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合格     
有个搞心理学研究的人去美国访问,他以“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为题问一些孩子。孩子们有的说长大了想干什么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有的说我长大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朋友又启发他们说:“你们长大了想做怎样的人呢?”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更多的人说“做个合格的孩子”。美国孩子所说的“做一个合格的孩子”.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人原则。合格似乎是一个“最低”的标准,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闲时围拢在我的身边,央我给他们讲故事。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讲一些颇受欢迎的故事,看到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听讲的样子,讲者也自觉有趣,便绘形绘声地讲下去。有时因为要做其它事,不讲又难以解围,我便拿出“杀手锏”,讲一个“小孩放羊”的故事,孩子们顿时兴味索然,嚷着“不要听”,噘着小嘴走开了。  相似文献   

3.
阮怡 《山东教育》2005,(34):59-59
“老师,遥遥又骂人了!”“明明在玩牌。”‘青青上课又做小动作了。”……每天。面对着这些层出不穷的“花点子”,刚做几天班主任的我还真有点儿招架不住——发火吧,无济于事;那就讲道理,结果孩子们“反客为主”,一套接一套的道理,让我应接不暇。毕竟是五年级了,经历了将近五年的教育,“道理大部分记住了,无奈手脚不听使唤”——这是孩子们的心里话。看来,要想让他们的手脚听使唤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爱     
《青少年日记》2006,(2):9-11
《青少日记》改版以来,秉承“既教你作文,以教你做人”的办刊宗旨,办刊风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它贴近青少年的生活,说孩子们的话,讲孩子们的事,做孩子们的贴心人。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好评。Happy小作家班的孩子们尤其喜欢《青少年日记》,认为《青少年日记》是我们的最爱。[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翠翠原名黄翠琴,1988年进入市直某幼儿园担任保育员一职。20年如一日,当年被人称为“漂亮阿姨”的翠翠至今仍魅力不减。她最喜欢做的事是和孩子们聊天,最擅长的是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再调皮的孩子在她的劝说开导下都低头认错。  相似文献   

6.
王光 《教育》2014,(12):80-80
在欧美一些国家,孩子们不仅没有作业、补习班,政府还会给他们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发展和提高各项能力.前不久,有一个《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的帖子在网络上疯传.这100件事,包括“带着微笑做家务、去远航、抓蝴蝶或者虫子、开睡衣晚会……”其中第100条是“玩得高兴”,表达暑假最重要的目标.不过,由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的暑假通常长达3个月,许多学生在开学返校时遇到了“暑假滑坡症”,一开学难以跟上上课进度.近年来,尽管也有不少反对留暑假作业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华卉 《山东教育》2002,(9):38-38
小班的时候,只要问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什么活动区,绝大多数孩子准会说娃娃家,可自上中班后,孩子们去娃娃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而且玩的兴趣也没有以前那么高涨。是不是娃娃家里的玩具孩子们玩够了?于是,业余时间我用布缝制了一些包子、饺子、烧麦,用海棉做了一些大饼、薯条、香肠等,把它们投放到娃娃家。孩子们新鲜了几天又没了兴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还是问问孩子们吧。午睡起床后,我边给小女孩梳头边和孩子们聊天。“小朋友,你们喜欢娃娃家吗?如果不喜欢咱就把它换成别的区。”“我们喜欢。”“喜欢?”“可…  相似文献   

8.
日本教育台有个非常受孩子们喜欢的节目,节目的主题是“吃饭是快乐的,做饭是幸福的”,主要是教小朋友们做一些自己能完成的料理,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心底喜欢上做料理和吃饭,也就是日本人常说的“食育”。  相似文献   

9.
<正>【活动背景】之前断断续续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日子大大减少了。当疫情散去,再次回归这个充满生气、童趣、乐趣的小园子时,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幼儿园真大呀!”“我们给幼儿园做个地图吧!这样就不会迷路啦!”“我们还可以把地图贴在墙上,等客人或者爸爸妈妈来时,很快就能找到想要去的地方……”给幼儿园做地图,是孩子们从未做过的、充满挑战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哪天是个头     
我是刚走上幼儿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工作几个月来,孩子们给我的“特殊待遇”让我十分苦恼。就拿上周一做操的事来说吧。早晨,我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做韵律操。每次做操,我都会请一个孩子领操,这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他们都争着要领操,其中叫得最响的是佳佳。佳佳平时什么事都抢着做,考虑到应该给每个孩子同样的锻炼机会,我没请佳佳领操。于是,她立即沉下了脸,撅起小嘴巴,用“责备”的目光盯着我,希望我能改变决定。看到我没有改变的意思,她就气愤地跑离队伍,蹲在一边生闷气。无论我轻声哄她,还是厉声警告,她都不“买账”,真令我生气。…  相似文献   

12.
我们始终认为:没有人要在潍坊推行某种臆造出来的教学模式,他们想做的仅仅是让教学回归最简单的本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习主要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或者说,潍坊的教育工作者并不打算“领着”孩子们去认识世界,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教育尊重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3.
拓展,顾名思义,“拓”就是开拓、开辟,“展”就是展开、发展,“拓展”即开辟新的领域,追求新的发展。阅读教学的拓展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去多读一些,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多做一些……有效的拓展,可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和胸襟,丰富他们的体验和阅历;可以给予他们实践和创新的自由,提供他们失败和成功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许多环节都可以进行拓展,这里仅就课后拓展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大人们眼里,孩子们尤其是城里的孩子们不知怎么越来越不顺眼起来,“小太阳”、“小皇帝”、“小霸王”等头衔不容置辩地加到孩子们的头上,有的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似乎再不对孩子们管束严点,我们的孩子们真的会变成“垮”了的一代。  相似文献   

15.
杨敏 《现代教学》2006,(4):46-47
记得《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作者汪中求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是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我们研训员所从事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具体”“琐碎”“单调”和“平淡”的工作,但是,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每一位研训员的工作又显得是那么的重要和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化素质的日夜提高。每个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不免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但一些家长教育不得法,结果是:“拔苗助民”适得其反。针对幼儿早期教育,家长们应该怎样做呢?一、家长要为孩子们树立良好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例如:一些家长总要对自己的孩子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然而不管孩子在河在身边,自己却经常抽烟、喝酒、打牌、赌博,甚至动不动就大吵大闹,动手动脚,谩骂等一些不良言行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很快将这些言行学了过来这样岂不是老有所教小有所学吗?因而严重影…  相似文献   

17.
赵静 《教育导刊》2004,(2):42-43
一、“美人鱼站在哪里” 一位教师带领孩子们做“巨人、巫师和小矮人”的游戏。这个游戏是孩子们通常玩的“石头、剪刀、布”的超大版本,再加上一些智力选择,最终目的就是让人家大声嚷嚷,跑来跑去,互相追逐,直到所有的孩子都搞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一边或谁已经赢了。七八个(4岁左右)兴奋不已的幼儿在活动大厅中分成两拨,游戏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等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要求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从而使“教学做”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他还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对事说是做;  相似文献   

19.
天高任鸟飞     
吴辰 《江苏教育》2000,(7):12-12
比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家长和学校都把自己的期望与压力寄托、转嫁到学生身上,各种各样的辅导材料,重金聘请的家教,跨入名牌大学的奋斗目标……在这些“好心”的关爱下,孩子们苦不堪言。他们整天埋头在书本作业之中,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自己思考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三八”妇女节,我独出心裁地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晚上每人给妈妈(或家中的一个长辈)洗洗脚。话刚说完,班里的气氛立即热烈起来,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们已买好送给妈妈的礼物了。”我笑着说:“你们回去按老师的要求做吧,你会觉得这比送什么礼物都好。”我还要求孩子们之后写一篇札记,并让妈妈写一则评语。孩子们带着这项特殊的作业回家了。第二天交来的札记记录了孩子们在做这件事时的感情变化与升华。李涵同学写道:“我刚开始端着一盆水到妈妈身边时是嘻嘻哈哈的,这真像是一场有趣的游戏!可当我脱下妈妈的袜子,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