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看报,有时看到只有标题,找不到正文。我原以为是漏排了的。后经内行指点,说这叫做“标题新闻”,是个新品种。哦,难怪只有标题。大概是人们要求增加信息量的一种措施吧。和“一句话新闻”一样,也是客观的需要。读者看报,一般是先看标题。如果标题吸引人,引起对内容的兴趣,就接着看正文。为什么有时候只需几分钟就可看完一份报纸呢?因为看了标题就不想再往下看了。“标题新闻”应运而生,是不奇怪的。读者看报,想多获得一些信息,喜简短,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题好一半文”,强调的是标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今天,如何巧妙地作好标题,使这“一半文章”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更能吸引读者?我个人认为,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增强朦胧感 请看标题《毛主席含笑乘“东风”》,毛主席乘的“东风”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看不出,这就给人一种朦胧感,读者只有往下看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坐上  相似文献   

3.
蔡韬 《新闻传播》2005,(8):42-42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标题是报纸的“广告、窗口、索引”。可见制作好标题有多重要!有一位老编辑说:“做好一道题,皱脱两撮眉。”足见制题之艰辛。下面就根据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谈谈如何制作标题。  相似文献   

4.
标题要有深度、有力量,就要善于从新闻事实中引出道理,给读者以思索和启迪。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我国报纸上有条好标题:一叶知秋意大利投降当时,人们看了这条标题,就联想到德国法西斯也快要完蛋了。“一叶知秋”四字蕴含哲理,有较强的思想性和预见性。果然,一年多后,德、日法西斯就失败投降  相似文献   

5.
2月25日,《新京报》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标题为“海洋馆雄海马发情期自编自导上演怀孕骗局”,一看这标题就特别地刺激眼球,试想海马都通了人性了,还有计划有预谋地自编自导给人上演了怀孕骗局,如此奇闻,哪位读者不想看个明白。下面导语更“惟妙惟肖”,说上海海洋馆内一条雄海马难耐寂寞假怀孕,多天获得加餐等“特护”服务。让人看上去,就像人本来就能跟海马进行言语交流似的,而这些都是海马的交代坦白。而再往下看新闻正文却发现,事情全不是标题与导语所描述的那么回事。原来工作人员发现海马身前的育儿袋鼓起来,以为其怀孕了就加强了对其照…  相似文献   

6.
郑岩 《新闻窗》2009,(2):40-41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新闻信息的急剧增加,“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已成为一种阅读现实。一报在手,读者头一眼肯定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了“眼球”,才会有兴趣耐心地读下去。新闻实践证明,举凡在新闻史上能够流传久远的新闻,都有一个画龙点睛式的标题。因此,写作一个精彩的标题,对于整个新闻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印证了新闻行业里的一句俗语“题好一半文”。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没有灵气一望便知。我认为标题常常比眼睛还重要,因为,我们的报纸多如星辰,而报纸上的文章又多如一群群蚂蚁。人们读报,大都是先来一遍“大扫描”,哪篇文章标题醒目,也就注意哪篇文章。当然标题要醒目,内容也要实在,如果内容不行,标题做的再好,也是白搭,甚至起副作用。给人以“华而不实”,“大而无当”之感,但一般而言.同样的内容,能否吸引人,关键就看标题了。我经常遇到的是写“安全生产”一类的题材,有时从安全IOO天写到I000天。标题若是“韩电实现安全生产几百天”,虽次次内容都在改变,但万变…  相似文献   

8.
“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这是不少人的阅读习惯。一本书封面设计没特色,难以引人问津;一篇稿,标题“平铺塌”,也调动不起读者的兴味。标题像人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探知文章独特的主题和意蕴。好的标题犹如美人顾盼传神,具有勾魂摄魄的力量,让人看了第一眼就放不下。要使新闻作品吸引人,必须在新闻标题上下功夫。邓拓同志曾经诙谐地说过:“谁要是给我想出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  相似文献   

9.
"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对于报纸新闻来说,有一个标新立异的标题,不但可以增加新闻的美感,而且能够产生阅读的冲击力,使新闻阅读变成一种美好的享受。新闻是给人看的,倘若对读者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受众的阅读兴趣,那么,其传播价值和效果便无从产生。胡乔木说:"首先要讲究标题,报刊上那么多文章,谁知道哪一篇好,都要先看标题,标题好就能吸引住人。"所以,在标题的制作上多花些功夫,反复推敲是非常值得的。抓住更多的“眼球”“读书读皮,看报看题”,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  相似文献   

10.
我一向认为,报上发表的,往往是“长文章最短,短文章最长”。因为读报人多是那么匆忙,那么挑剔,那么不耐烦长篇大论。碰到长文章,他看了个标题就撂在一边(有时是想等有空再看,可结果呢,大半还是“没空”),这岂不是“最短”——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鼓励电影工作者说:“坚持两分法,更上一层楼”。我拿这两句话来作本文的标题,大概没有什么不妥吧。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图书出版事业恢复和发展都比较快,形势一年比一年好,成绩一年比一年大。要看成绩,本年鉴就提供了详细的统计数字,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要看出版工作的成绩还有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花几个  相似文献   

12.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看报先看题,看书先着皮”这句话,说明标题是文章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一个简短生动的标题,就能给读者留下美好印象,就很“抓人”,将读者不由自主地引入文章内容中去。近几年,我从事业余爬格子体会最深的一点是:有了价值较高的新闻素材后,不急于动笔,而是将新闻素材在脑海中反复“过滤”,“提炼”出新鲜独特的标题,它像“磁铁”一下子就粘住读者的目光。要想制作出“抓人”的标题.必须使标题简短易读、准确生动、艺术性强。在实践中,我注意运用文学修辞方法制作标题.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一是比拟制…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标题这只“眼睛”来传神。“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4.
三月二十四日河南日报一版有条消息,标题如下: 关于增加设区的市人大代表副生长设区市副市长名额的决定我生也愚钝,读了几遍没读懂。只好先看内容,看罢内容回头再看标题才明白它的意思是关于增加设区的市人大代表,增加副省长,增加设区副市长名额的决定。有人说,把“副省长”放到“设区的市人大代表”前就好读了。有人说只要在“副省长”后加个顿号就行。这是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编辑不好改动,但做  相似文献   

15.
蒋肖斌 《青年记者》2017,(22):35-36
谈到这个话题,我觉得有必要先看一个标题:《“小皇帝”王俊凯的新年愿望……高考顺利啊!》,这是2016年年末发表于中国青年报文化版面的一篇稿件,标题出自一名退休返聘的老编辑之手,但又是省略号又是叹号,搬上微信公众号直接就能用.老编辑起完这个标题,还特地叮嘱夜班编辑,千万别把这些标点改了,“都是情绪啊”.  相似文献   

16.
亦杰 《今传媒》2009,(12):57-57
“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这是一位网友在一条新闻后边的留言。新闻的标题是——《男子外出旅游故意遗落相机考验他人诚信》,边上还有一行小字说明:最终相机回到手中。  相似文献   

17.
端上新闻这碗饭,“染”上一种“新闻癖”,见了报纸,读到自认为好的新闻、好的标题总要多看几眼,多读几遍。手头的活儿多时,先把好题好文的报纸悄悄藏起来,稍有空闲,抽出来细读,赏析一番,吧咂个中“滋味”。 “品”报纸,可以从中学到新闻写作方法。比如:1993年12月,首都钢铁公司自办银行开张。《中国青年报》的消息导语,写得就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8.
善待标题     
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题好文半,说明了标题的重要。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这只“眼睛”又非同一般,对它的要求应当是鲜活的、明亮的、有神的、传情的。读者看报,先看标题,这既是习惯,也是一个规律。特殊情况下,时间紧张,读报是浏览性的,那就看标题的功力了。新闻界老前辈徐铸成说:“一个鲜明、准确、生动的题目,会使文章生色,增强它的力量。如果题目平淡、晦涩、公式化、概念化,那就吸引不了人,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应努力做到四个基本要求,即:准确第一、一语破的、简洁明  相似文献   

19.
在1986年5月12日的《新华日报》上,有一个好标题:《一个成功者的负疚》。细读内容,寻味之余,越发觉得这个标题好。好在哪儿?我想,不妨用“新”、“深”、“美”三个字来概括。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能否吸引读者,关键的第一步是看标题怎样。标题新颖独特,就能引人注目。当我蓦地瞥见这一标题时,心想:成功者理应高兴万分,怎么会“负疚”起来?反差之大,令人感到新奇!怀着疑间,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读毕,方知是赵绍龙同志写的一篇人物通讯,介绍淮剧  相似文献   

20.
“天气好晴朗 刈麦正当时”,这是刊登于某省级晚报2004年6月12日一版头条的标题。看了这个标题,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对刈(yi)麦的“刈”字感到冷僻,就像见到了熟人,怎么也叫不出这个人的名字一样尴尬,只知道是割的意恩,可怎么也读不出“yi”音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