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波澜壮阔的现代人类物种史诗,迷雾重重的五千年生命演进中,逸散着千年的生命再生之梦,流转着无数探寻生命线索的过往。在这条横贯了50个世纪的生命链条上,在这段穿越了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那些创世之初遗留的生命之谜,生命的生、生命的延续、生命的繁衍、生命的疾病、生命的衰老与死亡,在演进中一点点揭开,人类从被动短暂的生命过往过度到医学时代,再从庞杂纷乱的生物学研发时代,进入生命科学时代。今天,徐荣祥在再生生命科学领域缔造了首批"再生人",并宣称能够再生生命。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难题是否有了不一样的突破,生命再生的奇迹是否真的出现?徐荣祥,烧伤及烧伤外科专家,美国人道主义奖第六位获得者,唯一一位外国人获得者,中国首届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中国国务院1991年授予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的创始人,2013美国国策中提到的"损伤器官再生科学"的发明专利权人,GOLD BIATEC国际奖获得者。这位曾被称为"中国最具争议的科学家"不仅备受世界关注,而且引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世界生命科学之争。本刊特与徐荣祥对话,详细解读徐荣祥本人和他的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关于再生科学的起源、发展及规划,关于他的心路、成长与期望,关于他的再生生命启动计划及经济发展计划,当然,也关于那些质疑、争议与纷争。(注:文中"记"为记者,"徐"为徐荣祥)  相似文献   

2.
我国青年科学家徐荣祥教授带领科技人员研究的“原位干细胞培植再生修复组织器官”的系列科研成果,在医学界和相关科学领域内引起轰动。在徐荣祥教授的“再生医学学术报告”会上,关于生命科学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与会者热烈的掌声,大家对  相似文献   

3.
被媒体称为"中国最有争议的科学家"的美宝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荣祥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徐荣祥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宣布,他发现了"人类生命细胞再生物质",实现了人体器官损伤缺损的原位克隆复制和临床应用的成功,同时还完成肿瘤细胞系转变的研究。如果真如他所言,那么这意味着一项比干细胞克隆更先进的医学发现在中国诞生。然而,5年前,徐荣祥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自己的研究理论时已经遭到了15位院士的一致质疑。但是沉寂5年后,他却突然公布已经实验成功。然而所有的结果都未见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也没有获得任何学术机构的认证。徐荣祥能够提供的只是注册地为美国某小县城的5个专利。"组织器官克隆",这究竟是一个有待医学界认可的医学新大陆,还是又一个惊天大骗局?  相似文献   

4.
栾习芹 《科学中国》2007,(11):46-49
5月31日,诺贝尔奖获得者、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从美国贝勒医学院人类基因组测序中心和"454生命科学公司"负责人手中接过了装有他个人完整基因组图谱的数据盒,这是全球首份记录个人全部信息的"生命天书"记录着沃森本人基因组的所有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研究方向在哪里? 生命科学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对于20世纪大多数生命科学家而言,生命是一架基于还原论原理建造的“自动机”。现在的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有机体是一个由成千上万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完整的复杂系统只有认识整个复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真正地了解生命。  相似文献   

6.
杨冬 《百科知识》2023,(11):4-8
<正>生命是什么?可以通过研究生命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来理解它吗?如果科学家完全掌握了细胞里的酶如何催化化学反应,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如何记录并传递遗传信息,细胞的结构蛋白如何构建细胞的结构等关于细胞的科学原理,我们就可以预测细胞的行为或者人工合成一个细胞吗?如果这个假设成真,就意味着科学家可以通过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手段,用无生命的分子制造出生命体。在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是否已经拥有了这种力量呢?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29日,以我父亲命名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徐荣祥再生生命公益基金"正式启动。这是为了纪念我的父亲,也是为了传承他的精神、他的使命。在这个公益精神日益繁盛的时代,我从父亲身上解读到了不一样的公益精神,在诠释公益精神、公益行动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两个词的分量突显单薄,因为在父亲的世界里,公益可以说是一  相似文献   

8.
2004年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于7月14—23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家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科学——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会议涉及广泛的生命科学领域,目的是吸引海外华人生命科学家、企业家和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促进海内外华人生命科学家和企业家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地位。包括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2000余人参加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  相似文献   

9.
正"时间机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为破解宇宙黎明和生命摇篮的科学之谜提供了历史新机遇;"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致力于为人类供应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帮助人类为探索自身的奥秘迈出了重要一步……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身影频现,一系列丰硕成果接踵而来。在科学研究已进入大科学时代的今天,许多科学问题的范围、规模、复杂  相似文献   

10.
正众多学者、科学家曾经做过预测,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技术的确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对人体基因的检测、精准测序就是其中成果之一。这一技术的进步,使得医生可以提前发现人体中的一些早期癌症,并且用于临床研究。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让科学家和相关研究者更了解我们的身体和一些疾病的发病原因,例如困扰许多人的拖延症。最近,德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我们"患上"拖延症的原因——拖延基因被找到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体制将传统医学与生命科学联系在一起,但是中国传统医学和生命科学在与生命相关的理念、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传统医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联系,并对人体外气进行试验研究证明"气"的客观存在性,从而探索中国传统医学的"生命观"和生命科学之间联系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他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为祖国生命科学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这是2011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予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黎家的颁奖词。这字斟句酌的话语,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位海归科学家投身科研、激情创造  相似文献   

13.
中、美、日、德、法、英等 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 2月 12日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对它的初步分析结果。这一重大成果是人类献给新世纪、新千年的一份厚礼 ,标志着生命科学又向纵深迈进了一步。科学家公布的新成果 ,是在去年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基础上 ,经过整理分类和排列后得到的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基因组图谱。它是对人类基因组基本面貌的首次揭示 ,表明科学家们开始部分“读”出人类生命“天书”所蕴函的内容。人类基因组计划、美国塞莱拉遗传信息公司、美国《科学》杂志和英国《自然》杂志联合宣布的消息称 …  相似文献   

14.
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给人类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已成为当今最受瞩目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但同时干细胞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受到了伦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冲击。本文重点分析了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尤其是干细胞技术与产品带来的伦理争议,深入探讨我国应如何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并关注其它需要重视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有助于推动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和治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要说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再生能力的动物,或许要属火蜥蜴了。它们不仅能够自我再生被切除的尾巴、四肢、受损的肺脏以及重伤的脊椎神经,甚至能够再生部分受损的大脑。科学家们在发现火蜥蜴这神奇的再生能力之后,就希望将它的再生机理应用到人类肢体再生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旭 《中国科学基金》2002,16(4):231-234
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正日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 注与重视。如何在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框架下,深入探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和法律 问题,以促进我国生命科学健康发展,并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根本福祉,是生命科学家 、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最近举行的以“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 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本文对主要报告与发言、共识与建议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在这条通向未知的科学之路上,他就像是一个赴约者,体验赤诚、体验发现的惊异,带着对真理与希望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倾注一腔真情。  相似文献   

18.
生命科学近15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环环相扣的3个阶段:经典遗传学时代、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时代和生命组学与系统生物学时代。当代生命科学空前繁荣,呈现若干新特征:原始发现层出不穷,致使底层创新井喷;系统论与还原论并重,层层揭秘复杂生命过程;学科汇聚融合,生命科学从定性描述开始实现动态、精准和定量解读;科学数据共享,成为生命科学界普遍遵循的规则;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兴起,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这些特征使生命科学知识获得极大丰富、生物技术得以快速迭代升级。与此同时,中国生命科学厚积薄发,近10年进步显著,逐渐改写世界生命科学版图,并在科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贡献突出。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生命科学面临更多挑战。理顺各科研模块的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创建先进科研文化、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坚持开放与国际合作,将进一步夯实中国生命科学的基础,使其更加卓越,贡献科技强国建设,丰厚回馈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9.
马佳 《今日科苑》2007,(15):12-14
迄今为止,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人类已经孤单地生活了300多万年。在寂静的宇宙里,究竟有没有我们的同伴?找寻同类的强烈愿望推动着我们这些自认为是智慧生命的群体动物一次又一次地探寻地外生命存在的痕迹。直到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一看到不明飞行物,就把它和外星人的造访联系起来。可见愿望之迫切。眼下,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已经具备了科学地考虑如何探索外星人,设法与之联系的科技水平。2007年6月中旬,英国科学家迈克尔·佩里谈到欧洲秘密进行的一项搜寻地外生命的计划时称,已发现"外星人在偷听地球的广播"。佩里此言一出,欧洲航天局一直密而不宣的"达尔文计划"旋即曝光。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青年女科学家奖学金"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公司合作的"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的一部分,从2000年开始,每年有15位生命科学领域的年轻女博士(或博士后)获奖。2009年3月,来自上海瑞金医院血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