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我读初中时,报纸、杂志都用铅字排版,所以人们习惯把发表文章说成"变成铅字"。上初中时我就很喜欢写作文。有时,我的作文会被当成范文在课堂上念。语文老师经常这样鼓励我:"马明博,你要好好写,将来成为咱们学校金老师那样的人。"金老师是我们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也是全乡乃至全县很有名的诗人。那时,他的诗歌作品经常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2.
马明博 《初中生》2007,(11):4-6
在我读初中时,报纸、杂志都用铅字排版,所以人们习惯把发表文章称为“变成铅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念啥     
小强刚读一年级,上语文课阅读课文时.遇"啥".不认识了.就去问正在批作业的老"这个字念啥?"老师看了一眼说:"念'啥'。"小强又问:"是呀,它念啥呀?"教师又重复一返;"念'啥'。"小强还是没变过弯来,于是又问道:"老师,我问的就是它念啥?"老师有些不耐烦了  相似文献   

4.
唐朝有"诗仙",我们班有"诗狂",你猜他是谁?他就是张老师. 五年级的时候,张老师教我们语文.开学第一天,他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阅读宣言》,要求一字不差地背诵.我回家念了好长时间,也记不住这些深奥的优美语言.  相似文献   

5.
冏:老师点错-串名 潘皛播报-- 新学期第一天,班主任老师一进教室,便来了个全班大点兵,她拿着花名册,一个一个念同学的名字,念到谁谁就站起来回应. 我端坐于座位上,气运丹田,准备在老师喊到我的名字时掷地有声地回答一声"到". 老师突然停顿下来,皱起眉头,沉思半刻之后,缓缓念出了一个名字:潘晶.我顿时蒙了,班里还有和我相似度如此高的名字?无人起立,我否定了这个判断,那么,就是老师窜名改姓.老师的目光正在教室里搜索,我无比尴尬地站起来说:"老师,您……您念的是不是我的名字?三个白字,念xiǎo."老师脸上难堪一闪而过,她笑了笑说:"哦,对不起,老师看错了."  相似文献   

6.
上初一那年.我偶然看到在一家报纸上的征文启事。当时.我的眼睛一亮.我多么想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啊。进了初中,我就成了班级甩不掉的”尾巴“.每次考试都被老师批评。我想让老师同学看看.我真的不差,小学老师还表扬过我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7.
我在工作中,接触的家长多,发现了这样的情况:父母越是能干,孩子反而越平常;父母表现一般,孩子却十分优秀.比如以下几个例子. 例1:孩子A,高二,初中学习一直很优秀,但现在坚决不愿意上学了.与其沟通的时候,孩子说:"我爸爸太聪明了,每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爸爸总能知道答案,他总是说'这道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做,简直笨死了!'" 例2:孩子B,遇到不会念的字,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这位妈妈没有像例1中的爸爸那样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字都不会念?"而是换了一种说法:"这个字还不简单,来,妈妈告诉你."现在,孩子的妈妈发愁的是孩子遇到问题总是先问别人,自己从来不先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8.
很多老师发现初中学生已经厌倦了小学时常写的<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的妈妈>等常规作文.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们冥思苦想,于是一时间出现了一大批看似新鲜且能激发学生想象的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尤其是在学习了清代文学家沈复的<幼时记趣>后,大家对作家"观蚊如鹤"的想象力由衷地佩服,因而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也要动用丰富的想象力,大胆构思作文的内容.可我们恰恰忽略了沈复想象力的源头--明察秋毫,所以我们其实是在帮助我们的学生搭建"空中楼阁",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丝毫帮助.  相似文献   

9.
下午两节作文课.哎,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老师可不管这么多,微笑着问:"我们今天做一篇考试中做过的作文.期中考试的作文题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妈妈,我想对您说."好笑!又要做烦死人的考试作文,腻死了.我把作文题念一遍,忽觉有些异样;再念一遍,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我努力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只想着如何去逗人开心.  相似文献   

10.
邻家的男孩     
邻家有个男孩,长得虎头虎脑,名叫佳佳.佳佳是我看着长大的,刚会说话时叫我"阿姨";读小学时叫我"阿姨老师";今年,他上初中了,分在我的班里,他叫我"老师"了.  相似文献   

11.
坐我对面的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女教师,年龄二十出头。人不仅长得漂亮,更重要的是有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每当和她在一起交流,目光相视的那一刻,我总会想起自己读初中时的"大眼睛"老师——刘顺敏,想起她对我讲过的改变我人生的三句话。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每当听到宋祖英那优美、深情的歌声时,我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小学、中学、师范时一位位老师的形象来.在众多的老师中,印象最深刻、形象最清晰的,当属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冀宪文老师了.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讲《台阶》一文时,我围绕"尊重"一词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若是文中的"我"怎样帮助父亲走出"若有所失"的迷茫,获得真正的尊重?2.当今的农民获得尊重了吗?请阐述理由。两天后,在黑河市初中教师公开课大赛中听了两位老师讲的《台阶》,不禁引发了我对"台阶"的再度思考。这两位老师是从父爱的角度解读"台阶"的,其中一位还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父亲无言但厚重的爱,由此引发学生大谈如山的父爱,倒是很感人。不过,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从小喜欢跟着父母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这样的小诗。从小学到初中,大概背了200多首古诗。上初二时,我写了《中秋望月》一首小诗,老师说我写得不错,当时我心里高兴极了,暗下决心,以后要多写一点。当晚我还想再写两首,却怎么也写不  相似文献   

15.
缪丽霞 《师道》2007,(9):56-56
上学时,我就一直喜欢作文。小学,中学,一直到上了师范,我的作文曾无数次地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可是,我的文章却从来没有变成铅字被发表过,因为那时,从来没有人鼓励过我投稿。记忆中只有一次,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写一篇《我爱家乡》的作文,参加一个征文比赛。  相似文献   

16.
写下这个标题,总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因为如今关于语文教学的方法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实在是多得有点让人眼花瞭乱,我在这里再提出一个"穿线教学法"是否在添乱.然而,作为从事语文教育十多年的老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又让我下定决心写下这篇文章,目的是把自己的经验与思考拿出来,为眼下正在为高考而艰苦备战的老师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5年前开始,我改变了"班级通讯"的编写形式. 以前,在编写"通讯"时,我一般用B4大小的纸张,在左半部分记录学生的优点,右半部分抄写一部分学生发表在"学生生活"上的感想及反省内容并附上老师的评语.我所工作过的中学校,老师们大都采用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18.
我15岁时就已经"声名远扬"了,连区教研室主任都知道我的鼎鼎大名,那时我还在欧庙镇初中念一年级。我是以调皮捣蛋出名的。在学校,谁见了我都要像躲瘟  相似文献   

19.
初中科学课程实施已有两年多了,老师们普遍感到这门课程难,难在哪里?许多人认为主要是难在科学知识的综合性上,我认为并非完全如此,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最困难的.下面是我去学校听课后执教的一节课,内容是"人的性状差异",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户外活动时,我和王老师组织幼儿玩"小鱼小鱼哪里游"的游戏.被选中当小鱼的小朋友在由老师和孩子们围成的圆圈内开心地游来游去.和我拉手的丁丁小朋友很想当小鱼,说一次也没当过,我被时也很内疚和惭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