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改变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现状,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体育问题意识,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经常意识到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这种状态下驱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思考,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只有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问题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开始。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探究、解决、迁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力的前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适应课改的新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可能发现问题;要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巧设疑问,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要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问题学生是指在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在问题学生的教育中,要尊重关爱,信任问题学生;树立自信,激励问题学生;同伴合作,帮助问题学生;家校联手,培育问题学生;给予机会,改变问题学生。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制定目标,永不放弃。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让风雨中的花朵不再飘摇无助,开得更娇艳、更旺盛。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使用设疑、创设情境、总结技巧等手段,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而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明根 《物理教师》2013,34(6):36-38
本文通过实例讨论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充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问题教学可以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触发学生想象,挖掘学生潜能,开启学生智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准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以使学生学会提问;设计的问题还要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余德海 《文教资料》2014,(19):170-170
"学贵有疑",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探究,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要善于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问题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饱含激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怡情中学史,在知史中生情。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用心感悟、理解历史对自己人生的价值,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向学生提问,而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今天实施新课程教学,特别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在平常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创设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灵活回答学生质疑,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提供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学生管理中,管理者经常会遇到有许多在思想、心理、学习等层面上较差的学生,他们破坏课堂秩序、迟到早退、不尊重师长、不团结同学,时时刻刻以制造"问题"为乐,这类学生姑且称之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问题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学生本身,而在于学校或家庭的教育方法失当。本文探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对待问题学生的策略,把握分寸,减轻压力,用爱呵护,营造轻松氛围,以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指导学生辨析错误问题等几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潘志英 《学子》2014,(10):18-19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它对于学生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初中数学教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一、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学生的积极性常常是由问题引起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各种形式的情景将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实践的选题课中,往往会出现如下一些常见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单一、问题的汇总分类环节扩大了问题的内涵、问题过于简单、不具独特性、过于成人化、学术化、问题的选择无法兼顾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指导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珍视学生提出的各种原生态问题,引导学生注重在课外观察和积累各种问题,在无法提出问题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活动体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在选题指导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多样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选题的内在品质,从问题到课题的过程中,可以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1.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即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物理学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进而验证问题。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想像,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思考,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举措,核心素养强调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而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不能大胆、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环境 ,缺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只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 ,总是认为提出问题是教师的事 ,有的教师甚至讨厌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必然带来学生消极被动学习 ,缺少发现、提问 ,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日趋减弱 ,从另一角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爱因斯坦曾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把“问题提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