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档案》1999,(3)
民国档案至今大多没有经过系统鉴定,成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最近一些年,档案学术界对民国档案鉴定问题进行讨论,蜀言在《中国档案》1999年1期撰文归纳了三种观点。一是多数人主张鉴定。认为中央关于“片纸只字不得损毁”的规定在当时形势下是正确的、必要的,起到了保护档案的积极作用,但这个指示是从总体上讲的,不可拘泥于字面上的机械理解,应该克服怕负历史责任的畏惧思想,大胆鉴定。要通过鉴定,将民国档案划分为永久保存和无需继续保存两种期限,区分民国档案的等级价值,以及消除不必要的重复。二是一些人反对鉴定。认为我…  相似文献   

2.
张江义  ;吴红玲 《档案》2014,(11):13-15
王可风在长期从事民国中央机关档案工作的实践中,切中肯綮地提出了民国中央机关档案边整理边鉴定、边编辑边鉴定、边清理边鉴定的思想,对当时和后来的民国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     
《浙江档案》2012,(9):65-66
宁波市日前,《宁波市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出台。《规范》对机关档案工作的职责、机关开展档案工作应具备的条件以及机关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移交、鉴定与销毁等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不同类型档案的归档时间和整理方  相似文献   

4.
开展民国档案鉴定,虽然早在民国时期已有规定,但当时并未贯彻执行,解放后,民国档案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清理、整理,也仍未真正予以鉴定过,更因民国档案工作中长期片面理解执行档案“片纸只字不得损毁”的指示,致使大量重份、破碎、纯庶务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妨碍了对真正有价值的民国档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因此开展民国档案的鉴定,是民国档案工作必须补上的一课,不过,由于邕终并未将其真正付诸过实践,所以圣其内涵的认识是模糊而不确定的,而这是我们需要首先加以明确的,笔现拟就是民国档案鉴定内涵作如下浅探。  相似文献   

5.
冯蓉 《陕西档案》2002,(5):18-20
民国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等级鉴定、划控鉴定、复份鉴定、特藏鉴定、真伪鉴定以及存毁鉴定等方面的内容。依据《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对于永久保存的档案实行分级保管,民国档案属于永久性保存的档案,理当实施分级保管,于是等级鉴定便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的规定,各机关应"结合本机关职能和各部门工作实际,编制本机关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依据这一规定,编制《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以下简称《期限表》)将成为各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机关档案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编制工作呢?金华市金东区开展《期限表》编制工作的尝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电子环境下,文件的大量涌现,将鉴定问题推至文件管理业务工作的前沿,现代组织机构中档案鉴定问题日益突显。保管期限表是保证档案鉴定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工具。本文中的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是指面向政府机关的通用性的保管期限表。现将我国2006年12月18日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发布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以下简  相似文献   

8.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对近20年来机关文件鉴定工作规律的总结,也是今后对归档文件鉴定的规章性、指导性文件,笔者在学习中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9.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06年12月18日以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公布并施行。与以前历次公布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和《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相比,本《规定》条款表述趋于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认真学习《规定》,有助于我们更深刻领会其精髓,有利于各机关、各系统(以下统称机关)更合理地编制符合本单位、部门实际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便于档案室归档和鉴定工作的开展。一、结构合理,界定归档范围与划分保管期限有机融合《规定》改变了原来分别编制《机关…  相似文献   

10.
《兰台世界》2015,(Z2):30-31
<正>2006年12月18日,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发布了《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规定》的发布实行,是我国档案工作与时俱进的产物,是推进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机关事业单位确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准确划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按时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基层单位档案室是档案事业的基础,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档案质量的好坏,档案室保管的档案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因此他是推动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促进档案基础业务规范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本单位编制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工作,谈几点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底,国家档案局以令的形式发布了《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档案法制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它的公布与实施,对正确界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准确划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按时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以及将来档案移交进馆工作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必将进一步促进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档案馆馆藏的政府全宗短期档案,绝大部分已保存20年以上。为了减轻馆库的压力.为自治医档案局(馆)迁址新馆做准备,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自治区档案馆成立了短期档案鉴定工作小组,依据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等有关规定,对馆藏短期(定期)档案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3.
现行档案保管期限表 ,虽然在档案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其条款较少且语言表达抽象、模糊、可操作性差 ,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很大。笔者根据《档案法》及国内外对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 ,提出新的划分方法———划限与标时相结合的方法。并就过去各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既是各机关进行档案整理、鉴定工作的基本依据 ,又是各机关移交永久和长期保管档案进档案馆的标准。提出改变过去档案的一次鉴定制为二次确定制想法。  相似文献   

14.
国家档案局2006年12月颁发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为我国档案鉴定工作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先前颁布的档案鉴定指导性文件相比,它有许多创新之处,而且对军队档案鉴定工作发展具备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家档案局8号令颁布了《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颁布是对各级机关档案业务工作自1987年后的一次重大修改,尤其是对文书档案保管期限作了重大改革.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它的局限性。那么新的规定究竟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了些思考,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6.
赵怡 《四川档案》2021,(1):26-27
新时代档案工作一项重要目标是走向开放.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是档案资源走向开放的前提和保障,是档案资源从保管到开放利用的必要环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馆藏档案的开放审核,由档案馆会同档案形成单位或者移交单位共同负责.”国家档案局13号令发布的《机关档案管理规定》规定:“机关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前,应当按照...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18日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颁布了新修汀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1987年的相关规定作了较大修改.新《规定》适应变化了的档案工作要求,是我倒档案业务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新时期机关档案整理和整个机关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旧"规定的比较,新《规定》的贯彻执行,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李兴利:2006年12月,《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由国家档案局8号令公布施行,1987年颁发的《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和《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同时废止.作为档案价值鉴定的第一道关口和最基本工具,《规定》公布施行的初衷是什么?如果再次对《规定》进行修订,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档案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是执法的有效手段在机关开展的档案定级升级和企业开展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是目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的主要方式和手段。通过几年活动的开展,全社会档案意识增强了,档案保管条件改善了,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加强了,档案工作水平提高了,档案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但不管是在机关开展的档案达标上等升级活动,还是在企业开展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都以各单位自愿参加为原则,没有任何强制因素。虽然国家档案局印发的《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规定:“省(部)级是国家对…  相似文献   

20.
李艳玲 《档案时空》2016,(12):27-29
文书档案是机关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作为重要的凭证,不仅可以为查询历史提供重要的依据,而且还可以对各项工作起到较好的指导性作用。因此,做好文书档案的鉴定工作,即做好档案保存价值的鉴定工作,对机关档案工作乃至整个机关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一、文书档案鉴定的作用1.开展文书档案鉴定工作有助于加强对重点档案的保管。现行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绝大多数形成于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