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与”,“及”是从文言釆的,口语里很少说;“同”流行于华中一带,带一点方言色彩。在普通话里,“跟”用得最多,但是文章里最常见的是“和”. “和、跟、同、与”都有两种作用。比较:(1)水仙和腊梅都开了。(2)他和我说话呢!在前一句里,“水仙”和“腊梅”的地位是平等的,“和”字的作用在于把这两个并列的成分连接起来,这个“和”是连词。在后一句里,“他”和“我”的地位不平等,“他”是“主”,是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2.
“傅”,是形声字,从人, 声。《说文》:“相也”“相”即“帮”的意思,可见“傅”也就是“辅”。由“辅”又引申出“导”义,有“太傅”“少傅”“师傅”“一傅众咻”等词语。此外,古文里“傅”与“附”通用,“傅”还有“附着”的意义,构成的词语有“傅着”“傅彩”“傅粉施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等。“傅”又是姓氏用字,姓Fu的大多数是写作傅,也有极个别的写作“付”,明代有个人叫“付吉”,官至监察御史。 “付”,是个会意字,从人,从寸。从“寸”的字,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付”就是以手持物对人。《说文》的…  相似文献   

3.
“止”的本义是“脚”,后来引申当“停止”讲,而另造个“趾”字,代替字义为“脚”的“止”。“止”又有“拦阻、使停止、仅”等义项。“至”字甲骨文的上部是一支箭的形状,下面的一横表示箭所射到的地方。“至”的本义是“到”,“至”又有“至于、极”等义项。    相似文献   

4.
就眼下报刊上的文章而言,涉及“的”“地”“得”的使用,总的看是相当混乱的。我以为.根本的原因,是在有些地处不太容易撕扯清楚。  相似文献   

5.
“阎”是一个通用字 ,是由繁体字“阎”简化而来的 ,已收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 ,并注明“阎”是“阎”的简化字。各类汉语字典里也都列有“阎”的字头 ,说明它是我们应当使用的规范字。“闫”字是已经被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 )》中的一个字 ,所以《简化字总表》、《通用字表》及常用字典中均未收入。“闫”字的出现大概同“闫”字有关 ,因为“闫”与“阎”同音 ,只是形体上有些不同 ,是通用的 ,在 199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中就列有“闫”的字头 ,并注明同“阎”。在文字改革中 ,“闫”与“…  相似文献   

6.
报刊上常见“的”、“地”、“得”三个字,有些使用不正确。下面简要谈谈它们的正确用法。 “的”、“地”、“得”均属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某些句子成分的标记。“的”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共产党”,“洗得发白的军衣”;“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严肃地说”,“很清楚地听见”;“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得”后边的分成是补语,如“热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7.
一 “御宅族”(おたく/otaku)指的是ACG(Anime,Comics,Games,即动画、漫画、电子游戏)文化的狂热爱好者。“御宅”(おたく/otaku)一词在日语中本是一个并不常用的敬语,原意是“贵府”“您家”,也可以引申为“您”“阁下”。在出品于1982年的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中,主人公林明美和一条辉曾使用这个词来互相称呼,引起许多动画迷的争相模仿。  相似文献   

8.
“截至”与“截止”是两个使用较多的词。由于对它地细微差别未弄清,结果常常被误用。这两个词均是动词。“截至”是“到”的意思,“截止”是“停止”的意思。前者是及物动词,一定要带宾语;后者是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如: “截至本月23日,报名人数逾近千。”“办理登记换卡手续于本月底截止。”  相似文献   

9.
“宣(xuān)”是个形声字,上边的“宀”是义符,表示房屋(甲骨文、金文的“宀”像房屋的形状),下部的“亘”是声符,读xuān,又读huán,但不读“绵亘”的“亘(gèn)”。“绵亘”的“亘”原写作“”,后来形体变化,和“亘”成了同形字。“宣”的本义是大的房屋,古代常称天子的屋室为“宣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坚持边工作,边进修,边写稿,取得了同步提高的效果。我的体会是要“韧”、“挤”、“钻”。“韧”。我写稿一般都是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和星期天等例假日。“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星期天回家,在干完责任田后,也不放过“笔耕”。几年来,我年年都有100篇以上的稿子分别被县、地区、省以及全国性的报刊和广播台(站)所采用,采用率在60%以上。“挤”。既要工作,又要进修、写稿,时间紧是可想而知的,这就靠“挤”。一次,区教办举行菊花展览。展出那天,我趁下午没有正课的机会,抓紧吃了中饭前往现场采访。傍晚回来,我又利用候车时间  相似文献   

11.
志贤  军节  彦英 《新闻三昧》2008,(7):56-56
毋庸讳言,时下将“下工夫”写作“下功夫”者大有人在。对此,要引起大家的特别重视。 有的人认为,“工夫”和“功夫”两个词是异形词(事实上,是一组单一义项的异形词,“工夫”是首选词形),  相似文献   

12.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近日我却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那么,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相似文献   

13.
“便”字有两个读音,在“方便群众”和“物价便宜”中的读音不同,这是黄口小儿都不会弄错的。但是“大腹便便(pián)一词的读音却常常有人搞错,“便便(pián)”是形容“肚子肥大的样子”,是一个中性词,不含贬义,不能错读成“大便”的“便”,不然就成了“一肚子粪肥”的骂人话了。  相似文献   

14.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里,“给以”,“给予”属一组同义词,都是“交付”的意思。但是,这是就其词汇意义说的。如果从语法意义上分析,二者却有显著差别。某些文章中二者通用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给”在古汉语里不读“给”(gěi),和现代汉语里“给(gěi)的意义范围也不同。“给”在古汉语里谈jǐ,主要意项有二:一、形容词,丰足;二、动词。供应,专指供应食用。现代汉语里“给”的意义在古汉语里是由“与”或“予”承担的。认识一组词的同义现象是不难的,难的是对其细微差别的辨析。“给以”、“给予”语法意义的差别就表现在句法功能上,即他们在句子中同其  相似文献   

16.
“意象”与“意境”是中国画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两者常常混用,也往往重叠,以至于被误解为同义词,误以为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示。之所以产生误解,缘于两者中都有一个“意”字,也缘于“象”与“境”在词义上有某种相通、相似之处。其实,“意象”与“意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解读“意象”与“意境”,对正确认识中国画的特征,对中国画的创作、欣赏及理论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赵丽莹  张宏 《编辑学报》2011,23(5):470-470
“营利”“盈利”与“赢利”这3个词,读音相同,词义相近,有时还相通,所以极易混淆。例如“根据期刊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分为非营利性期刊和营利性期刊”,“与非赢利的开放存取出版者PLoS的主要区别在于,BMC声称自己是赢利性机构,希望通过OA出版赢利”,“模式陈旧,不能实现产业营利”等句中画线词语的使用值得商榷,并有待更正。  相似文献   

18.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近日我却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那么,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相似文献   

19.
“嬴”、“赢”、“羸”三个字的字形极为相似,只有下半部分中间的部件不同,分别是“女”、“贝”、“羊”。因为相异部分较少,如果不加分辨,很容易互相弄混。    相似文献   

20.
我是去年8月才开始真正“啃”新闻的,到现在已在《陕西农民报》上了两个头版头条;广播系统年终评选好新闻,我与人合作的稿件,还获得了地区的两个一等奖。要说有什么招,我的体会是:要写“新”、“巧”,莫求“大”、“全”。所谓“新”、“巧”,就是角度要新,构思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