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店之夜     
夜班门房带点歉意地耸了耸肩:“这么晚,您在任何地方都租不到单人房的。” “好吧,”施瓦姆说,“我租下这个床位。只是那个我要与他在一个房间里过一夜的人.已经在房间里了吗?”  相似文献   

2.
一次,游戏结束后,我照例催促孩子:“快点,把玩具整理好。”这时,我发现双胞胎兄弟丁丁和豆豆没有整理玩具,而是躲在一边嘻嘻哈哈地嘀咕着什么。我生气地走过去:“你们在说什么?”面对我突如其来的问话,胆小的丁丁如实地交代了:“豆豆叫我跟他一起骂你。”“骂我什么?”“老师是条大懒虫!”“大懒虫?”我转身看豆豆,这个调皮小子全然不理我的生气,眼珠转了转,理直气壮地说:“王老师,你平时说我们不整理玩具,是条小懒虫,而你也不整理玩具,你难道不是大懒虫吗?”我猛地醒悟过来。对呀,平时我把整理玩具看成是孩子们的事…  相似文献   

3.
这天放学以后,我正在办公室打印一份材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请进。”我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坐在电脑旁,没去关心进来了谁。过了一会儿,我听见没有任何动静,就忍不住回头去看。原来是班内上午数学单元测试不及格的3个学生 ,他们手里捏着一张试卷,握着一支笔,个个低着头,像是待审的“犯人”。我一回头,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啦?三个人集体上访?老师刚才不是说回家订正试卷吗?”说这话时,我还是低着头在打字,假装没有去看他们三个。一想起他们,说心里话,我真的非常生气。那些试卷上的知识,上课都讲过好几遍了,可是不认真听…  相似文献   

4.
我正在备课,一个学生进了办公室,一声不吭地站在办公桌旁,我抬头一看,是刘维康,上学期从东北转学过来的。他的脸红红的,我以为是感冒了,习惯性地摸了摸他的头:“想喝水吗?”这几天学生感冒的比较多,我嘱咐他们多喝水。他急忙辩解说:“老师,我不是来喝水的,我没有感冒!”我纳闷地看着他:“是谁又欺负你了?”他摇了摇头,眼里噙满了泪珠:“从明天开始,我就要离开您了——我家要搬回东北了!”  相似文献   

5.
幽默     
对得起顾客托尼第一天到牛奶公司上班,干活非常卖力气。可是过了一会儿,经理气冲冲地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大喊:“托尼,早上你往牛奶里掺水了?你怎么能这么干。”托尼战战兢兢地回答:“我不是照您的吩咐去做吗?”“我说的是先倒水,再往里掺牛奶,这样我们才能诚实地对顾客说没有往牛奶里掺水,否则怎么对得起他们?”误会菲亚到一家小店吃午饭。他尝着刚刚做好的鱼和肉,叹息地说:“这样的饭菜,要是早几天来就好了。”饭店老板听了,非常高兴:“您说的一点儿没错,确实如此。本店的饭菜一向都是第一流的。”菲亚苦笑一声:“我是说…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提问     
我们小学的班主任曲老师,酷似《城南旧事》里小英子的老师。每日到校,总要我们整整齐齐坐好,抑扬顿挫地问:“昨天放学回家,有没有问父母辛苦?有没有做家务?作业做完了吗?今天有没有笑着和父母再见……”  相似文献   

7.
幽默     
《教师博览》2009,(9):32-32
埋怨的病人 大夫:“那个小气的病人又在埋怨什么?”护士:“他说,真倒霉,药还没有吃完病就好了。” 你老过吗 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老人不紧不慢地走着,后边来的年轻人见他不让路,就恼火地说:“老东西!为啥不让路?”老人见年轻人没礼貌,生气地说:“你凭啥非要我让路?”  相似文献   

8.
“学习”迷     
说起歌迷、戏迷、影迷,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您听说过“学习迷”吗?我的老伴杨桂秀便是——虽然已在山东胶南老年大学学习了14个年头,可从没有动过“毕业”的念头;他热爱绘画,曾把齐白石先生的虾一连临摹了上百幅;他喜好二胡,为拉好一个音符,常常反复练习几十遍;  相似文献   

9.
画蛇添足     
我不想惹老师生气,我只想做个好学生。我们班教室后面的墙上,有一个“小红花园地”。我们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写在上面,很多同学的名字下,都有一朵或几朵小红花,像“学习小红花”啦、“纪律小红花”啦、“卫生小红花”啦……可是我一朵小红花也没得过。我想,没有得到小红花,是不是证明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老师和同学们是不是就不喜欢我?我觉得,我应该从争取得到一朵小红花开始,开始做一名好学生了。你知道我们第四小组的组长是谁吗?是侯小武!侯小武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是我们第四小组的组长。我觉得他就是因为当着…  相似文献   

10.
儿子的遗书     
萨利一看见外科医生从手术室里走出来,就立刻跳起来。她说:“我的小男孩怎么样了?他会好吗?我什么时候可以看见他?” 外科医生说:“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萨利说:“小孩子们怎么会得癌症呢?难道我做错什么事情了吗?”  相似文献   

11.
晨读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中东为什么一直战火不断而成为世界的焦点?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专心读书。突然,一个声音骤然响起:“老师,我的笔没有了!”学生们都抬起了头,我寻声望去,是王飞!这个王飞,考试成绩向来是班级倒数第一。一看是他,我没好气地说:“你的笔没有了,关我什么事?”我想他会知趣地安静下来,没想到他竟然反驳到:“老师,关你的事,你刚才用我的笔了……”我一愣,我什么时候用过他的笔?仔细想了想,哦,原来刚才我统计小组长检查背诵的情况,顺手从他桌子上拿过一支笔,用完后竟然不知随手放到哪了?哎,我这个脑子!怎么办?抬头一看,  相似文献   

12.
一日晚上,不到3岁的宝宝一人在房间里玩积木。我喊他吃饭,连喊数声,都不见他出来。于是,我来到房间,故意大声说:“这个房间没有人?关灯,去吃饭!”谁知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是人!怎么说没有人呢?”看上去一脸的严肃与认真,似乎还夹杂着几许不满。我一时语塞,继而惊喜万分!是呀,我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我又怎么能小觑这活生生的人呢?虽然他还不满3岁!于是我也学着儿子一本正经的样子由衷地说:“对不起,妈妈说错了,我的小人,我们一起关灯去吃饭好吗?”儿子抬头看看我,似乎被我的真诚所打动,居然一反常态,毅然丢下心爱…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上了初中不久,女儿就喜欢在家里讲她的班主任李老师。“他的知识真是丰富极了,每堂课都讲得特别的生动有趣,并且还喜欢做手势,甩头发,显得非常有风度。”我戏谑地说:“比你爸还有风度吗?”“肯定比你有风度!”她脱口而出。我也只是笑笑。就是真的比我有风度也不能打动我的心弦,哪怕他“总是苦口婆心地要我们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每天都把嗓子讲到嘶哑得几乎发不出声音来了”。直到有一次,女儿讲到他们的李老师因为不强迫学生在学校里吃早餐,在学校里挨了批评,我的心才怦然一动。“什么,什么?你把这件事重讲一遍。”我立刻…  相似文献   

14.
去年春天.为了去看遵义,我们先到了贵阳。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姓马的导游。一见面,她就非常热情地问我:“以前来过贵阳吗?”听我说没有来过.她立即兴致勃勃地介绍:“看完遵义和黄果树瀑布以后,你们再看看我们贵阳的甲秀楼和阳明祠吧。”我问:“是那个哲学家和教育家王阳明吗?他也曾来过贵阳?”“何止来过,在我们这儿的影响可大着呢。”她的一番话,激起了我对王阳明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11阿,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16.
弟弟孵蛋记     
我有一个爱闹笑话的弟弟,想听听今天他又发生了什么事吗? 我在看动画片,可是弟弟总是吵着要我和他搭积木,我实在舍不得离开动画片,为了让他安静下来,我想出了一个妙计。我对弟弟说:“你不是很喜欢毛茸茸的小鸡吗?我教你孵小鸡好吗?”弟弟一听又蹦又跳地说:“好棒,好棒。”于是,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把鸡蛋小心地放在被窝里,让弟弟孵。  相似文献   

17.
掌声响起来     
三年级硬笔书法比赛刚结束,负责收作品的徐明同学说了一句:“老师,你看这是张小伟写的。”“肯定又是一团糟!”对于这个无药可救的孩子我不抱任何希望。当我漫不经心地拿起张小伟的书法作品时,立刻愣住了,这是他写的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张小伟这个因智力问题从没有完成过作业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今天如此出色?  相似文献   

18.
沈莹 《山东教育》2008,(9):37-37
如果被问道“你觉得现在的孩子幸福吗?”想必大家都会说:“锦衣美食,当然幸福!”我在想,真的如此吗?我们有没有洞察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呢?大家都懂得幸福不完全来自物质的丰富,孩子就仅会满足于物质的需求吗?精神世界的满足、愉悦、自信以及成功感才是幸福的根源,对于孩子也是如此。试想:总被“不许动”“不许跑”“不许说话”这等等的“不许”捆绑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  相似文献   

20.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