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诚实的孩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被安排在两篇看图学文之后的第3课,是学生进入二年级后首次遇到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故事,与前面学过的课文相比,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情节较曲折.随着年级的变化,教学要求的提高,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和课文后面提示的要求,关于《诚实的孩子》一课的教学可从这几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2.
宁锋  杨曼 《辽宁教育》2002,(8):87-88
师: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我被课文讲的几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件事,为什么喜欢?仔细读一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说你的读书感受.……  相似文献   

3.
宁锋  杨曼 《辽宁教育》2002,(7):87-88
师: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我被课文讲的几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件事,为什么喜欢?仔细读一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说你的读书感受.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的中专语文课本,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两大类.讲读课文是完成教学要求,体现讲练序列的基础;阅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必要补充.怎样认识并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这两类课文的教学呢?下面谈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一、讲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这篇阅读课文叙述阿成钓鱼的经过,表现阿成是个有心人.课文以"钓鱼"为线索安排层次,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一、理清课文层次.抓住"钓鱼"这一线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一、二、三、四段  相似文献   

6.
孙伟 《江西教育》2022,(11):54-55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课文时,就有意识地选择了信息含量较大的长课文和思维含量较大的难课文.这也成了统编版语文教材在选择文本类型时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学这一类"长难课文"时,教师要针对"长难课文"思维含量大、信息量大的实际情况,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长难课文"的相关策略,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  相似文献   

7.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这是一篇关于伽利略的人物小传.请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这篇人物小传的内容. (生浏览课文,陆续举手.) 生:这句话是“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师:同学们找的也是这句话吗? 生:是的.  相似文献   

8.
《桥》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实验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行文流畅,情感真挚,描写细腻,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特别是文章中主人公的事迹感人至深,读后让人久久回味.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重点剖析.  相似文献   

9.
榜样的力量     
开学初 唉!这班学生真懒!!!一篇不足三百字的课文,绝大部分同学仍读不通畅!这是我新接手的一个五年级的班级.昨天下午,我布置了预习任务,尤其嘱咐要多读几遍课文,读通顺.今天的晨读课,我又给他们整节课的时间读课文."投资"了这么多时间来读这篇篇幅不大的课文,应该"搞定"了吧!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重点写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设计这课板书,宜采用对比的方法,来揭示这篇寓言的寓意.教学时,教师先把课文表情朗读一遍,让儿童了解故事情节的梗慨,然后启发提问:1.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写了谁和谁为一件什么事争起来?板书:青蛙、小鸟;天多大.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是个例子.如何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授课者对此必须深入思考.教学实践证明巧借课文特点是激活课堂教学的良策.<狼和小羊>一课可作典型例证.把握这篇课文"辩论色彩浓"的特色,挖掘"辩论"作为阅读教学手段的重要价值,为学生提供说话实践机会,以此"理课文脉络"学辩论方法"明课文中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师:昨天,老师已经带领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学习了疑难词语.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几个词. (屏显.生齐读.) 无非无怪无法无聊无非无从 师:这几个词是我们理解《藤野先生》的切入点.今天,我们就从理解这几个词语的含义人手,解读《藤野先生》,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离不开语境.这几个词语分布在哪些句子中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相似文献   

13.
魏巍同志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是篇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好课文.然而,初拿到课文时,却颇为如何教学而苦恼.这篇课文,初读明白如话,同学们对逐句串讲会感到多余;细读则耐人咀嚼,大有深义,一下子似乎又无从讲起.反复分析课文,发现这篇课文有一个明显的优点——由于写作特点突出,使学生不仅比较容易了解它的写法,而且还比较容易学习这种写法.于是,我想,如果能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以课文为楷模,结合自己的写作练习,掌握课文的主要写作方法,岂  相似文献   

14.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通过千里马难遇伯乐而喻贤才难遇明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后,在老师精心安排的问题引导下,很快理解了课文的寓意.  相似文献   

15.
打开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前6组2l篇课文,有10篇是精读课文,11篇是略读课文,在小学阶段的教材编排中,首次出现略读课文多于精读课文的现象,这说明略读课文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然而,略读课文的教学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据笔者调查,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等同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功能被精读课文所取代,削弱了学生的自主作用.二是由于略读课文既没有识字、写字的任务,也没有词语、句子、段落积累的要求,因此一些教师把略读课文视为自读课文、课外阅读课文,根本谈不上略读课文的教学,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两种倾向使得略读课文或多或少地丧失了它应有的功能.那么,如何正确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陶罐和铁罐》是义教第七册的一篇二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但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针对课文对比性强,对话生动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法和以读为主的方法来突破课文重点.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语文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亮点多、新意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精读、略读课文后安排了~组选读课文,与每一组课文的专题一一对应.但从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看,选读课文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造成这~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对”选读”概念的误读.选读课文题材丰富,文质兼美,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绝非可读可不读.新课程倡导教师努力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如果把眼前的这一重要资源丢弃了,那就是浪费,实在可惜.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共有四篇课文和一篇读写例话:讲读课文《太阳》、《火烧赤壁》,阅读课文《鲸》,独立阅读课文《晏子使楚》,读写例话《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此外,还有一个基础训练。这组课文的备课,可以采取如下步骤和方法:第一.通览全册教材,了解这一组课文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组课文总的教学要求。一组课文是一册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册教材的教学任务,体现在每组课文中。因此,每组课文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有丰子恺的《竹影》一文.近期听几位教师讲这篇课文,关于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争议颇多.笔者认为,了解这篇节选课文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对解读此文以及拟定合宜的教学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关于这篇课文的出处,是这样注释的:“选自《丰子恺文集(艺术卷)》(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相似文献   

20.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发现主人公英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变化前的英子,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变化后的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