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首先,校长兼课是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校长出身于教师,是老师的老师。你要求老师汲取新理念,实践新课程,实现新发展,自己却脱离了实践的土壤,对专业成长不利。一些中小学校长原本都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由于多年不进课堂,丢了旧功不说,新功又练不上,在教师面前底气不足。其次,校长兼课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发展,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而教师素质的提升,单靠理论说教,考核设等之类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校长的榜样示范与无声引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再次,校长兼课是切身…  相似文献   

2.
校长是否需要上课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理由似乎也都非常充分。主张校长上课的人为数不少,其中以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居多。他们的基本理由是两条:一是认为如果校长不上课就丢掉了当年学科教学的看家本领(大多数校长是教而优则仕),多了一位校长的同时,就少了一位优秀学科教师,实在是可惜。二是认为如果校长不上课,长期下去必然会脱离教育教学,失去对教育教学的领导权,逐步演变成外行领导内行。反对校长上课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中坚力量是一线的校长。他们的基本理由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2018年第14期《江苏教育》(教师发展)中的《课堂: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我的成长故事》一文,周智宁老师回顾了自己先后任教4所学校,从普通老师成长为江苏省思品学科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周老师的成长经历了"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偏僻村小的历练;度过了"行是知之  相似文献   

4.
校长是否需要上课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理由似乎也都非常充分。主张校长上课的人为数不少,其中以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居多。他们的基本理由是两条:一是认为如果校长不上课就丢掉了当年学科教学的看家本领(大多数校长是教而优则仕),多了一位校长的同时,就少了一位优秀学科教师,实在是可惜。二是认为如果校长不上课,长期下去必然会脱离教育教学,失去对教育教学的领导权,逐步演变成外行领导内行。反对校长上课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中坚力量是一线的校长。  相似文献   

5.
上课迟到     
《双语学习》2013,(2):26-26
上课迟到是经常发生的“课堂小插曲”。一般来说,老师都会问一下迟到的原因,同时告诫迟到者要注意守时。迟到的同学似乎总是有自己的理由,想一想,如果你向老师解释迟到的理由,你会怎么说?  相似文献   

6.
同办公室的王老师开了一节作文课:家开始的地方,爱开始的地方——爱的献礼。这是一节很简洁的课。上课前,王教师自己写了两篇下水作文,《母爱无痕》和《今夜,母亲如花》。开课的前一天,王老师先把《母爱无痕》发给学生。上课前,她又把《今夜,母亲如花》发给学生。课堂上,王老师先说了几句有关家的话,然后她就开始朗读《今夜,母亲如花》。读完后,她让学生于平常小事中来感受一下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随后叫了几个学生来讲述。当场就有几个女同学落泪,其中一个女生还泣不成声。她觉得自己平时太不注意父母了,现在仔细想来,自己的成长每一刻都离…  相似文献   

7.
声音     
<正>读了2020年12月《江苏教育》(教师发展)汪宁老师写的《构筑名师成长的"六大支柱"》一文,我深有感触。汪老师说,名师成长既要有高人指点,也要有"同仁共生",更要靠自身追求,努力构筑名师成长的"六大支柱":思维为基、健康为本、课堂为根、读书为源、研究为重、主张为要。作为一个山区偏远村庄小学的普通教师,我一直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提升,并在不断进步。我极赞同"读书为源——汲取智能活水",因为愿意读书,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有了深刻的观察。愿《江苏教育》(教师发展)能成为每位教师的案上书、枕边书!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江苏教育》(教师发展)是一本助推教师成长的专业期刊,2016年12月《江苏教育》(教师发展)上,诸向阳老师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书——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关键"》一文揭示了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离不开教育教学中"关键事件"的助推与锤炼,离不开专业成长中贵人的提携与指点,离不开脉脉书香的滋养与充盈,当然也离不开教师自身基于教育情怀的专业成长的勤勉和自觉追求。"事"让教师  相似文献   

9.
校长不上课弊端甚多。从表层看,校长不上课会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这里说浪费资源,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许多校长和学校行政人员都是从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不上课,便意味着课堂少掉了优秀的教师,优秀教师对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稀缺资源,特别是校长不上课引发了许多行政人员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校共有14个教学班,校领导为每个班配备了一本《山东教育》。深知“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每次总是把书放在图书室。每期《山东教育》分到我校,图书室门前的小黑板上总写有图书管理员潇洒的大字:第×期《山东教育》到,欢迎借阅。每次总有几个眼睛特别管事的学生,跑到办公室和老师们一说,老师们便以最快的速度前去借阅。虽然每班一本,但30多个教师不可能每人都先睹为快。速度稍慢的老师,只好等到有书的教师上课,而自己正好没有课时先拿过来过过瘾,好好享受《山东教育》带给大家的精神食粮。只要那位老师一下课,便赶紧物归原主。那场面,…  相似文献   

11.
说起这个话题,应从我校“同上一课”教研活动谈起。三年级有6位语文教师,推出3人同上《掌声》。听课中,三种“上课观”给我留下不尽的思考。一位教师正式上课前,为了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精彩的表现,私下里给几个学生做了特别交代。可想而知,他的《掌声》留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印象是——假!另一位教师课前让学生“好好自学”了一下,结果,学生的朗读比较流利,感情丰富,发言又积极,兴致也高涨。课堂结构组织得更是严密,一环扣一环,似乎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2.
校长不上课弊端甚多。从表层看,校长不上课会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这里说浪费资源,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许多校长和学校行政人员都是从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不上课,便意味着课堂少掉了优秀的教师,优秀教师对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刘卫平是厦门市教育界中我所仰慕的为数不多的名师及名校长之一。每当我在自己的课堂上谈到刘老师的说法和做法的时候,班级的学生总以为我与他较为熟络,实际是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但这并不妨碍我"高攀"成为他忠实的"粉丝"。从最早的《教育中的细节》到后来的《和师生一起成长》,到最近《福建教育》刊发的"校长写给新教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的第四条"引领教师成长"中,从第31条到第40条共制定了10条标准,包括"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三个方面。作为县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者,我深知校长在引领教师成长上所起的作用,正如《校长专业标准》中指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将学校作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主阵  相似文献   

15.
最近,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校长要"引领教师成长".这个"成长"理所当然地包括教师的专业成长.李镇西校长在一篇博文《要搞真科研》中说:"六年来,学校的各种事务都是书记和副校长们做的,我只做了一件事.什么事呢?就是帮助每一个老师成长.而且我这件事自认为做得不错,很有成就感,因为的确有一大批老师在我的帮助下成长起来了!"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认为校长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就是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给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上课插嘴、喝水、上厕所、随自己的心意选择同桌……这些在中国传 统课堂上属于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今在上海市某小学成了学生 的课堂权益。据报道,该小学在进行小班化教育中,赋予了学生六 项课堂权益。老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权益,就是违"法"。该校校长说,学 校将这一教学理念灌输给所有教师,并通过校长随机听课等形式督促教师。 这里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向我们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学校教育模式发起了挑 战。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充满人性教育的殿堂。课堂中要尊重孩子  相似文献   

17.
校长必须上课。当然,如何上,这要视各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校长可以兼任一门学科,亲自上课。当然,兼任的学科必须是校长的本专业,如果上些非本专业的副科或“搭头课”,没有经过本专业培训,肯定教不好,那是误人子弟;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兼任学科,而是在大量听课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候(如在发现倾向性问题的时候,或者在改革的关键时刻,或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的时候)进课堂,为广大教师上示范课或探究课,起到校长在业务上的引领作用。至于校长不具体兼任一门学科,只适时上一些示范课或探究课,其前提条件必须是校长要进课堂,经常听教师们的课,以随…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很欣赏《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8年第86期王益民老师的《课堂:教师的精神宇宙》一文。作为教师,我们的成长才能带动学生的成长,我们自身的不断提升,才能更好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在王老师看来,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这样的途径:读起来,上起来,写起来。读起来,读经典之作,聆听教育先贤的教诲;上起来,读书获得的间接经验可以通过课堂实践加以感悟,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参加一次校长文化沙龙,一位校长为大家朗诵了《人民文学》刊载的一首小诗——只有鲜花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牛粪插满了鲜花已经看不见牛粪了,看见的只有鲜花,只有鲜花捧腹之余,也引发了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许多思考。从教已经20年,自己也先后捧得了许多专业成  相似文献   

20.
刘堂江 《教师博览》2013,(11):I0009-I0010
<正>《教师博览》20周岁了,玉树临风,英姿勃发。20年前,《教师博览》以其独特的文化雨露,滋润着广大教师读者,引领、扶持着他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健步前行。在《教师博览》20华诞的喜庆日子里,我很愿意与读者朋友分享一个话题是:教师——最具教育家潜质的群体。著名教育家敢峰先生说:"教育家从教师中结晶析出。"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教育家是上课上出来的。"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校长说:"课堂里诞生教育家。"虽然他们表述的言词各异,但内涵实质相同,即是说:教育家从教师行列中走出来;教育家的主体,就存在于教师的出类拔萃者之中。纵观中外古今,大凡真正的教育家,都是当过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