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是知识群体高度聚集的场所,高校的安全稳定备受社会关注。当前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和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本文作者从预防高校突发群体事件的角度,对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确保学校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钟毅 《科教文汇》2012,(22):200-201
群体性事件有群体性、组织性、仿效性、破坏性、反复性等特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多种多样,立足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职能,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实现"标本兼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大量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伴随着越演越烈的征地行为,因征地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呈激增之势,文章通过对土地征收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成因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土地征收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升高、规模扩大、冲突程度增强,严重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时做好科学防范工作,提高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是政府部门面对的新课题.本文试从舆情视角出发,以舆情和群体性事件的互动关系为基础,阐述了舆情作用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预防机制及处置策略,以助于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一系列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在网上发布、传播,就极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甚至通过网络和短信进行联络、组织和策划,从而引发群体性的罢餐、罢课、静坐等高校群体性事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也成为了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中必不可缺的部分。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发表评论、表达诉求乃至组织行动,这对高校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深入剖析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探索其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是肩负在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身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领域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部分经济犯罪因其侵害众多群众的利益,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严重威胁地方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会不安定因素大量增加,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处于活跃期和多发期。探索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积极研究预防的措施和处置的手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何振  谢振华 《情报杂志》2015,(4):110-115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群体性事件研究进展,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作者、文献来源和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对群体性事件研究呈"爆炸式"增长及"广泛化、普及化"发展态势,但研究的深度、广度还不够,而研究主题呈现地方政府、社会稳定、利益等三大研究热点,并提出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趋势:既注重农村群体性事件、医疗纠纷群体性事件、高校群体性事件以及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等宏观研究,也开始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机理、预防机制、应对策略等微观研究转变。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中的媒体报道的存在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多、规模上升、范围扩大的态势。随着环境与社会的变迁,近几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已开始有所报道,但是在面对手机与互联网等新媒介挑战,媒体的报道结果并不理想。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存在早期报道反应迟钝,后期报道戛然而止,报道质量上缺乏客观、公正,甚至出现假新闻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风险性,政府、媒体、公众的博弈和法律制度三方面是目前群体性事件下的媒体报道的制约因素。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不仅具有负面功能,还具有正面功能。媒体需要发挥社会"安全阀"的作用,为此,我国需要扩展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报道空间,及增加媒体报道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量和度。  相似文献   

10.
周斌 《科教文汇》2012,(29):184-184,197
独立学院学生群体事件的诱因来自学校、学生和社会三个层面。从群体事件发生过程的不同侧面看,独立学院学生群体事件表现出利益性更明显、爆发性更强、自由性更大、联动性更广泛的不同特点。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阶段考察,不同的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充满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的中国改革转型期社会条件下,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和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的剧痛和不适感必然会传递给大学生。而且我国大学生的人数十分巨大,让人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群体性活动。本文以部分大学生群体性活动为例,对这些群体性活动的特点、类型进行了探讨并分析其转变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以提供给今后高校管理和社会维稳中值得重视的舆情预判。  相似文献   

12.
高速发展的网络使群体性事件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散播开来,其中一些负面或虚假的信息给事件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严重阻碍政府部门对事件的处理工作.鉴于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的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19起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为例,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为政府应对同类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处于高发期。其中,由地方政府和公民之间冲突引发的集体性行动占据了绝大部分。在此力图通过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获得对中国现阶段此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更为深入的理解,并希望能够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网络的飞速发展加之网民数量的迅猛增长,使得网络成为群众表达诉求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这就加大了网络社会冲突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生方式逐渐多样化,从网络走向现实生活,对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预防、及时化解、妥善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就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维权抗争型群体性突发事件属于当代社会群体事件的主要类型。针对这一类型群体事件的特征展开分析,引入个体不公平感和效用替代得益,构建维权抗争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复制动态模型,进而对事件的扩散与收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弱势群体中的个体不公平感越强,或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得益差越大,群体事件越容易爆发。最后,结合"宁波PX事件"案例的扩散和收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急剧转型而次生的社会风险日益加大,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新型危机不断地敲击传统的治理模式与结构。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必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归结定性。近几年网络群体性事件本身也出现了新的一些变化,如敏感群体倾向、网络群体意识兴起、监督功能放大、社会动员能力增强等。这些变化需要政府管理在治理思维与治理方式上进行创新,如树立危机公关的意识、主动建立网络互动机制、完善网络民意的研判机制和协调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领域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部分经济犯罪因其侵害众多群众的利益,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严重威胁地方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群体性事件中谣言通常作为一种异化的人际传播而存在,它往往在群体性事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为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就需要对谣言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以石首事件为例,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赵丽君 《科教文汇》2013,(10):179-179,183
未成年人因为其自身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遭到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家庭、社会各有关团体等方面必须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重要课题。各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切实履行职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缺乏有效畅通的对话沟通机制,导致公民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与不满。借鉴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核心理念,剖析了政府在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时失语、禁语、后语和妄语的话语误区,提出了话语理论视角下政府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善治策略:疏通官民网络舆论场,搭建官民网络互动平台;善待意见领袖,善引网络舆论走向,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完善网络立法,力促网络话语真实性;广纳民意,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讨论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