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素质教育和政治教育的现状讨论了政治教育中的目标递进层次,即“知”、“用”、“做”,并对政治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加速的世界数字化和虚拟化进程中,基于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生存互依和功能互享,大数据环境、技术和传播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念、能力和形象“上妆”。带着大数据“妆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出场时,其出场空间却在由“场所”扩至“场景”中显现角色情感缺失,出场方式在由“受制”到“解放”中出现自然人格抑制,出场地位在由“高位”转“平位”中呈现本位角色失衡。为防止大数据这把“双刃剑”最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者“毁容”,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实现内在“进化”、外在“智能”和整体“蝶变”,饰演好思想政治教育中大数据的“追求者”、“适配器”和“掌舵手”角色。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育、情感教育的统一,应是德育、智育、情育的统一.没有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知识教育功能也很难达到最好的状态;没有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是“有理无情”的——只剩下“知”、“理”躯壳的政治课,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创造有理有情,寓情于理,以理生情,理趣交融的完美境界.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讲“情”,还要八”理”,更要让学生品出“味”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课上活、上实、上新,把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也是2013年教育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主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我刊从本期起特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专栏,刊发相关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的文章。本期选登了在“2013年全国部分高等学校学工部长(研工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方面具有代表性的5所高校的交流材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术”“道”“学”是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发展形态的重要维度。“术”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与方法论之维,它经历了从“感性之术”到“理性之术”再到“作为方法论之术”的演进与发展过程。“道”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依循与方向性之维,它具有“道理”“道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涵。“学”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与科学化之维,它具有“学术”“学科”“科学”三重含义。从“术”经由“道”再到“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从经验形态到理论形态再到学科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方式从工具思维到理性思维再到科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交叉融合、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把握“时、度、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切入点,也为新时期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在科学把握当代大学生整体思想状况的基础之上,必须准确认识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中的问题症候,从现实和时代的角度出发,看“时机”,全面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纠“准度”,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节点;求“实效”,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讲道理“,讲道理”就是要“讲深、讲透、讲活”。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论自信、坚定教育信心,才能把“道”的“理“”讲深”;只有坚持“吃透”学生、夯实理论功底、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把“道”的“理“”讲透”;只有拥有广阔视野、建好网络平台、强化人格力量,才能把“道”的“理”“讲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心教”,学生才会“用心悟”,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对概念的厘清是理论研究最基础性的工作.网络德育作为德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在网络德育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是网络德育理论体系的支撑点,是学科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当前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之模糊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9.
某种程度上来说,“幸福”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符合人类高层次需求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能够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幸福”思政的着力方向需要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环体、介体要素去渗透和实现。具体来讲,需要在情感主导和关系互动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柔性”转化;在情境创设和氛围营造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隐性”转化;在数据赋能和平台打造中推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智性”转化。  相似文献   

10.
媒介化社会改变了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世界的认知途径、体验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控网”和“用网”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与网络媒介充分融合,实现“生活在网中”的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所以必须从“时、度、效”三个角度出发,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透彻了解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必须正确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的角度看“整体”,全面分析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发展动态,从而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随着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式,适合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提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青年“躺平”现象主要有口头“躺平”、心灵“躺平”、行动“躺平”三个方面的表现。现实社会资源短缺导致过度“内卷化”、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青年亚文化现象充斥社会的文化基础,孕生了青年“躺平”现象。青年“躺平”现象在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利于青年人正确“三观”的养成、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侵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社会的恶性竞争,有助于促使青年实现自我价值,有助于青年在巨大压力下自我解压。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年积极归因,帮助青年提高自我效能感;引导社会辩证、理性看待“躺平”现象;把对“躺平”青年的关怀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躺平”亚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更优质的环境感染人、影响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用积极向上的话语代替“躺平”;帮助青年人做好职业规划,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论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从而得出结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相比第一版功能部分的修订,反映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凸显个体价值”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凸显个体价值”是时代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反思,是马克思主义本真的必然要求。要准确理解这一发展趋势背后的必然性,并以此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凸显个体价值”的新理念,着眼于主体化引导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社会化与主体化的双向互动,并确立终身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16.
许继亮 《文教资料》2010,(8):206-208
“80后”“90后”大学生是目前高校的绝对主力军.他们的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变化,这就要求高校需了解他们的思想特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更具针对性。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针对“80后”“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重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变”与“不变”,对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视野、意蕴和结构呈现新特点,但其建构依据、本质要义和基本遵循不变也不能变。“不变”是“变”的依据和基础,“变”是“不变”的发展和升华,“变”与“不变”辩证统一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更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可见,语文学科在教书育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德育呢?《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要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笔者认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一,有效地渗透德育,就要找准德育“点”,把好教育“度”,选好渗透“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是闭环体系,其认知与实践过程是相互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分为“教”“感”“悟”“行”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其特色与教育重点,通过对其过程进行分析,并将教育效果反馈至各个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教育”本性,关键在于增强“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政治科学的最新成果,结合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实际,结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际,结合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实际,进行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是保证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