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毕节地区布依族有着共同的婚姻礼俗范式,在其婚姻礼俗中积淀着浓厚而丰富的布依族思想、文化内涵,昭显着布依族的民族精魂;同时其婚姻礼俗又支持、坚守、作用于布依族的民族精魂,因而共同的婚姻礼俗范式体现出毕节地区布依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保障了在现代社会交融中,毕节地区布依族对自己民族的认同,由此体现出毕节地区的布依族仍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论毛南族的节日文化与毛南族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南族作为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其传统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节日化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鲜明特色。毛南族的节日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毛南族的节日化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也有很大的革新发展空间,开发和发展毛南族的节日化,是毛南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境内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壮侗语民族人数最多,主要包括现在的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他们是广西的原住民,是古骆越人的嫡系后裔。壮侗语民族有其独有传统民俗节日,如壮族"三月三"、侗族"二月二"大歌节、"三月三"花炮节、布依族"三月三"、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分龙节等传统民俗节日。蕴藏于这些民俗节日中的音乐事项是形式丰富、题材多样,数量繁多,风格浓郁,是骆越先民独特的文化和智慧象征。基于此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四川布依族的基本情况,着重论述四川布依族稻作文化习俗,包括耕作制度、作物品种、信仰崇拜、婚丧习俗、节日、禁忌等等。文章认为,布依族稻作文化是适应我国西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并结合民族传统习惯而形成的,因而具有鲜明的南方农耕民族生产、生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传统价值现在布依族社会生活中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因此,布依族现代价值观的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继承发扬布依族传统价值观的积极因素,扬弃其消极因素,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的新型的布依族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布依族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推动布依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都匀主体民族为布依族、汉族、苗族和水族,目前他们的传统民居仍大量保存完好。虽然这些民居在布局、选址、式样、构造、朝向、材料、仪式等方面各有其独到特点,但长期的相互影响,使得这些民居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这是民族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南族以其纷繁多样的棋游戏展现了毛南族儿童的生活实况。毛南族儿童的棋游戏与毛南族人所处的地理环境与生活状况密不可分,其棋游戏的种类主要有飞行棋、皇棋、射击棋、老母棋、三点棋、牛角棋、园棋和铡刀棋等,这种民族民间游戏对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儿童心智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教育价值.广西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但是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鲜见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文化中的艺术元素不仅具有其审美功能,而且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思维方式,是人类的精神之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运用实地调查、专家论证、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贵州世居毛南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毛南人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既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又能健身娱乐,但传承与发展令人担忧。因此,建议把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毛南族人口约14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这里被称为三南,素有毛南之乡之称。毛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它们虽然各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领域,但也有相互交融的公共空间,在文学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中,民族精神可以为文学创作灌注原生的活力,文学创作又可以不断地蓄积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繁荣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艺与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它们虽然各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领域,但也有相互交融的公共空间。在文艺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中,民族精神可以为文艺创作灌注原生的活力,文艺创作又可以不断地蓄积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繁荣发展中国当代文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出现了民族政策不易普及、优惠政策过时、民族习俗得不到充分尊重等问题。要大力推进民族工作就必须强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完善民族权益保障立法、创新民族工作体制、健全民族工作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世界是各民族人民所共创的,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经济制度、政治生活结构的差异,使各民族的政治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形成我们所说的文化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5.
对早期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国民性与民族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混用,而与社会性、人性相区分。近代教育与国民性研究的缘起主要受到教育与国民性的传统联系、内忧外患的夹击以及他国的影响等因素的推动。早期文献主要是从本国单一比较、多国比较以及他者立场三种角度对中国国民性特征展开讨论,并提出用教育改造国民性的具体措施。主要启示有:国民性是事实也是臆想;改造国民性不等于改造人性;教育对国民性改造作用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6.
Some researchers have suggested that both federal and local studies of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could be improved by delegating a por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for federally funded national evaluations to the local level so that local project staff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national studi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s decentralized the responsibility for national evaluations of federally-funded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the methods used in local evaluation studies, and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national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他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以解放生产力为内容的革命,开创了使各民族走向民族发展、民族繁荣、各民族共同富裕之路。这不仅成为新时期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又一根本原则,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风貌的意志和品格。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归根到底就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国情研究与国情教育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国情涵义的界定及研究为国情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内容。国情教育也不是完全按照国情研究的成果进行教育,国情教育研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当国情教育内容与国情研究的客观实际不相符合时,国情教育就需要加以改进。国情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国情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人们对国情分析重要性、自觉性的认识,同时又可以使人们科学地认识国情。国情认识与国情教育的辩证关系,表明国情教育研究的开展必须依靠客观国情的考察,而客观国情的考察则更是要通过国情教育为民众所知。  相似文献   

20.
试论民族融合与语言融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阐述了民族融合对语言融合的影响、语言融合对民族融合的反作用、语言融合的基本形式和大体过程 ,进而具体论述了民族融合对南北官话的形成与对立的影响 ,并对长期存在于语言学界的南北官话正统地位之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