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传播理论明确了新闻传播要受到环境因素、具体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对新闻选择的制约。实践中传播者应在形成新闻阶段、大众媒介应在传播新闻阶段、受众应在接受新闻阶段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以期消除新闻传播中的负面效应,达到理想的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普利策作为美国报界最受欢迎的报人,他有着强烈的新闻理念:新闻媒介要为受众服务。但是,在实践其新闻理想的过程中,他却充满着矛盾性,即刊登黄色新闻、煽情性新闻等来吸引受众、扩大发行量,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中的受众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宣传工作注重受众意识,既是提高宣传工作质量,切实提高节目收视率的需要,也是对电视宣传工作的努力方向.这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把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送入受众视野,从而实现新闻信息的价值.电视新闻编辑体现受众意识,那么新闻工作者就要积极贴近受众、了解受众和掌握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心理需求,采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也就是说,要将受众意识融入在新闻写作和编辑中.  相似文献   

4.
新闻娱乐化的现象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和传媒大势发展下产生的潮流,也是新闻同娱乐相互融合的的结果。新闻娱乐化现象所产生的一个弊端就是其体现的媒介集团的私利性,使得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为了获得受众群体的青睐和注意力,迎合受众的需求,通过娱乐信息把受众的注意力从新闻事件中引出来。这样就极易导致虚假新闻的出现,对新闻事业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将具体分析,并提出几点治理对策,以更好的让媒介应对新闻娱乐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解释性报道运用背景材料和相关事实对新闻加以解释分析,从而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意义和影响。它在解读新闻信息时,挖掘新闻背景材料以解除受众的疑惑,以夹叙夹议的表现方式透析新闻事件的思想内涵和隐含的意义,采用简洁灵活的写作技巧使受众在思辨的同时不致感到烦闷。  相似文献   

6.
和平时期的军事新闻传播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为了能对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播的功能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需要对它作一个多维的剖析。本文主要对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作了一个较深入的理论探讨。通过文中的论述,作者意在让受众对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媒是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新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个媒体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受众的法宝。新闻策划作为当今比较流行的新闻运作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变得炙手可热,各个媒体在不同程度上越来越重视新闻策划,特别是在重大的新闻事件中,更加离不开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8.
虚假新闻是目前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顽疾,它作为一种公害早已引起新闻界内外的不满和愤慨。虽然,虚假新闻与新闻报道总量相比,数量微乎其微,而且是偶然地分散地出现,但杀伤力颇强,危害甚大。但是新闻报道一旦失实,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给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有时还会给被报道者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本文简要概述了虚假新闻的危害,同时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防治虚假新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虚假新闻的扩散进行有效的遏制。让受众重新认可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莫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00-201,65
新闻专业主义对中国传媒业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然而新闻专业主义在西方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语境和历史条件,如果要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付诸中国新闻实践,必须正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当今传媒生态现状,考虑不同媒体的定位、不同受众的需求,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而非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教条化运用。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歌 《科教文汇》2009,(36):276-276
广播新闻源自报纸新闻,但是,由于受众获取新闻的途径不同,广播新闻写作的方法上是有别于报纸新闻的。本文对广播新闻写作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从定义上来说,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就是一个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思维过程。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作用并不像定义一样简单,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整个新闻媒体的灵魂。新闻编辑的评估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的,包括价值、思想、实际情况等角度。新闻编辑工作技巧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完成是十分重要的,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如何使节目变得新颖独特是所有编导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顾名思义,是社会生活中新发生的事。作为一种新闻题材,社会新闻主要反映除了政治、经济以外的那部分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等方面,社会新闻在广大受众中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与受众的关系,是新闻传播学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而新闻的贴近性则是二者联系的纽带。只有贴近受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脉搏的新闻报道才能成为好新闻。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实现新闻贴近性的途径:1、选准自己的受众对象;2、选准受众关注的信息;3、掌握时代脉搏,正确引导受众。本文系统地从新闻贴近性角度探讨新闻报道与受众的关系,逻辑性强,文笔凝炼、流畅、优美,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昊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9S):116-116,287
社会新闻,顾名思义,是社会生活中新发生的事。作为一种新闻题材,社会新闻主要反映除了政治、经济以外的那部分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等方面,社会新闻在广大受众中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场短新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以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文章从其特点出发,从四个方面论述其写作技巧,有助于在写作中通过典型的材料、起伏的情节、富有冲突力的精辟语言、鲜活的表现形式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6.
程峥嵘 《科教文汇》2009,(21):268-268
现场短新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以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文章从其特点出发,从四个方面论述其写作技巧.有助于在写作中通过典型的材料、起伏的情节、富有冲突力的精辟语言、鲜活的表现形式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7.
李静 《科教文汇》2007,(8X):227-227
报刊经济新闻要做到通俗易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择贴近百姓生活的题材,使新闻报道能够吸引读者关注;新闻事实的选择和新闻角度的切入,要考虑读者的需求,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语言表达上,善于运用各种技巧,使文章易读,形式吸引人。  相似文献   

18.
报刊经济新闻要做到通俗易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择贴近百姓生活的题材,使新闻报道能够吸引读者关注;新闻事实的选择和新闻角度的切入,要考虑读者的需求,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语言表达上,善于运用各种技巧,使文章易读,形式吸引人.  相似文献   

19.
马琳  郭月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6):181-182
民生新闻中的“民生”取义于“人民的生计”,与“国计”相联。但是目前我国的民生新闻并没有真正达到“民生”的层次,存在着名不副实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通俗性的尺度把握不够恰当。只有树立正确的受众本位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新闻价值,才能使民生新闻继续蓬勃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新闻舆论活动的逐步深入,新闻舆论效果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受众利益是其关键要素,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效果的成败,所以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新闻舆论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