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道习题: (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   例 1: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动后会下垂,这种现象属于 ( )   A.适应性 B.应激性   C.反射 D.趋性   该题涉及生物的应激性和适应性。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较难把握。下面谈些粗浅看法:   应激性是生物对刺激 (如光、温度、食物、声音、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 )所发生的相应反应的特性,是生物接受刺激而发生的有目的反应,反应结果是“趋吉避凶”。应激性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刺激是原因,反应是结果。应激性是生命的基本特性之一,丧失这种特性,生命活动就随之停止。   生…  相似文献   

2.
如何激发、培养、巩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笔者进行了如下探讨。1解释生物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植物的根总是向地生长,而植物的茎则是背地生长,同样是植物体的一部分为何向两个相反的方向生长呢?教师首先提了该现象是植物对重力所产生的一种应激性,然后,运用报、茎等  相似文献   

3.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探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来进行。过去,在高考命题时,基本是考查学生做过哪些实验,掌握哪些实验技能。近几年生物高考实验题大多考查的是学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方案,试题趋向于开放性,这给考生们更大的思维扩展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实验,不断改进生物实验教学。一、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参与意识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实验的材料、试剂都是按课本上指定的,由实验教师准备的,摆放在实验室。学生在做实验时,完全按照规定的步骤…  相似文献   

4.
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实现学生与生物知识的零距离接触,有助于学生分析现象、理解概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生物教师,应积极对实验进行优化与创新,以发挥实验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对生物实验的目标定位是: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工作者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是亲身体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及实验思想的建立等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认识或者实验条件不足等原因,存在"教师轻实验、重经验、讲实验,学生轻实验、重背实验、在试卷上‘做'实验"的普遍现象。这导致学生面对实验题时无从下手,或者出现丢三落四等现象。那么如何让生物实验教学真"实"起来?归根结底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做到如下几个"实":  相似文献   

6.
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来说,做生物实验还是一件比较新鲜有趣的事情,他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争先恐后地参与,但他们做实验往往易流入形式,只想看到新奇怪异的实验现象,对于实验如何正确操作、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怎样写好实验报告等,往往认识不够.这就需要生物教师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7.
实验探究法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分为4个步骤。一、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在做探究性实验时,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以起到示范作用,要对已学过的一些实验技能适时地强化复习。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教师应提出观察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笔者对此谈三点体会。1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除要示范操作外,还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如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时,做图1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几点体会。一、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初中阶段要做很多实验,如果每个实验都靠教师或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科学优化和使用染色剂不仅有助于学生有效观察到相关的生物现象,增强他们对于生物实验探究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实验技能与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本文就生物实验中植物类常用染色剂的使用以及优化做了论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