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文学作品重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关联翻译理论的语境观及对翻译过程的阐释说明,重译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下述三个诱因:第一,旧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引起重译;第二,翻译的历史性导致重译;第三,翻译的开放性要求对文学名著的不断重译。  相似文献   

2.
高巍  董琳  姚晨 《邢台学院学报》2012,(1):115-116,119
劳伦斯·韦努蒂因其异化翻译策略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对其异化翻译理论人们的认识还是有所局限的,甚至是有某种程度的误读。从文化方向分析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林语堂的作品个人风格较明显,在文化上将中国古典的文学名著以翻译的形式引入西方文化之中,必然会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有着某种呼应与吻合,因此选取林语堂的译作《凤姐说茄子鲞》予以印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文化教育、出版界盛行对中外文学名著的翻译、介绍和改编,外国文学名著的重译更是屡见不鲜。专业教育与教学,却发现为数不少的名著重译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在英国文学作品选读课中发现的一些错误或问题,从错译、词语诠释不准、习语转/移译不确、句式辨析不妥、情节解说不当、词句漏脱和语义不全等几个方面,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表明名著重译应慎行。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翻译观看习语翻译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子恒 《文教资料》2008,26(4):45-46
异化和归化历来是不同翻译学派的争论焦点,本文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习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得出了习语翻译应采取以异化策略为主的结论.同时还结合翻译目的,总结出了四种习语异化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文章拟从翻译的文化语境、读者的文化心理、译者的文化态度以及翻译策略的实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出发.对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名著重译近年来引起了译坛的广泛关注,对此,人们的反应各异,有褒有贬.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本文先从经典名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难以一次甚或几次穷尽对它的挖掘阐释入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名著重译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指出由于出版社和译者的不负责任,重译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从译者、制度、翻译批评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异化与归化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考察译文在源语文化,源语语文规范与目的语文化,目的语语文规范的翻译取向,是文学翻译批评的崭新视角,本文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在翻译中如何把握汉语四字结构运用的度,提出在语言层面上四字结构归化的度可稍大一些,在文化层面上四字结构异化的度稍大一些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8.
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西方翻译研究对归化和异化的讨论产生"翻译的文化转向"的概念,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在社会历史文化的语境下研究归化和异化.就此展开讨论并指出: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的,在翻译过程中,应恰当地将2种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个重要的方法,归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目的语的文化为归宿;异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交往日益频繁,语言翻译必然成为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但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往往令译者感到棘手.异化、归化是翻译的两种手段,对它们的争论一直是翻译界的焦点,但过去的争论一直停留在语言层面,现在已转移到文化层面.归化翻译掩盖了文化的差异性,而异化翻译保留了源文化的异质性,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宜采取以异化为主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归化与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翻译是本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翻译引进和再现源语文化.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本文认为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都是翻译中不可缺少的方法,译者应该采取科学态度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爱华 《考试周刊》2008,(14):205-206
许多翻译理论家对翻译过程提出了不同的模式,但无论何种模式都涉及到理解、表达这两个主要方面,从而引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容易忽视的四个问题,即:译者自身地位的定格、意向读者的考虑、原文风格的再现以及文化取向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身份、地位,即在全面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宗旨下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应牢记翻译所面向的读者;文学翻译在文化取向时要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影响文化翻译的几个关键因素:翻译动机和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的接受程度。着重探讨了文化翻译中异化的具体内涵、优势与不足以及如何把握异化的度。最后预测了异化翻译策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将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如梦令>的几个英译本做一些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源语和译语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的转换过程.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就必须通过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原作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源语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在译语中建构源语的民族文化身份.同时,考虑到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只能通过归化翻译对源语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译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翻译中的文化异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语言上的归化则是对译文语言表达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中国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呈现出特有的中国文化.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是跨文化翻译中两种常用的策略,具有二重性.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中既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也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但在跨文化语境下,异化翻译策略更有利于文化传播,因而对中国菜名的翻译应更多地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只有在不损害源语内容又不影响其文化传播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而且承栽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因此文化因素对翻译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归化和异化是处理翻译中文化问题的两种主要策略.但针对具体问题究竟该采用异化还是归化,是一个久而未决的话题.本文主要从翻译中文化因素的角度进行论述,结合实例,重点探讨了文化因素对于异化和归化翻译的影响及选择,并指出译者对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合理态度: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是矛盾的统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没有必要对二者分割对立,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传播异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归化与异化的翻译方式一直就是翻译中争论的焦点,但是随着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世界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异化的翻译方式逐渐成为翻译的主流方式,无论是在英汉还是在汉英翻译中都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异化方法,要以异化为主,以归化为辅,丛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持平等的态度,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远大前程》的中国文学翻译历史已有55年,并以经典文学、儿童文学和戏剧剧本的形式被译介。本文遵循皮姆的翻译史研究方法,通过探究《远大前程》的重译现象的动因,并将重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主要是历史时代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上升期的发展主要是文化复兴的推动,平稳期的发展主要是经济意识与文学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重译发展的进程与译者所处的时代、文化的复兴、经济意识与文化意识的共同作用等多重动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