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精”特色体验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基于“体验性特色”.丰富学校多元课程。近些年来,为谋求学校进一步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上海市莘庄中学在推进“二期课改”过程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特点,从“加强基础、促进发展、激励创新、重视实践”的要求出发,建立“体验性课程特色”的多元课程。  相似文献   

2.
论课程文化的自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研究从外在的角度探讨课程文化的发展规律,把它视为一个被动的他组织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程文化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组织机制:“开放”是课程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远离平衡态”是课程文化发展的内部条件,“涨落”是课程文化发展的起因;“竞争和协同”是课程文化发展的动力,“序参量”主导着课程文化系统演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综合课程发展史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关综合课程”与“经验综合课程”是早期综合课程的基本形态。而统一‘这两种原理是20世纪综合课程发展的主旋律,杜威批评了“外铄论”和“预成论”,确立起“现代连续论”,从而从理论上推进了综合课程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课程理论发生“范式转换”,走出“泰勒原理”的框束,“概念重建主义”对分科课程的深层反思为综合课程发展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从课程改革实践来看,约有14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30个综合课程,并建构了综合课程类型的框架,注重综合课程的设置,已成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课程,由于开设时间和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即使是同类课程,其各自面临的问题也会不尽相同。总体而言,老课程要做的是精益求精,而新课程需要的则是落地生根。那么,具体而言它们需要做些什么呢?在本期“课程发展”栏目中,我们选择了技术课程的“老将”信息技术课程和“新兵”通用技术课程作为讨论的对象,而探讨将围绕着“技术”的关键词“知识”、“方法”、“态度”和“课程”的关键词“实践”、“自主”、“创新”展开。  相似文献   

5.
程晋宽 《江苏教育》2022,(34):26-28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高速增长”时期强调“规模扩张型”的发展转向“高品质发展”的学校内涵建设上。高品质学校建设离不开高品质的课程与教学,高品质课程与教学是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基础与核心。高品质学校要探索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全面提高课程与教学质量。以课程与教学领导的思维方式,探索高品质学校卓越课程与教学创新,需要推进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系统变革”,增强“突破性革新”的改革勇气与魄力,关注“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我们尝试用这三个词概括学校课程的发展历程。目前,学校课程大致处于“与时俱进”的起步阶段。与时俱进的阶段即“现代学校课程”。现代学校课程的课程目标应变“学校特色创设”为“服务学生发展”:要调适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变“数量众多”为“层次多样”;还要强化课程实施全过程:变“忠实落实”为“动态探究”。  相似文献   

7.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是个薄弱环节。对地方课程发展的检视,应聚焦于课程定位,关键是对“地方性”的再讨论,不妨将“地方性知识”作为课程支撑理论之一。但要从中国文化出发,进行时代转换,厘清“国家性”“民族性”与“地方性”,“一体”与“多元”,“和”与“异”等关系,把握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关系。要在基于与超越“地方性”中,进行地方课程的再建构,将地方课程纳入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探索地方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小班化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终极的追求。我校围绕“生本教育”这一主题,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开发和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设置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以自主创编教材、拓展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和以彰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周末课程超市”和“五小”特色活动课程.不断追求“小班化”的课程理想.让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教学实践.推动师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校育人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从理论基础视角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挖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必然要求;从辩证逻辑视角看,两者体现出差异性和一致性的辩证关系;从实践路径看,构建教育共同体和大思政格局,使二者协同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宗旨是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对开创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时期”、“初步发展时期”、“曲折发展时期”和“复苏发展时期”。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总体上观察,发展还是主流和主线。课程目标由政治为纲转为兼顾国家社会个人,课程设置由单一转为多样,课程实施由只重知识传授转为知识、技能与实践结合,课程评价由完全忽视转为渐趋完善。为现代师范教育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课程不适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贫穷、学习困难等等,而课程不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课程视角探寻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课程资源的“城市取向”。“农村课程”无区别于“城市课程”,“城市课程”占据了“农村课程”市场。这一切实质上使得民间课程资源处在了国家课程和乡土课程发展视野之外,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是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2.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取向”。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已不再具有“基础”的特征,“难、繁、深、多”的内容和要求越来越偏离学生发展的基础。这种“专业取向…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课程参与”的理念是对教师在课程活动中应有作用的重新认识,是对教师单纯作为“课程传递者”角色的否定。从对“教师课程参与”理念的提出和发展,揭示教师课程参与的动因,提出促进“教师课程参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结构认为“课程群”→“课程单元”→“单门课程”的系统组合形式,其核心结构为“素质教育课程群”,“专业基本教育课程群”和“专业发展教育课程群”的紧密联系和有机配置,课程体系改革强调整体优化格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发展,充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特征,强化实践环节,增强了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课后服务课程“套餐”即在课后服务时段,学生在学校教师引领下,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与建构的课后服务课程,课程多元“营养”丰富、贴合“体质”顺性适需、满足“食欲”契合兴趣、自主挑选各取所需。课后服务课程“套餐”表现为基本课程、特色课程、留白课程三种课程样态,通过科学搭配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课后服务课程“套餐”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进,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5.
马荣 《幼儿教育》2002,(9):16-17
文学故事是“叙事性整合课程”主题的切入点,也是课程构建与发展的载体。它有机地把各领域之间的知识经验联系在一起,合理地处理课程的“预成”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叙事性整合课程”中的“预成”体现了教师在课程构建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根据儿童年龄、发展特点以及儿童可能达到的目标,选择适宜的文学故事;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教育评价转入了以质性为特点的“评定时期”,“评价”一词被“评定”所取代,呈现出现代评价理论发展的新气象。“课程本位评定”强调以课程为基础而不是脱离课程的评定,使课程成为一种自然背景或是评定项目服务于评定,更好地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发展,彰显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中学围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推进课程改革,创建文化类延伸课程、艺体类特色课程、德育类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学校以“固本补弱、促中转优、培优拔尖、培养创新人才”为方向,结合学校课程建设形成了“一对一个”“一对一组”“一对一类”的文化类延伸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8.
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解困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离农的教育”还是“务农的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矛盾焦点。其根源在于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依据“三农”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课程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文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之本,是化解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困境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1.有关课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什么叫做“课程”?“课”指的是课业,即教学内容;“程”指的是课业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4年出版的《教育技术词典》中对“课程”一词的定义是“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规划出的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教学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什么叫做“课程发展”?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汉斯·弗罗登塔尔等人认为“发展”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是“改进”、“革新”、“进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述词典中的定义是“对课程体系的不同科目进行组织、配合及协调,以达到不同的知识水平或业务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还包括内容及效果的实验和评定,以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我国有些学者把“课程发展”一词译成“课程开发”或“课程编制”。  相似文献   

20.
“康复推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现代康复医学与中医传统推拿疗法的结合应用。为推动“康复推拿学”纵深发展,教学团队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康复推拿学”选修课程。“康复推拿学”课程既有利于拓展研究生学习内容和思路,又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是深化发展“康复推拿学”至关重要的环节。采用开放式、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设计研究生选修课“康复推拿学”的课程教学,有力地推动了“康复推拿学”课程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