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西福建一带,人们称外婆为“阿婆”,我外婆的祖籍在江西,按当地的风俗,我就叫外婆“阿婆”。虽然这个叫法有点“土”,但却充满了亲切感。外公自然也就称作“公公”了。我自小生活在阿婆家,阿婆是新中国的知识女性,在北大毕业。我还很小,阿婆就为我念书,后来,又教我认字。记得第一次认字,阿婆拿着削尖了的铅笔在纸上写下“戴”二字,摸着我的头说,这就是我的名字,又在前面的“戴”字上轻轻画了个圈,笑道:“‘戴’就是你的姓呵。”然后,她写下了“阿婆”,说:“这个是‘阿婆’。”我立刻“聪明”起来了,小胖手点着纸上的“阿”字,得意地说:“…  相似文献   

2.
拉开我书桌的抽屉,你可以发现一只小小的布口袋———绛红色的面,边撬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是近十年前阿婆送我的礼物,我把它连同阿婆的爱珍藏至今。阿婆是我家几十年来的老保姆,全家人待她就像待自己的亲长辈。我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都特别忙碌,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我,阿婆就主动承担起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记得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是个特别淘气、特别贪玩的孩子。阿婆当然管不住我,只有阿婆替我剪头发时,我才变得安静一些。我坐在小凳子上,身体不老实地扭来扭去,阿婆戴着老花眼镜,拿着理发剪刀踱过来踱过去。阿婆的手总是微微颤抖…  相似文献   

3.
《教学随笔》2008,(12):46-47
"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地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阿婆朝日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你这个小  相似文献   

4.
<正>桂香飘来的地方会有温暖。——题记桂花含苞我在乡野阿婆家长大。阿婆家院子里有几棵桂花树,花香四溢,年年如此。秋风轻掠,桂花含苞。我脱了鞋,爬上桂花树,想折一个小枝丫送给阿婆。可稚嫩的皮肤却磨破皮,流出血。“阿婆,阿婆。”我哭着。阿婆着急忙慌地跑过来,甩甩手上的水,用布满“沟壑”的手抚去我的泪珠,骂几句:“你个憨坨,喊你不要去,你偏去,现在摔了,安逸不?”可看见我可怜兮兮的样子,又不免心软下来,解恨似地捏几下我的脸,又牵起我的手,走回门内。  相似文献   

5.
外婆的桥     
<正>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阿婆阿婆,我在这里呀!"我双手攀着灶台的边沿,咬着牙使劲向上蹦跳着,希望外婆能看到我。"早就看到你这皮丫头了。"说着顺手将手指上的面粉抹在了我的鼻尖上,逗得我笑呵呵的。我只得放弃攀爬,背着小手,走到外婆身边,拉着她的围裙撒娇:"阿婆,我也想揉面团。"外婆绽开了笑脸,说:"我就知道你又要来捣乱了。"我委屈地说:"哪里是捣乱?我是想帮你  相似文献   

6.
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我站在日历边,故作惊奇地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阿婆朝日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你这个小鬼,又偷偷撕日历啦!笑再也忍不住,偷偷奔腾而出。  相似文献   

7.
有时候在梦里,仍旧会看到那片花海。那样金黄而温暖的颜色,照亮了我头顶湛蓝的天。那是阿婆的花海,是我魂牵梦萦的花海。阿婆是我小时候的邻居。听母亲说,阿婆不是本地人,她的家乡在遥远的南方。阿婆母家的院子里,就有一大簇一大簇金黄的向日葵。阿婆最喜欢向日葵。阿婆随丈夫来到大庆后,就在自家门前种了一大片向日葵。她常说,向日葵是挨着阳光的花儿。  相似文献   

8.
阿婆的桑葚     
我依稀记得阿婆小镇上的夏天.小溪潺潺流过,天空一碧如洗,阳光席卷大地,微风轻拂耳畔,以及那棵茂盛高大的桑树和那些紫黑色的桑葚予以世界的清凉…… “阿婆,桑树什么时候结果啊?我想吃桑葚.”夏天的时候,我倚在阿婆的臂下,头顶上咯吱作响的风扇刮起股股清风,将她宽松肥大的碎花上衣一次次扑打在我的脸上.外面,烈日灼烧着大地,阿婆轻摇的蒲扇带来微弱的风.  相似文献   

9.
茉莉花开香满园。独不见那花中人——我可敬、可亲的阿婆。阿婆是我的邻居,来自江南。极爱茉莉。阿婆也是我的亲人,她待我比亲人还亲。小时候,父母忙,常把我托付给阿婆;记忆中的童年,便溢满茉莉花香了。那天幼儿园放学迟了些,我和小朋友们边走边玩,不觉天已经黑了。临近家门,眼见一个人  相似文献   

10.
阿婆     
昨夜里,梦到奶奶。实际上大人们从小教我们这些儿孙叫她阿婆。因为听说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时候祖辈们迁到了这里,许多年后。老祖先们虽然已不在,但是这样的称呼依然延续。现在,阿婆是家里唯一健在的长辈。曾经她牵着我稚嫩的小手在生命中缓缓地前行,留下一串艰难而蹒跚的脚印,当我能够放开她的手,快乐飞翔的时候,阿婆,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阿婆的汤勺     
小时候,阿婆家的厨房门口,总是伫立着一个小小的身影,倚着门栏看着阿婆掌勺的场景……幼时,父母工作忙,便把我放在了阿婆家,我就被送来送去。那年太小,在阿婆家哭着,叫着要回家,阿婆从围裙上方的布口袋中掏出小碎花手绢,用爬满岁月痕迹的双手,在我脸上擦去眼泪,我至今记得当时阿婆为我擦泪的场景。  相似文献   

12.
近几日,天空阴阴沉沉,冬雨淅淅沥沥,望着窗外密密细雨,我不禁沉醉于对儿时的回忆。忽的。耳边响起了阿婆说过的一句话:那片天空没有雨。 儿时的我住在一个幽静偏远的小山村,到外村小学念书要走上五六里泥泞小路,淌过一条浅浅小溪。 记得那是一个初冬的早晨,屋外下着绵绵细雨。由于怕冷我迟迟不肯跨出家门。这时,阿婆忙完手中的活,两手麻利地在衣襟上揩了几下:“妹儿,走,阿婆送你去!” 乡间小路上多了一对祖孙。阿婆是缠过足的,走路不太方便,一会儿她便被拉下一段路。雨,渐渐大起来。我转过头:“阿婆,别来了!””走。快…  相似文献   

13.
错 怪     
小隆(lóng)放学回来,看见一楼顾家阿婆晾在楼下铁门栅(zhà)上的拖把落在地上,连忙跑去捡起来。不料顾家阿婆正好赶来,顺手给了他一巴掌,还咬着牙骂:“哼,又是你,这回被我抓住了!”这一掌落手很重,打得小隆头上火辣(là)辣的。“我……我没有……”小隆讷(nè)讷地说。“我亲眼看见了,还想赖……晾(liang)一次落一次  相似文献   

14.
“阿婆”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常用社交称谓词,也是我国历代典籍中颇为活跃的常用词。“阿婆”一词自六朝出现以来,词义上就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唐五代时更是达到了顶峰,词义极为丰富。出现“同名异指”的丰富词义现象,主要和词义系统内部的演化有关,但也与其亲属称谓词的性质密不可分。“阿婆”丰富的词义带来了语用上的模糊性,今人往往难以辨识古文中“阿婆”的具体所指。同时,古人又善于利用“阿婆”本身语义的模糊来达到实际语用的模糊效果,所以有时则不必过分追求文献中“阿婆”的具体词义。  相似文献   

15.
爱的世界     
认识晓丽的时候,她才一岁多,走路还蹒跚不稳。那一天,我从学校回来,看见隔壁阿婆家的院子里蹲着一个小女孩。瘦小的身影,浑身脏兮兮的,只有那双大眼睛里闪动着清澈的光芒。阿婆的老伴在几十年前就去世了,唯一的儿子也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所以家里只留下阿婆一个人。自我记事以来,就没有看见阿婆家来过客人,突然看见她家有客人,我很好奇,连忙回家告诉妈妈,说阿婆家来客人了。  相似文献   

16.
瞬间的感悟     
有些感觉只是在瞬间才会出现. 那天我坐在拥挤的车厢里,嘈杂的车厢让我烦躁不堪,只祈求着车子快点开.突然,觉得头顶上一阵疼,是谁,还没来得及多思量,火就腾腾地直冲脑门.带着怒气,我猛地回头,只见一位阿婆赔着笑脸对我说:"小妹妹,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看着她手上的大包小包,我不觉红了脸,急忙起身,说:"阿婆你坐."听着她对我说"谢谢",我的脸更红了.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2010,(10):13-13
商榻地区的孩子是伴随着阿婆茶长大的。阿婆茶的四种来历传说,二十多种名目称呼,近百种茶食品,阿婆茶承载着的祈福、礼仪、休闲、和谐等精神,都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优质资源。为了挖掘阿婆茶文化内涵,我校以实践体验为途径,开发了校本课程:《伴我成长的阿婆茶》。  相似文献   

18.
欢喜     
1 正午的阳光洒下来,照得人全身都暖融融的。 在这片暖意里,我扶着阿婆,跨出了院门。 阿婆已经很老了,老得满脸皱纹,老得牙齿七零八落,老得背都微微驼了。要不是花姨婆托人送来的那小筐橘子,阿婆不会出这趟门。  相似文献   

19.
风景     
<正>那个冬天,那个街角,有我见过最美的风景。"轰隆"一声,我被雷声惊醒了。拍拍怦怦直跳的心,我望向窗外。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和往常一样,窗外那盏灯又亮了。我知道那是路最东边的阿婆又早起卖煎饼了。正值严冬,人在户外,哈一口气就能成冰雾啊!放眼望去,窗外一片白茫茫,白色的树、白色的房子,格外耀眼。不知道是因为阿婆年纪大了还是因为天太冷、雪太厚,阿婆走得很慢很慢。她的鞋子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阿  相似文献   

20.
认知上,了解家乡风俗习惯——阿婆茶发生了哪些变化,并通过调查知道变化的原因。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之情,激励学生为传承阿婆茶文化而努力。通过对阿婆茶的探究,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能力上,初步学会如何调查、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小队探究过程,培养小干部领导组织能力,让每个队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