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阎连科得奖中篇小说《年月日》没有任何积极的创新意义,它在许多方面都留下了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影响的印记。还有着明显的摹仿蒲松龄小说《狼》里的“人狼之战”情景。有的细节与萨特小说《墙》有惊人的相似。有的故事的叙写,则受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影响。小说使用的语言,表现了一种有玻坏性的倾向:不顾语言发展规律,任意肢解文法句法。它的致命伤表现在:观念浮露,思想干瘪,情感虚娇,艺术苍白──是一部故作深刻老道的失败之作。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实为一部创作者感时伤世的“发愤之作”。“替天行道”是作者为水浒英雄们的行动设定的纲领,作者揭露了贪官污吏贪污腐败诸事,并力图通过好汉们以暴治暴“痛快的杀伐”消解胸中块垒。  相似文献   

3.
谈起明朝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很多人并不陌生;但要论起元代邱处机所作的《西游记》,知晓者就不多了。三部书,一部地理书,一部平话,一部小说。然而,就是这三部书,在历史上曾被混为一谈,闹得纷纷扬扬。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百回本小说的产生,并不完全是吴承恩个人之功。从目前已发现的各种文学资料看,它除受有关西天取经故事、传说、诗话、平话影响外,亦与戏剧有着因缘关系,而且互为影响,使之神骏丰腴,绚丽多采。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宋代发生质变,从释门的真实传说中解放出来,并沿着两条道路发展:一为小说,即宋人诗话、平话;二为戏剧,即杂剧、院本、戏文。  相似文献   

5.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西游记》是审美的游戏。《西游记》的作者从童心出发,借孙悟空的故事,表达对敢想能干的人才的赞赏,揭露社会结构对这种人才无处不在的压抑牵制。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充满现实社会意蕴,既充满赞赏又充满嘲讽是这一审美游戏之作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之友》2007,(9):64-64
孙悟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飞行员的杰出代表,孙悟空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最终练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飞行技术,创造出脚一离地便能飞出十万八千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国人争得不少荣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不署作者姓名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不是未入流的小说,而是论理文章;以神魔故事言志,是因为明朝政治黑暗,无法以正统文章言志;意象之学源于《文心雕龙》;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均为哲学思维启蒙之书.  相似文献   

8.
9.
我国有几部《西游记》?三部。一部是元人李志常所.一部是元末明初人杨景贤所。一部是明人吴承恩所。这三部书,一部是地理书,一部是杂剧,一部是小说,可是在明代,小说和地理书曾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光明日报》载文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师傅唐僧和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曝光率较高的主要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在解析、评点《西游记》中,存在着一种抑师扬徒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光明日报》载文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师傅唐僧和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曝光率较高的主要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在解析、评点《西游记》中,存在着一种抑师扬徒的现象。赞美孙悟空的文章汗牛充栋,而担负西天取经神圣使命主角的唐僧却成了迂腐、懦弱、是非不清、  相似文献   

12.
章回小说《西游记》疑非吴承恩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定吴承恩是章回小说《西游记》的作者的唯一根据是明天启《淮安府志》的著录。但明清两代的地方志书目都不收录任何章回小说,故吴氏的《西游记》不会是章回小说。略后于吴氏的《千顷堂书目》已明白无误地判定它只是一篇记游性质的文言笔记。  相似文献   

13.
刘阳 《语文新圃》2010,(5):15-16
《西游记》是一部荒诞的神魔小说。可荒诞不等于荒唐。荒唐置逻辑于不顾,荒诞呢,装神弄鬼的表面下,却依旧内蕴着逻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俗人如我者学不了太上忘情,读这部小说之际,竞每每不务正业,一本正经摩玩起荒诞故事里的逻辑合理性来。这就有了很多阅读的趣味。  相似文献   

14.
选择《西游记》作为本次日语舞台剧的内容是因为《西游记》是中国国粹,不但妇孺皆知,而且很多情节国人都记在脑海里,可谓印象深刻、耳熟能详。所以,就算台下的汉语观众听不懂日语,光看演员的服装、动作、表情就能把剧情推测个八九不离十。从演员角度来讲,比较了解剧情和剧中人物的心理、性格、招牌动作等,更能演好这场舞台剧。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但中职学生并不了解名著的魅力所在,本文试从三方面对这部名著展开分析,以期望学生能最大程度从文学角度上熟悉并了解本书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哈利·波特》与《西游记》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的经典,但我们仔细思考这两个作品,会发现它们之中有着一致的共性,那就是游戏精神。这两个作品都是成功的幻想小说,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是读者真实的内心需求。都走进了儿童独特的生命的空间,切中表现了他们的欲望、愿望、渴望。相较而言,《哈利·波特》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而且是为当下的儿童,因此,比并非有意为儿童而写的《西游记》游戏精神更集中,更亲切,更浓烈,更迎合儿童的情趣爱好,这也是它为全世界读者倾倒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在读《西游记》,觉得很有意思。爸爸还向我推荐一篇介绍《西游记》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说《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你们能就这个特点给我说一说吗?江苏小读者:冯时423浪漫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西游记》就具有这个特点。看过《西游记》的同学,往往被其中神奇瑰丽、五光十色的幻象吸引:看那鹅毛飘不起的流沙河;铜脑铁身也会化成汁的火焰山;遇木枯、遇水化、遇土入的人参果;可缩小如杏叶儿的芭蕉扇。多么离奇的景与物呀!看那些妖魔鬼怪,个个都被描绘得那么有趣,比如盘丝…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明中叶产生的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红楼梦》是清前期问世的一部现实主义人情小说.乍看起来,两部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细细研究、慢慢品味、认真比较之后,却发现两书有许多被人们忽视的共通处.无怪清人张新之说:“《红楼梦》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红楼梦卷》第154页).“脱胎者”,是说《红楼梦》是由《西游记》孕育变化而产生的;用今天的话说,即《红楼梦》的创作,在许多地方是借鉴和继承了《西游记》的优良传统,并发展了这些传统,从而使《红楼梦》成为登峰造极”的旷世杰作.现对两书作一比较,以求教于先学.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从人到佛的过程,从人间的角度理解是一场悲剧,从佛的角度理解是一场喜剧。小说中的人物情节都如同人间,展现了人类的各种优缺点,是人类心灵的镇静济。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着眼史迹,自唐玄奘西行取经,衍出奇异险历。凭吴承恩巧手,直捣虚实、神怪之间,致其人物鲜活,情节精采,妇孺皆知,世上传译不绝。西游故事寓三教于一,前朝多评记系于丹术,近代侧重佛释,亦有不宜取自三教立场之说,但以此为论者,竟成世趋,当中,关于《西游记》中《心经》之探析,也渐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