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人的交往方式和能力是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  相似文献   

2.
课堂交往:现实偏误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交往是师生在教学情境中相互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人际沟通活动,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当今现实的课堂交往中,却存在着诸多偏误,导致课堂交往的变异,并阻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为此,有必要做出多方面努力,改进课堂交往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血有肉、能思考、会说话的活生生的学生,教师区别于工人、农民的是他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工作手段和目的的,教师的工作过程始终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自己的职业中,具体说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努力提高自己和学生交往的能力与效果. 第一,要增强师生交往的意识.我们必须认识到和学生交往是教师从事自身职业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与成人之间交往不能封闭自己,同样我们面对学生也不应该封闭自己,应认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谐工作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时刻都应该密切保持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我们可以称之为"课堂"交往.在这个交往过程中,教师"教"的主体地位、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作用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如何避免一些在教学交往中普遍存在的误区,构建和谐的课堂交往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呢?一、以人为本,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我们常常提到要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5.
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的交往过程,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有明显的影响.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师生交往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研究师生之间的交往问题,特别是研究初中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找出其根源,并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提出的交往教学理论是比较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教学理论.在探讨交往教学理论对高中美术课教学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的基础上,侧重研究美术课教学过程中交往教学的运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交往教学论将教学过程视为全体学生和教师平等、合作地交往的过程,强调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体育改革强调学生要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得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交往教学论可从社会性的发展、自主性的培养、主动性的培养以及创造性的发展等方面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完成一个师生交往、发展的互动过程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合作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把教育本质定为交往,是对教育过程的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0.
[模式意义]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就没有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的正本清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探讨这种教师与学生生命碰撞的活力课堂,以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语言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一把钥匙.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我遵循儿童语言发展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同伴交往活动中,创设有益于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情境,在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交往教学论(KommunikativeDidaktik)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德国的K.沙勒和K.H.舍费尔提出了侧重研究师生间交往的教学论思想,并与其他一些教学论专家一起把这种思想系统化为交往教学论。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解放”作为学生的最高目标,要求学校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交往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交往缺失与阻隔、学生非主体等状况提出来的,对传统教学模式价值取向带来冲击。作为一种富有…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14.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那么,如何在教学交往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人的交往方式和能力是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 ,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 ,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地发挥 ,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 ,实际上是交往技能的学习与运用过程 ,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 ,无疑是学生学习社会交往方式 ,形成交往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途径。一、交往技能训练内容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 ,可把课堂教…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的出发点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交往礼仪是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小学生是交往礼仪教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因此,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从三个基点出发,促进交往礼仪养成,即:基于关心,贴近学生心灵;基于快乐,跳出学生生活;基于致用,融入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的情况依然存在.学生过多的是模仿、记忆,很少有表现的机会.在这种教育中,体现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却没有了民主;在这种教育中,追求着升学率,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新课程倡导一种新的教学理论:让交往与对话走进教学.交往教学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交往理论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凸显了交往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交往是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广泛意义上使用了“交往”一词,把交往看做是人与人或人与人群共同体之间因为一定的目的,通过中介物进行的相互往来和交换、相互作用和制约、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各种活动及其所结成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既是一种交往关系又是一种交往活动.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大学生日常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师和学生就学生的日常管理进行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基于师生交往基础上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班级,教师和学生个体、教师和学生非正式群体、教师和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和学生、学生干部和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的交往,是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实践运用,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因此,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于大学生日常管理当中,提升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主体意识,以观念促行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质量,进行有效交往;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方式和方法体系,促进交往的信息化、现代化;创造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生态环境,提倡和谐生态化交往.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跨年段交往的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拓展学生交往空间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类新的教育资源--跨年段学生交往.它内含着唤醒生命意识、开发成长空间、实现共同发展的价值.这种交往方式有哪些具体表现?在开展跨年段交往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教育又应如何提升跨年段学生交往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幼儿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中获得各方面发展的,所以我们应充分重视交往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交往教学模式理论认为,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交往过程,学生在各种交往活动中获得主体的建构.交往教学模式理论的基本理念与幼儿园教育的特点非常相符,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育者应从幼儿园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交往教学模式,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