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静 《科教文汇》2012,(25):170-171
本文从心理契约视角关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论述了心理契约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分别探讨了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的特点、心理契约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心理契约的角度,对导致银行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进行剖析,从物质激励、环境支持、发展机会3个维度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银行业知识型员工流失控制模型。结合银行业知识型员工从入行到离职的人力资源生命周期,基于构建心理契约、调适心理契约、修补心理契约和违背心理契约4个阶段对控制模型进行逐层分解,以期为银行业管理者提供基于心理契约层面的相关管理模式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国外心理契约理论的发展历程、国内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心理契约的测量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心理契约理论进行了述评,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其研究方法,加深其在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理契约研究的兴起,高校开始着手构建教师管理的心理契约。但由于理论的不成熟以及忽视高校教师管理的特点。造成教师管理中心理契约的违背。本文从对心理契约概念的认识以及应用操作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心理契约违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者越来越关注心理契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并探索了心理契约对组织管理的实际影响。以2016年SSCI收录的120种商业期刊为依据,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回顾了2007—2016年心理契约在组织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梳理了心理契约的含义、特征、过程以及测量方法,详细阐述了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构建了基于组织管理应用的心理契约作用机理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主题、研究情境、研究视角3个方面提出了心理契约理论未来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企业心理契约一般被界定为员工和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从博弈论视角来分析企业心理契约问题,能够使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和理解它,并且通过心理契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更有效地实施有形契约(如书面契约等),而对心理契约的评价,则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找到建立和完善企业心理契约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升企业文化,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磊  邹江英 《软科学》2014,(3):87-92
通过对山东奔速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的调研,分析了国资参股对民企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由于国有资本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国资参股从整体上改善了民企员工的心理契约;其次,基于不同员工对国有资本意识形态属性认知的差异,国资参股对不同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不同,年龄较大的员工心理契约改善较大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员工心理契约改善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知识型员工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力量。图书馆管理者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进行动态管理对于实现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及工作绩效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心理契约的内涵,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并从探索、立业、维持、离职四个阶段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进行管理,最后提出了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动态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根据心理契约的定义,对心理契约的研究主体和操作化核心进行了评述.然后,按照Rousseau和Tijorwala对心理契约测量方法的分类,分别对内客导向型、特征导向型和评价导向型测量法进行介绍,并简述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研究者选取合适的心理契约度量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最后,指出心理契约测量可以从扩大研究主体、定义与量表的匹配性、纵向测量方法的开发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刘强  张杰 《科技风》2013,(6):233+235
为了避免知识型员工离职外流,充分激发知识型员工的潜能,近年来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从心理契约和员工激励的关系出发,在论证心理契约激励必要性的基础上,剖析了企业心理契约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并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心理契约和激励性薪酬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心理契约和薪酬性激励两种手段提升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心理契约的研究视角,从契约结构的规范型维度、人际型维度和发展型维度分析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对现有师资人员的影响,构建其心理契约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现有师资人员心理契约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员工个体感知角度出发,探讨知识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及职业承诺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成都和苏州地区16家高科技企业的368名知识员工的实证研究得出: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包括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三个维度,并且知识员工感知到的发展型心理契约履约程度和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知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又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职业承诺在知识员工感知到的发展型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可以通过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来改善。对比罗梭的心理契约特征模型,尝试从组织中的员工和领导两个维度将心理契约划分成冷漠型、主人翁型、利益型和贡献型四种。这种新的分类方法突出了心理契约的激励作用和积极影响,为国企留住人才、提高绩效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引导员工形成贡献型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4,(8):56-59
基于246名员工的调查数据,在强调心理契约违背中介作用的基础上,对员工群体认同在心理契约破坏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过程中存在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心理契约违背在心理契约破坏及员工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群体认同在心理契约破坏和心理契约违背之间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181对上下级匹配数据探讨了交易型与关系型心理契约对员工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绩效薪酬和上级支持感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交易型心理契约对关系绩效呈负向影响,而关系型心理契约对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绩效薪酬调节交易型心理契约与任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绩效薪酬强度越高,交易型心理契约对任务绩效的正面效应越强。上级支持感调节关系型心理契约与关系绩效的关系,员工上级支持感越高,关系型心理契约对关系绩效的正向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17.
中层领导职务公务员心理契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经济契约对中层领导职务公务员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心理契约作为一种新的视角被引入。本文阐述了中层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及三维结构模型,并在对心理契约违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中层领导职务公务员心理契约构建的理论模型及具体措施来构建中层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8.
心理契约与代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心理契约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停留在对心理契约的破坏与修复问题的分析与阐述上。本文着重从代际理论的角度阐述心理契约与代际的关系,并提出了二者关系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青年科学家徐荣祥教授带领科技人员研究的“原位干细胞培植再生修复组织器官”的系列科研成果,在医学界和相关科学领域内引起轰动。在徐荣祥教授的“再生医学学术报告”会上,关于生命科学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与会者热烈的掌声,大家对  相似文献   

20.
心理契约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会产生重大影响.心理契约得到有效兑现,员工会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满意度、留职意愿和组织信任感;而心理契约的违背则会导致员工低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在分析员工心理契约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心理契约违背的形成及给组织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有效预防和控制心理契约违背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