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基那天大发诗兴,面对群臣以“金鸡报晓”为题吟诗一首:“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吟到这里,朱元璋停了停,众臣便在心中窃笑:“皇上,这叫作什么诗呀!”朱元璋又接着吟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众臣听了这两句,惊得瞠目结舌,连声称妙,想不到开头那么平实朴素的两句诗,竟然引出这样气势非凡的结句来。朱元璋这首诗就是“逆挽诗”。采用“逆挽”的手法,于浅显平常的开头之后掉转笔头,翻出新意,达到奇峰突出,石破天惊的效果。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颇擅长“逆挽诗”的写作,他的《游虎丘山》…  相似文献   

2.
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时,诗兴大作,信口吟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满朝文武听了,哭笑不得。这哪里是什么“诗”?简直比平常说话还俗不可耐。大家正愁无法圆场,只听洪武  相似文献   

3.
<正> 何为逆挽?请看朱元璋的一首诗。诗的前两句是:“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平心而论,这两句俗不可耐,毫无光彩。但诗的后两句却异峰突起:“三声唤出扶桑  相似文献   

4.
“逆挽”法运用到诗文中,显示出“欲擒故纵、欲扬先抑、前后跌宕而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与众翰林学士起饮酒,并以“金鸡报晓”为题作诗庆贺“鸡年”。朱元璋开头吟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众人听罢无不侧身窃笑。少顷,朱元璋续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众人昕,不禁肃然起敬,拍案叫绝。朱元璋这首诗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他用了“逆挽”法。诗的一、二句蓄势兴波,是“纵”,是“抑”;三、四句笔锋妙转,平地起峰峦,是“擒”,是“扬”。由于采用了这种方法,化平为奇,更俗为新,使人感到心灵的震动分外巨大,朱元璋那种摧毁旧王朝、开  相似文献   

5.
一字笑话明朝陈全误入皇上猎城,看守太监刁难他:“你说一个字让我笑了,便放你走。”陈全答曰:“屁。”太监愕然:“怎讲?”“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众皆大笑。  相似文献   

6.
悦读文摘     
歪诗——妙诗朱元璋登基的那一天,由于高兴,一个平时从没有吟过半句诗的人,也吟起诗来: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撅——翘尾巴)吟了前两句,正待吟后两句,左右的臣僚早已傻眼了。这么歪,这哪是诗呀!但又不敢笑话皇帝。朱元璋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不慌不忙吟出下两句。三声唤出扶桑(即太阳)来,扫退残星与晓月。大臣们一听,大吃一惊,皇上毕竟出口不凡,吟出上佳之诗来了。可见想笑话别人时,千万慢一点来,快了就孟浪了。主考官批诗从前,有一考生应考,写了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下写了四句打油诗: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  相似文献   

7.
课本注释《触龙说赵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一句为:“气冲冲地答应接见他。揖,原意是拱手,这里表示接见的样子。”但读了这条注释仍有不少疑点。“揖,原意是拱手”这是不错的,不过说得不够具体。《辞海》释“揖”说:“拱手为礼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凡拱其手使前曰揖……《礼经》有揖有厌。推手曰揖,引手曰  相似文献   

8.
某儒生自诩满腹经纶。一日,作文一篇送某翰林评点。翰林一字未改,于卷尾批曰“:高山击鼓,声闻百里。”该生沾沾自喜,展示众儒传阅。众儒惑之,请教于翰林。他笑问“:击鼓之声何如?”一儒顿悟,答曰“:鼓声卜通卜通,文章不通不通也!”众哄然大笑。一考生参加乡试,久未落笔。为了取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驭宦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史家在谈及明太祖朱元璋严驭宦官时,皆赞誉有加,认为明代重用宦官源于成祖朱棣,与朱元璋毫无干系;其实不然,明代宦官擅权的祸根在太祖,朱棣不过是“萧作曹随”而已。宦官出使、监军、干预经济、刺臣民隐事监觞于洪武年间,它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并不以朱元璋个人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0.
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10年设置了“通政使司”,任命曾秉正和刘仁为“通政使”,负责沟通朝庭与百姓之间的联系,并对曾、刘二人下旨曰:“政犹水也,欲其常通”。就是说,政治如流水,必须时常流通,故用“通政”二字作名字。同时,朱元璋还命二人“该通报的别忌避,该引见的别留难,该报告的别隐蔽,该驳正的  相似文献   

11.
《玉堂闲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堂”释义“玉堂”一词,古籍屡见。按照辞典上的解释,它有宫殿、官署、妃嫔所居之处、神仙所居之处等多种涵义。此外。它还经常用作翰林院的代称,例如宋太宗《赐苏易简》诗曰:“翰林承旨贵,清净玉堂中。”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诗曰:“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寄生草》曰:“体为这翠帏锦帐一佳人,误了你玉堂金马三学士。”……为什么翰林院会有“玉堂”这一代称,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曾有介绍: 学士院正厅曰“玉堂”,盖道家之名。初,李肇《翰林志》末言“居翰苑者,皆谓凌玉清,溯紫霄,岂止于登瀛洲哉,亦曰登玉堂焉。”自是遂以“玉堂”为学士院之称,而不为榜。太宗时,苏易简为学士,上尝语曰:“‘玉堂’之设,但虚传其说,终未有正名。”乃以红罗,飞白“玉堂之署”四  相似文献   

12.
快揖     
一人以作揖快甚,屡得罪于人。或(有人)教之曰:“汝揖时口念正月二月至十二月,乃完一揖,则自迟矣。”一日,遇友于途,如其言作揖,又迟甚,及揖完,友已去矣。乃问傍(靠近,近旁)人曰:“是哪一月去的?”(选自明·浮白主人《笑林》)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在《庄子·田子方》中谈到:“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宋元君召集众多画师来作画,大  相似文献   

14.
谐趣录     
原文:或人命其子曰:“尔一言一动,皆当效师所为。”领命侍食于师,师食亦食,师饮亦饮,师侧身亦侧身。师暗视不觉失笑,搁箸而喷嚏,生不能强为,乃揖而谢曰:“吾师此等妙处,其实难学也。”  相似文献   

15.
茹太素,明代山西省人氏,曾在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当过刑部主事。传说有一次,他给朱元璋写了一个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意见书,议论朝廷应该如何选用人材。明太祖叫人读给他听。读了六千三百七十字,还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尽是空话、废话。朱元璋一怒之下,着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茹太素打了一顿。晚上,朱元璋叫人继续读下去,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才涉及到议题。后来朱元璋说:“茹太素那个意见书,如果开门见山地写,只要五百字就行了。我打他,是因为空话太多。”有一天,欧阳修和一个同事去游玩,看到一匹奔驰的马把伏在路上的一只狗踩死了。欧阳修问同事说:“把这事记下来,你怎么写?”同事回答:“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亡。”欧阳修听了摇摇头说:“要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清代历史电视剧很多,每每有皇帝下诏书的镜头,诏书的开头语许多演员读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种读法是不对的,准确的读法应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作为诏书的套语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的,清朝继之。“奉天承运”只能用在皇帝头上,其他人是绝对不能沾染的,否则会招致杀头灭族之祸。“奉天承运”四个字所包含的思想文化意义极为丰官、源远流长,凝结了多少代人的智慧。这需要从“天”、“运”及其与皇帝的关系说起。  相似文献   

17.
幽默     
自嘲某室友回宿舍向大家炫耀道:“今天,我请咱班的班花吃饭,结果却是她请了我一顿。”众友皆羡慕不已,问:“请你吃的什么?”答曰:“闭门羹。”山西垣曲苏杰  相似文献   

18.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义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人,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  相似文献   

19.
铁拐李过桥     
1、画巨松有当街(在街上)画巨松者。或笑之曰:“公之画当尽(用完)一锭墨也。”画者遂题诗曰:“磨尽一锭二锭墨。画出一株二株松。”或揶揄之曰:“树粗,诗亦粗。”画者笑曰:“予(我)乃前粗后细也。”复书曰:“夜深老鹤忽飞来,踏枝不着空归去。”皆大叹服。  相似文献   

20.
(一)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①,乃先设验②。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二世笑曰: “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③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