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人们运用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古代名辩思想中的逻辑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发掘。研究的结果以及研究中出现的失误,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与中国古代名辩思想,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前者包含于后者,但二者并不是同一个东西,从而为中国逻辑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半叶,中国逻辑史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时期:1949—1965年为新的起点阶段,这一时期中国逻辑史研究主要在墨家逻辑和中国逻辑史方面;1966—1977年为第二个阶段,逻辑史研究工作被迫停顿;1978—2000年是中国逻辑史研究全面展开的阶段,80年代出现一批中国逻辑史作和教材,90年代对中国逻辑史研究进行反思,包括中国逻辑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国古代逻辑的类型、研究中国逻辑史的基本思路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国逻辑元研究的成果,是学术探索继往开来的新起点。西方学者的元研究理论.可作为中国逻辑研究的借鉴。《公孙龙子·名实论》、《荀子·正名》和《墨经》的名辩学说,是先秦第一层次的名辩元逻辑。《公孙龙子·名实论》和《墨经》总结正名的逻辑规律,《小取》的“推”式论证和《墨经》的“止”式论证,是先秦第一层次名辩元逻辑的范例。诸子百家争鸣辩论的应用逻辑。是升华先秦第一层次名辩元逻辑的对象逻辑。现代学者以先秦第一层次的名辩元逻辑为对象逻辑,经过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建构第二层次的名辩元逻辑。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对原生态的先秦名辩来说.是必要的。先秦学者用古汉语表述的名辩,不经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不便今人认知与应用。对先秦名辩的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融会贯通古今中外逻辑,建构适用于全人类的世界同一逻辑。汲取中国学者独创的逻辑精华。  相似文献   

4.
数学、逻辑、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和生物学七大基础学科,是全人类共同的科学基本知识。渊源于西方的逻辑是全人类共同的思维工具,是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正确方法。中国古代逻辑是百家争鸣辩论和朴素科学认识的思维工具,元典是《墨经》、《荀子.正名》和《公孙龙子.名实论》。《小取》定义的推式论证(归谬法),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逻辑敏锐性的典型例证。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最大困难,是古文献解读和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科学方法的正确运用。借鉴希尔伯特元数学纲领和塔尔斯基语言层次论的观点,当今中国古代逻辑研究是对中国古代逻辑的元(后设)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研究与邻近相关学科的研究,必然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借鉴彼此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当今用发达完善的西方逻辑方法和现代语言来从事中国古代逻辑研究,促进中国古代逻辑的现代转型,中西逻辑兼容,使中国古代逻辑转换为现代人易于理解和运用的知识形态,可继续发挥中国古代逻辑为现代人类服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不同的语言影响不同的化,不同的化背景下产生的思维有其独特性,从而使得以思维中的推理为研究对象的逻辑也要受到语言的影响,汉字的特征造就了汉民族思维样式,形成蚀特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有不同于西方逻辑的特点,即注重形象说明,忽视抽象概括,逻辑理论的明晰度不强,以推类为主体,重问题研究,轻形式概括。  相似文献   

7.
汪奠基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学术研究的重心转移,由现代逻辑转向中国逻辑史。关于后者的研究,他既充分借鉴西方逻辑史的研究成果,又不为已有研究框架所囿,进而在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古代是否存在逻辑,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中国逻辑史的基本特征等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汪奠基系统阐述了其中国逻辑史观。汪奠基是中国逻辑史料学的早期开拓者,他不仅提出了若干构想,而且努力将相关构想付诸实践。墨家逻辑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汪奠基在这一领域亦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具体涉及墨家逻辑的历史地位以及对以往研究方法的反思,墨家逻辑的主要内容,墨家逻辑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古文献考察,中国古代的推理类型是“推类”。推类的内在机制是“类同理同”,在此约束条件下,其逻辑性质是“必然得出”的。推类的逻辑有两个传统,一个是以墨家逻辑为代表的论辩传统;另一个是以易学逻辑为代表的预测、推知传统。推类逻辑是华夏文明的结晶和科学求知的方法,是人类思维宝库中的璀璨瑰宝和人类思维方式创新的宝贵资源,在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今天,应当对它予以关注和发掘。  相似文献   

9.
名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名、辞、说、辩的理论总结,大致对应于西方的逻辑、印度的因明。我国当代大学逻辑教育的主体内容是西方逻辑。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名辩学的有关内容成为讲述西方逻辑的辅助工具。中国名辩的教学应该成为新时期大学逻辑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内容的讲授,有利于受教育者在思维方法层面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体悟中西文化在认知世界、阐述思想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用逻辑观念审视一百多年来中国逻辑研究的范式,可以把既往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队伍,根据三种逻辑观念较为清晰地分成三大类别,论证了逻辑观念在中国逻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倡导文化逻辑观,拓展中国逻辑研究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是中国逻辑研究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一、中心议题:如何深化扩展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这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如何看待古代散文研究的现状;(二)怎样认识古代散文的性状。二、使中心议题扩大化、深入化、具体化的专项研究:几种散文文体研究、散文断代研究、作家作品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名辩的现代研究是百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现的新事物。近现代中国名辩研究,大致经历了开拓创始、研究突破和系统总结三个时期。对中国名辩的现代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有助于促进中国逻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名辩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这种研究连同它所引发的中国古代逻辑性质和中国逻辑史研究方法的大讨论,将对新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逻辑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并没有确立界限分明的学科边界,任何有关思维的内容都可以用逻辑的方法去考证,去研究。逻辑的这种普遍适用性,使其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逻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中去,同时它又作用于中国文化。本文立足于中国逻辑对不同文化方面的关注,架构起中国古代逻辑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逻辑史观及其研究中所遵循的原则、所运用的方法是温公颐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两个重要侧面.前者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范围、目标指向以及中国逻辑的基本走势等;后者主要涉及实事求是、发展的观点以及比较的方法、语言学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持续不断并努力深入地研究中国逻辑史的主要动因,是对学术界所提问题的困惑以及对该问题答案的探索与追求。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相互助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期,学者们运用西方逻辑理论和因明阐释中国古代名辩思想资料,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发现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逻辑理论,开创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之先河。  相似文献   

19.
比较逻辑是逻辑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提出比较逻辑的基本涵义,将其研究范围限定为世界古代三大逻辑理论——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形式逻辑、印度的因明学和中国的墨辩学之间的比较,并从世界逻辑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考察了比较逻辑研究的历史基础及其类型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统逻辑讲谬误,主要指形式谬误;中国古代逻辑讲谬误,主要指实质谬误。中国古代逻辑中关于“说”的谬误,主要指非必然性推理的错误。由于在推理的过程中不知类,不明故或不知止,就会产生各种实质性谬误。古代逻辑学不仅分析了产生谬误的原因,而且分析了不同的谬误形式,这些探索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思辩能力,防止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