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熹 《新闻前哨》2002,(7):17-18
新闻报道是大众传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在《传播学概论》中说:“信息是传播的材料”。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因此,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直接影响到报道的质量,受众喜好,传播效果等等。增大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信息的定义,目前我国学者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钟义信在“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中提出)。新闻报道中的信息含量,我认为是指具有事实性的显性信息和事实…  相似文献   

2.
作为财经记者,如何做好日常金融新闻的报道,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也会影响金融机构,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金融报道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与范围更广的财经新闻不同,金融新闻报道与普通百姓、普通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加速让这一特点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莫文 《青年记者》2004,(9):58-58
在新闻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由于各类信息的过量传播,人们普遍感到视觉疲劳、听觉疲劳和大脑疲劳,在这种情况下,要使新闻报道引起受众关注,并进一步使其阅读和接受,就必须提升新闻报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李丽  何彬  胡琼瑶 《新闻前哨》2013,(11):71-71,82
当前。每天海量的报道见诸无数媒体,但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新闻报道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空洞、乏味的报道转瞬之间就会被受众扔进字纸篓。留不下一点痕迹。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报道缺乏深度应该是其中的主要原因。站在受众的角度形象分析新闻报道的深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知道了——发布信息、知道了并与我相关——贴近性信息、知道了并使我受益——服务性信息、知道了并给我启迪——思想性信息。“知道了并给我启迪”就是真正有深度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李铭  王秋馥 《新闻传播》2004,(11):30-31
新闻不是设计出来的,但是好的新闻报道是需要匠心独运、精心设计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制作新闻报道的思路更具创意、更让受众喜闻乐见。同样的新闻,报道的手法有高有低,新闻报道的优化设计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最大限度地激活新闻事件内在的信息元,更深刻地揭示事件的内涵。更充分地展现事实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7.
张超 《新闻前哨》2013,(6):85-86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其中,提出了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即"改进新闻报道,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等"。随后,媒体的新闻报道也开始进行改进与创新,比如,中央电视台减少中央领导活动的新闻,许多头条新闻采用对基层的报道;与此同时,《人民日报》的改进力度也不小——一场"改进新闻报道"的春潮正在全国涌动。  相似文献   

8.
“9月24日晚,鸡西市一位叫白欣阳的女孩到底没能克制住舞蹈的冲动,加入到中心大街边一个跳街舞的方阵。这个大约30人的欢乐团队践踏起的黑色粉尘,很快就让白欣阳脚上那双精致的白色羊皮靴变得面目全非,与此同时,高分贝的音乐湮没了这个街舞方阵跺击地面时应该产生的咚咚回响。白欣阳的母亲说,那其实是在一面大鼓上跳舞。”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写大观园,是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写起的。在第六回里有这样一段话:“且说荣府中合算起来,从上到下,也有300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竞如乱麻一般,设个头绪可作纲领。正思从哪一件事哪一个人写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瓜葛,这日  相似文献   

10.
李秀梅 《新闻传播》2006,(10):44-44
在新闻报道中,有新闻主体,那么谁是新闻的主体呢?相信所有的记者都会说,当然是人,然而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常常在我们的报道中被忽略了。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以人为本,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关注新闻事件里的人物,二是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和感受。只有这样采制出的报道才能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于赢得广大新闻受众的诚信:而新闻媒体恪守诚信,应当具体体现在新闻报道上。这就是说新闻媒体要不负广大新闻受众的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闻情趣与新闻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璇 《军事记者》2005,(10):7-7
假如从报纸诞生那天算起至今,已有数百年的似箭光阴。走到今天,媒体仍是时间越挤越少的普通大众最忠实、最亲近的精神伴侣。究其原因,吸引受众的应该不仅仅是媒体具备先天强大的、无孔不入的输入输出信息的强健功能,透过它可以轻易地知晓“窗外事”、“天下事”,还应在于经由媒体的新闻报道,人们可以感受到报道背后所藏着的情意,品味出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趣味。这远比只知道“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来得更有共鸣,更钻心入骨。  相似文献   

13.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0):7-10
会议新闻报道是一种强调时新性、重要性和现场感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属硬新闻范畴。中西媒体由于新闻价值观不同、报道立场不同、报道角度不同.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篇幅、内容、结构、表现风格和语言习惯不同。就角度而言.中国媒体习惯于从正面角度和官方视角进行会议报道.西方媒体主要从负面或中性角度和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就报道内容、结构而言。中国媒体篇幅冗长、面面俱到.以直线式结构为主。西方媒体篇幅简练、主题集中.以曲折起伏式结构为主;就表现风格和语言特色而言.中国媒体庄重严肃.以“硬新闻”式报道为主.语言多间接转述,多表述和概括,表现力稍弱,西方谋体活泼风趣,以“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为主,语言生动形象,多直接引用,多解释和表现.表现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15.
16.
新闻报道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其缘由无疑是报道的新闻信息真实、清楚.介绍的知识准确、可靠,以致于不少受众习惯于把它作为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读物。但是.近年来有些新闻报道在这方面却辜负了受众,出现了以下九类不该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报道中,客观性要求与情感性因素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新闻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生命在于真实。而真实性体现的关键便建立在报道是否客观的基础之上。往往有人认为,新闻报道要力求客观,就必须彻底摒弃情感性因素的介入,认为情感性因素是对客观性要求的妨害。因此,新闻报道必须杜绝情感性因素的影响。事实果真如此吗?真的能做到情感与新闻报道绝对分离吗?新闻报道就不能有情感因素介入吗?情感因素的介入就一定会妨害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吗?如何正确地理解与运用新闻中的情感因素?这些问题自然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相似文献   

18.
19.
精确新闻报道是运用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和处理新闻信息,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提示事物蕴涵的意义,用数字化表述来反映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定义为:"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媒体对受众的新闻信息传播也会产生心理暗示,某些情况还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在现实社会中产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