和句法两个方面探讨了两种格式的特点,提出了该格式进行变换需具备的几个条件,以及分化该格式歧义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邓小平从1973年恢复工作之后,结合他实际主持的中国政府特别是外交工作,重新开始观察分析国际局势,形成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对当时的"三个世界"划分的认识,也有不同于当时流行话语的理解,最终再次被打倒.直到邓小平又一次复出,才将原有的想法进一步发展,并取得了丰富的思想成果.这些成果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而且对于此后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以及外交实践的指导思想探索,都有积极的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个”是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迁化量词。这种迁化现象袁现在现代汉语中就是经常用在“V+个+VP”这种格式中。本文主要从“V+个+VP”的构成、语义等几方面作一简要分析,认识到“个”在表现“V+个+VP”结构的深层语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指出经济、政治、文化都很落后的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资本主义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是公有制经济的帮手。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意愿,在实践中逐步肯定了新时期的资本主义———私营经济。两位伟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辉煌篇章。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区别,邓小平在对商品经济、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方面以及决策的思想特点方面超越了毛泽东,经过了实践的充分检验,更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加入WTO之后,如何应对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全球化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肃而紧迫的课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全球化”的概念,但他对全球化浪潮的远见卓识,以及提出的一系列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市场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构想,为我们在加入WTO之后 ,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迎接全球化浪潮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经济、科技、人才等各种力量的储备。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来思考、指导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1世纪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不争论"主张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针政策问题提出的,并不是反对争论。邓小平的"不争论"主张提供了一种民主的领导方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姓"社"姓"资"的思维模式,其包含的社会试验思想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为性灵之表现"这一命题不仅体现了邓以蛰融合中西方美学以建立其美学理论的努力和尝试,即以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基础,将中国古典美学的"性灵"与西方现代美学的"表现"相结合,并试图综合西方美学的"心"与中国美学的"性",提倡一种性灵的美学,而且体现了邓以蛰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徘徊与超越。正是这一徘徊与超越,促使邓以蛰放弃了西方美学的研究,从而完全转向了中国书画美学的研究,并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奠基于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的.它开始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突破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新审视,着力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破解,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和完善的过程。20世纪初到70年代中期是其萌芽时期,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形成,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趋于成熟。邓小平法制思想内容丰富,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演达是杰出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孙中山逝世后,他高举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伟大旗帜,继续从事民主主义革命,并对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对外开放问题作出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包括对外开放的原因、原则以及具体举措在内的可贵的对外开放思想。邓演达对外开放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坚持和推进对外开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词缀“老”在汉语构词中,出现频率很高,构词能力较强。现代汉语词汇中“老”沿着不同的结构方向虚化后,又增添了新的语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词缀“老”的结构、语义色彩的进一步梳理,使词缀“老”的结构脉络和语义色彩更加条理化、明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