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美国环境传播学奠基人之一Robert Cox的观点来看,在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给事发地居民带来巨大消极影响的"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属于环境灾难事件。本文以该事件为例,利用话语分析的方法解读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试图理解媒体是如何呈现环境灾难事件的。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和处理的视角被边缘化,而救灾与问责是该事件媒体呈现的主要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媒体之所以如此呈现该事件背后的社会建构力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对该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进行分析,梳理事件反映出的微博舆论传播规律。通过对该事件的研究探寻大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规律的同时,也为此类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9年3月中旬,有关"成都七中食堂事件"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被疯狂转发,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该事件迅速发酵,引起了全社会的舆论关注。随着媒体和网友的双重介入,该事件从背后内幕的挖掘到事件真相的澄清只经历的短短数日,期间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生产模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该事件为例阐释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生产的新模式,分析该事件得以迅速传播并被澄清真相的原因,进而引出对当今互联网环境下各种新的新闻生产模式的传播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林建喜 《新闻世界》2009,(7):146-147
本文从2008年一大网络事件——山寨春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淡出人们视野的过程入手,分析该事件所表达的网民心理,并试图探索其受众满足机制。  相似文献   

5.
“熊忠俊传谣事件”是2009年若干传谣事件中的一件,我国各地政府对谣言的处置也大同小异。作者通过对该事件的分析,认为熊忠俊的言论是质疑而非传谣。由该事件出发,进而分析谣言的特征并对政府处置谣言提出分而治之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沈玲 《新闻世界》2009,(12):132-133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频发,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不利影响。笔者认为,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属于一种非常态的信息传播现象。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浅析群体性事件中非常态的信息及其传播模式,并探讨该如何减少群体性事件运行和降低群体性事件的烈度与破坏性。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被揭露出来的山西“封口费”事件备受社会关注。综观整个事件的关注视角,学界和业界都忽视了一个基础性的层面,即该事件给中国新闻学教育带来的警示和思考有哪些。  相似文献   

8.
真实有"度"     
去年 11月 10日,首都各大报均以较显著的版面位置刊出了这样一则新闻:焦裕禄的儿子,河南杞县县长焦跃进进京推销农产品。对于这一事件,《晨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晚报》都作了报道。四家报纸对该事件的报道基本都是真实的。但对于读者来说,他们从不同媒体上所能获得的有关该事件的信息和据此所能建立的对该事件的整体印象却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从构成新闻的五个要素来分析,各报在真实报道的前提下,在再现该事件的精确程度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新闻真实的“度”,如下表所示: 从对事件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个讲述人物故事的新方法:时间事件坐标法。该法以时间为纵轴,以事件为横轴,列出报道涉及的所有人物遇到的事件和当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将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准确定位,清晰表达出错综复杂的线索之间的相互关系,提炼主题。  相似文献   

10.
媒体对于危机事件的报道与策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风格定位、受众群体和政治立场,本文将通过第一财经网对"邮件门"事件报道的内容分析,探究它在该事件中的立场和媒体所传达的深层次信息。  相似文献   

11.
“媒介事件”的概念在传播学中由来已久,丹尼尔·戴扬和埃利胡·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现场直播》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遂个“戴卡”定义,其中有两个关键词:“电视”和“历史事件”,而电视无疑在该定义中处于核心地位。事实上,所谓“媒介事件”在这里就等同于“电视事件”了。  相似文献   

12.
传播学著作《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阐述了著名的"媒介事件理论"。传播学者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该著作中指出,媒介事件是"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是  相似文献   

13.
崔力文 《新闻世界》2011,(3):140-141
本文以"陆良事件"为切入点,围绕舆论概念,从专业视角对该事件进行探讨,为当前媒体舆论引导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回顾"小悦悦"事件,从传播学角度审视了事件的始末,分别从群体传播和媒介控制两个层面,利用相关原理对路人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解析,最后探讨了该事件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天一案件"是一起由微博首发的突发性热点事件。本文以"李天一案件"为例,分析了该事件中涌现的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夏临 《东南传播》2010,(2):37-39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八旬翁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事件中,网民通过论坛和博客跟贴对该事件发表的各种言论,探讨该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舆情并提出自己的相关思考。文章认为:网络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热点事件发表评论、交流看法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和代表着民众意见。网络舆情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但如果疏于正确的引导,网络舆情往往以网络牢骚的形式呈现,特别是当热点事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时候。过盛的网络牢骚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洪霞 《新闻世界》2010,(8):229-230
一连串的跳楼事件将富士康推到了风口浪尖,在一片对富士康的指责声中,我们也不应忽略媒体在此事件中应承担的不当报道而导致的"维特效应"。这一幕幕悲剧提醒我们的媒体思考:应该怎样报道富士康跳楼事件,能为预防该事件的发生做些什么。媒体关注此事件应该克制,侧重对应对策略和价值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对于肯德基速成鸡事件,媒体参与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该事件媒体呈现的全过程,从传播学角度、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媒体构建、传播特点进行梳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媒体完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席文举  薛洪 《传媒》2002,(4):27-28
“新闻活动”就是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发掘新闻事件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新闻事件潜在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或经济事件,对某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以期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对该事件所涉及的经济效益进行挖掘,最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就报纸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如  相似文献   

20.
冷婷  符建湘  刘星 《今传媒》2014,(1):56-57
本文以"7·17"湖南临武瓜农死亡事件为例,分析网络受众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转发微博的典型心理特征,探讨此过程中受众呈现的态度和行为意向,以及这些心理对事件真实的诉求和推动作用,并从该事件中总结出合理的建议,为今后在传播活动中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