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记者已有十八个年头了。在采访经历中,一直沉浸在专题新闻报道中,有时很懒惰。多年的采访,我突然有了一种不曾有过的感动,而且越来越深刻:那就是在采访中,要更好地把握人性美、人情美,体现故事性、情感性。那我们该如何把握好人性美的专题新闻报道呢?一、深入观察记者必须到现场才能找到新闻。到了现场,我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而要调动自己的鼻子、舌头、手、脚和头  相似文献   

2.
前面说到采访不要忘记带“眼睛”,这是就采访中不注意观察而言。其实,有许多采访仅注意观察是不够的。许多成功的采访说明,凡能到现场“看看”的,决不要只“问问”,而凡能亲自去“干干”的,一定要去体验体验。杰克·伦敦为了采访英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曾打扮成美国水手住进了英国贫民棚。27岁的《华盛顿邮报》记者尼尔·亨利装成一个无家可归的游民,到底层人中生活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里,他破衣烂衫,在垃圾中找食物,卖过血,当过小工,做过乞  相似文献   

3.
现场观察是指记者当场目击某一新闻事实的发生,包括某一新闻事实发生后,记者到它的发生地踏勘。 1、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并非虚妄据视觉生理学者的研究,一个正常的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90%以上是以视觉通道输入的。这表明,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并非虚妄。人身上最灵敏的器官是眼睛。记者采访,到不到现场去看,效果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现场的观察采访,是记者大脑的感觉器官所进行的五官和思维同时运作,记者的眼睛在采访中具有主导的作用,记者要进行主观感觉与客观现实形式的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在采访过程中,现场观察采访属于新闻采访方式是新闻记者采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仔细观察了解现场,找到新闻采访的重点和发光点,继续寻找更多的新闻事实,利用敏锐的思维去挖掘新闻事实,以便能够清楚,准确和生动地进行新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的内容和对象是很广泛而复杂的,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一件事,必须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做多方面的工作。除了谈话之外,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进行现场观察;在谈话中,也要注意对采访对象的神态、气色、口吻等等进行观察,以便得到准确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神经,运用"观察、倾听、触摸"的手法进行采访。所谓观察,就是到采访现场进行详细的观察,观察现场、观察人物、观察情态。电视记者除了要直观地通过肉眼观察,还必须借助摄像机,将看到的一切拍录下来,用图像符号和语音符号,将新闻现场变成画面语言传播给受众。所谓倾听,是指专门听采访现场非采访对象的各种议论及  相似文献   

7.
记者采写消息也好,采写通讯也罢,都必须深入现场,去认真地观察,以便搜集、寻找到那些富有价值的东西。应该说采访越深入,观察越细微,掌握到的素材就越多,写出的稿件内容就越丰富,出精品的可能性就大一些。那么,在采访中,究竟怎样去观察呢?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那就是要在深字上做文章,在深字上下功夫。所谓的深,我体会,一是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真正能够深入实际,扑下身子,去寻找和发现新闻,而不是平淡的采访,或者说是浮在上面的采访,更不是坐在办公室抄材料。二是在  相似文献   

8.
为使采写的新闻有血有肉且绝对真实,记者就要用眼睛采访。用眼睛采访,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许多新闻报道失实,或者人们感到可信性程度不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记者仅凭采访对象的口头介绍或摘编文字简报进行报道,没有到现场看个究竟,心里不实在,笔下就不实在,所以报道的可信程度难免不强。若是去新闻事件发生的实地看个究竟,事实的真伪就能验证。有这样一个出自某大报的例子,是关于一个天才小保姆的报道,笔者报道失  相似文献   

9.
“贯彻一号件回望”报道,之所以没有做成“岁末盘点”之类的应景式报道,得力于“三贴近”。在研究报道时,湖北日报记部主任曾祥惠要求参与报道的记首先要掌握政策,以紧贴工作实际,同时要求在采访中以乡镇、村组、农户为对象,尽量深入到农村经济生活的现场去听、去看、去感受,要通过作品看作风、思维和采写方式转变。报道形式上,改变过去一篇大稿“统”起来的做法,一个系列分几组,每组分作几个侧面单独成,每组报道既要有生活气息、现场感,同时,每篇报道要体现记独特的新闻敏感、灵气和创意,从而使整组、整个系列报道既富有思辨性,又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采访中现场观察指的是洞察新闻形象的发展规律,获取新闻素材与现场感受,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是感性认识的一种形式。深入采访就是从上到下、由外到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大范围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现场观察与深入采访是对事物、人物由感性到理性的思考和认识的一个过程,在实践中是一并运用的。观察在细,采访求深。  相似文献   

11.
许敏 《新闻知识》2006,(12):52-54
观察法是新闻采访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平面媒体的报道中,深入细致的观察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增强报道的现场感,弥补媒介本身特性带来的缺陷。新闻史上,朱启平先生的《落日》就是主要运用观察的方法写就的名篇,现场观察到的种种场景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日本签字投降那永载史册的一幕。电视的特性要求电视采访一定要去现场,电视特有的画面语言弥补了文字报道现场感不足的缺陷。如果电视记者到了现场却只能给观众一个笼统的现场画面、大而化之的报道,电视画面语言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电视新闻采访中,观察法的运用同样不可忽视。本文仅以《…  相似文献   

1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但我体会采写中也需要它来帮忙。就是现场观察,行话说就是“用眼睛采访”。这一过程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最佳角度的观察所谓最佳角度,一是思想上的最佳角度,二是视野上的最佳角度。思想上的最佳角度是指用什么眼光去观察问题。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要求我们掌握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辩证的观点去观察事物。视野上的最佳角度是指观察的位置。这种观察比摄影记者选取最佳角  相似文献   

13.
现在现场新闻日见增多,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为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深化新闻改革迈出的可喜一步。但是,报纸发表的某些现场新闻,缺乏“现场”特色,仅仅是腿到了现场,而忽视了用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去观察、感受采访现场所发生的一切,这样,写出来的新闻就缺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察其情的现场之感。我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带动着一些民生部门也跟着发展起来,新闻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在新闻采访工作之中,现场观察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采访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作为新闻工作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1现场观察不是漫无目的地瞎看,而是看的同时搜集和新闻有关的资料,在琐碎的事件中进行正确有效的判断,在寻常的事物中找到不寻常的东西,得到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5.
张婷 《新闻世界》2012,(9):61-62
谁能做出镜记者?首先形象要不错,说普通话能让人听得懂;现场有发现能力,知道如何利用画面展现现场;会采访,知道遇到突发事件如何积极应对;善于观察,知道在某一具体事件中,观众到底想知道什么;会表达,知道在镜头前如何让观众喜欢看自己的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6.
眼下,各媒体对社会新闻采访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从版面上看,“现场”、“直击”等报道特别受到读者青睐。因此,目击式、体验式等隐性采访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作为一种并不新颖的采访报道形式,隐性采访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扬长避短?采访过程中如何无限地接触到新闻事实?报道技巧上如何再现新闻现场?如何折射事实背后的深遂内涵?面对新挑战隐性采访故名思义,在采访中不暴露记者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社会成员的视角参与、观察、感受,它突出的特点是目击第一现场,体验客观过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记者采访手段趋于电子化,伴随着网络记者的…  相似文献   

17.
细节描写在文艺创作中的魅力,我们早有体会,而在新闻文体写作中,细节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犹如一支神来之笔,使新闻这一朴素平安的文体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新闻写作中的细节,源于文艺创作中的细节一词,其不同之处是文艺创作中的细节是虚构的,而新闻作品中的细节必须完全真实。如何掌握和运用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一、深入细致的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与文学创作相同,在写作新闻之前,必须拥有大量的、丰富的素材,那就是必须对报道的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作者到现场去采访,到第一线去采访,到发生事件的地点去采访。穆青同志在谈到人物通讯的写作时说,生活本身是丰  相似文献   

18.
苏若舟在他所著的《新闻采编与思维方法》一书中指出:“记者是现实生活的理性记录者,他站在现实的土地上,时时处处都是以猎取新的目标去观察一切事物的。不管和任何对象谈话,到任何现场去目击、采访,记者都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搜集、寻觅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像猎  相似文献   

19.
选用最能展示现场借景的细节 细节来自现实生活,来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斗争,也来自记者采访的现场。尤其在采写现场新闻、现场特写、目击记、访问记中,现场细节更为重要。写现场,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写现场活生生的细节。这就要摒弃那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采访方法,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挖地三尺”,探索宝玉。要克服那种“只问过去事,不看现场情”的毛病,不仅口问、手记,还要善于用眼睛观察,用心去感受,以掌握具体、生动而又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反复比较和筛选,再将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现场典型细节材料…  相似文献   

20.
现场见闻,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用目睹耳闻,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报道新闻事实发生与变化状貌的文体形式。现场见闻是最能体现、发挥新闻时效性优势的报道样式之一。现场是指新闻现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限定与意义匡范。首先是作者在现场,即新闻事实发生时记者必须是主要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就是参与者。在现场见闻中,作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用记者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嗅,亲身感受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现场实情、气氛。如果记者自己没有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只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