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联系背景,理解主旨每一篇文章在创作时都会受到写作背景的影响与制约,对于鲁迅作品来说同样如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对鲁迅作品有关创作背景的说明是使学生更深入理解作品主旨的前提条件之一。比如对《雪》一文的讲解。该篇散文诗是作者在1925年1月于北京完成的。当时,作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书,而此时正处于五四运动退潮阶段。鲁迅以比较优美的形式展现了  相似文献   

2.
郑桂英 《考试周刊》2014,(43):53-54
初中阶段的鲁迅作品历来是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他的作品在中国新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引领学生读懂、读透、读深鲁迅作品?作者介绍了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风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群体意识构成的风俗习惯,具有很强的渲染性和感染力。从作家本身来说,生活在某一地域,他们的情感和意识必然受到该地群体风土人情的熏陶,其作品必然带有某地特殊生活习俗的烙印。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是作家创作需要撷取的生活素材,独特的传统的生活风尚又是作品深广的文化背景。鲁迅生长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吴越文化的重心地带——绍兴。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关于风俗的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群体意识构成的风俗习惯,具有很强的渲染性和感染力。从作家本身来说,生活在某一地域,他们的情感和意识必然受到该地群体风土人情的熏陶,其作品必然带有某地特殊生活习俗的烙印。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是作家创作需要撷取的生活素材,独特的传统的生活风尚又是作品深广的文化背  相似文献   

5.
6.
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中,鲁迅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为一代文坛巨匠,鲁迅的文章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在中国文坛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鲁迅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深刻把握其文章中的具体内涵,对其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促使初中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丽艳 《考试周刊》2014,(31):42-42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所占的比重较大,因而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很大影响。然而,在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为了解决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作者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目前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毋庸置疑,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作为一种文化经典,鲁迅作品对青少年的成长,以至新文化的传递都有着重大的意义。问题是,今天的中学生跟鲁迅之间存在一定的隔膜,这是一个严峻的也必须正视的现实。作为认识鲁迅的主要载体——鲁迅作品,担负着引导青少年学习鲁迅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和散文等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非单一性 ,体现为多项性的复式主题———若干个并列主题以及正主题与副主题。复式主题各主题之间存在着集中统一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尽管经历了新世纪初的教材删减,但是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被选仍是最多,包括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八年级上册的《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下册的《藤野先生》,九年级上册的《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初中生6个学期每个学期都在学习鲁迅,时间跨度较大,再加上鲁迅作品与所在单元文章相比,难度较大,学生不愿学,教师不乐教。著名学者钱理群说:“鲁迅作品的问题在于选什么、讲什么、怎么讲。”“选什么”的问题是教材编写专家的事,而“讲什么(学什么)、怎么讲(怎么学)”则是教师应该致力研究的问题。“主题学习”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亲近鲁迅、学习鲁迅,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永红 《语文天地》2011,(11):45-46
一个人去选择很难,改变选择更难,但有一个人做到了,这个人就是鲁迅,鲁迅人生的改变从弃医从文那一天开始,他认为医术只能挽救个人生命,文学则能拯救众人,改变众人  相似文献   

12.
鲁迅人生的改变从"弃医从文"那一天开始,他认为医术只能挽救个人生命,文学则能拯救众人,改变众人的思想、灵魂,进而改变整个社会。鲁迅的敌人就是封建礼教、黑暗现实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鲁迅与它们格格不入。鲁迅的议论文、杂文、散文和小说总是表达着深刻思想:批判丑恶,揭露现实,唤醒民众,呼唤民族觉醒。我们在阅读、理解中学教材中鲁迅各类文体作品时,应该研究性地做到:一.抓住鲁迅作品的时代和社会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封建残余,新旧交替,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任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去选择很难,改变选择更难,但有一个人做到了,这个人就是鲁迅,鲁迅人生的改变从弃医从文那一天开始,他认为医术只能挽救个人生命,文学则能拯救众人,改变众人的思想、灵魂,进而改变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4.
鲁迅永远是青年的朋友,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真的人:一方面,他敢于公开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另一方面,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师,他将真实的自我真诚地袒露在年轻人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和寻路。青年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论一切,也可以毫不顾忌地批评他,甚至拒绝他。在年轻的时候,能够结识这样一位"真"的成年人,应该是人生之一大幸。因此,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国人,早年都喜欢和鲁迅交流,有的还成了终身不渝的莫  相似文献   

15.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被选编九篇,分别是:七年级上册的第21课《风筝》(第五单元),七年级下册的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单元)与第16课《社戏》(第四单元),八年级上册的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二单元),八年级下册的第1课《藤野先生》(第一单元)和第6课《雪》(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16.
对现状的思考长期以来,在观念的制约下,我们对语文教育的改革习惯于在方法、模式上探寻,希望有一种简单便于模仿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文教学的捷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鲁迅作品教学的探索中,也过于重视教学行为方法的革新,很少注意到作品主题意义的重新挖掘,长时间地沿用一套固定的、与鲁迅研究的前沿成果相去较远的主题话语,过于重视对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把握,缺少对人性主题的挖掘。如《孔乙己》是写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揭露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药》是揭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等。这种政治意…  相似文献   

17.
对现状的思考 长期以来,在观念的制约下,我们对语文教育的改革习惯于在方法、模式上探寻,希望有一种简单便于模仿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文教学的捷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鲁迅作品教学的探索中,也过于重视教学行为方法的革新.很少注意到作品主题意义的重新挖掘,长时间地沿用一套固定的、与鲁迅研究的前沿成果相去较远的主题话语,过于重视对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对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管见常州市青龙中学周焕良鲁迅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作品,被选入部编教材的有近二十篇,所用教学时数约占中学语文教学总时数的十二分之一,鲁迅是入选作品最多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对中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共编入鲁迅的章7篇,分别是《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课本选人的鲁迅章也是7篇,分别是《(呐喊)自序》《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药》《阿正Q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学语文的教学作品,鲁迅的文学作品是不可忽视的。自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来,他的作品便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的教材之中,他极为深邃的思想,艺术风格非常独特,加上作者个人的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和语言的运用能力甚至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