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坛与杏林     
马世坤 《语文知识》2000,(10):36-37
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处。《庄子》中有“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的话。顾炎武《日知录》中说:“今之杏坛,乃宋乾兴间(孔子)四十五代孙道辅增修祖庙。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瓮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耳。”这就是如今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大成殿前杏坛的来历。后杏坛也泛指聚徒讲  相似文献   

2.
圣城访古     
正山东的文化精髓,昔人有"一山(泰山)一水(黄河)一圣人(孔子)"之说,登上泰岳,再拖着疲惫的双腿来游三孔,还真有些匍匐再拜的意味。来曲阜之前,孔子之于我,不过是个抽象的符号而已——他肯定很伟大,然而并不显得可爱;他似乎很爱说教,可惜两千多年过去,那些遗留在历史长河中的声音,恐怕再也难以让人"敬畏"。如今终于来到孔子的家乡,这一切会有所改观吗?曲阜城很小,穿过万仞宫墙,很快就能到达城市的中心——孔庙。孔庙是传统中国城市的绝对核心。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连  相似文献   

3.
好多去曲阜孔子故里参观的人,都怀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孔子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书下了浓重的一笔之后,缅怀他的后人就把他称做了圣人。一种神圣的氛围自然也笼罩着圣人生活的地方。在孔子的故里,那些反映他当年质朴生活的景观早已被岁月磨蚀掉了。在大自然中获得了博大胸襟的先哲长眠的土地上,已经没有多少自然原生态的景观了。当年他聚徒讲学的那片开满鲜花的杏林也早已伐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杏坛。如果孔老夫子地下有灵,看到他周围的世界被雕琢成这级模样,是否也会有一丝伤感。如今的孔府和孔庙给后人留下了几分遗憾,…  相似文献   

4.
春到杏坛     
春暖花开,杏花绽放的季节,我登上了曲阜孔庙的杏坛。太阳东南,熙风拂面,几只天真的白鱼鹘鸟在高大的柏树间上下翻飞,坛四周疏朗的杏枝上红花摇曳,轻缓的古筝曲从远方隐隐飘来绕柱流淌,三三两两游人轻声漫步,从苍碧的古松和雕梁画栋下走来过去。此情此景使找不由想起《庄子》中关于杏坛的描写:“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联。一日子与孔子过不同,故书中予孔多有笔代。汰而,当河风带着钢等访芬吹来时,在庄子看来,尽管孔夫子有诸多不是,但他的杏坛絮学不失为人世间自认谅美的一旦。朴问波阳的密林深处…  相似文献   

5.
"杏坛"的典故出自《庄子·渔父》。这则寓言里说:孔子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成为美谈,为人们所称颂。他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后泛指教书育人的地方,即现在的学校。"杏林"一词的由来,有一段典故。晋人葛洪《神仙传·董奉》里写道:有一个人叫董奉,有很高的医技,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董奉给人看病,从来不收病人的钱,却有一个要求:病重的好了以后要种五棵杏树,病轻的好了以后要  相似文献   

6.
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三册社会教科书中的《大教育家孔子》一课里,配有杏坛的彩图,并在彩图的右侧注有:杏坛——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 实际上,在孔子讲学的当年,并无杏坛。现在的杏坛,完全是由后人制造出来的。孔子杏坛讲学之说,诞生于《庄子》一书中的《渔父》篇中。文中的有关记叙如下: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  相似文献   

7.
曲阜,中国古代的圣贤之乡。如今,已经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文化圣地。到曲阜,必瞻孔府。至孔府,必观“杏坛”。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  相似文献   

8.
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奠活动,经历了从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通祭的过程,隋唐以后成为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在不同时期虽然不尽相同,但变化中都遵循着"因革损益"的原则。探寻孔庙祭祀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内在规律,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可对其未来走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夫子的执著     
我是在青岛海边的一块岩石上忽然想起来的。昨天刚刚游过"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孔庙里有一壁墙,上面画满了孔子一生的行状,最后一部分是孔子回鲁。这位思想者曾经多么豪迈地辞去官职,周游列国,希望能为自己的学说寻找一个家。然而,13年后,孔子一直到68岁,仍毫无建树,只得落魄而回,彻底打消了在现世实现理想的念头,只好设坛课徒,闲暇删诗书、订礼乐。  相似文献   

10.
殷正红  王强 《湖北教育》2011,(11):39-41
每一位校长,在他接手一所学校之前,首先都应该回答一个问题:教育是什么?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吕克昂建立了一所学院,学院有小树林和许多林荫道,亚里士多德喜欢在林荫道上和学生一边散步,一边讲课或讨论学问。而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些生动的教育场景,尽管简陋,却揭示了教...  相似文献   

11.
曲阜,中国古代的圣贤之乡.如今,已经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文化圣地.到曲阜,必瞻孔府.至孔府,必观"杏坛".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据介绍,"杏坛"的出典,在<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相似文献   

12.
热河文庙为中国三大皇家孔庙之一,与北京孔庙、山东曲阜孔庙齐名。乾隆皇帝为发展承德府的教育,亲自下旨修建了热河文庙。它不仅是当时大清陪都祭祀孔子之处,还是承德府及所属州县的"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工》2011,(7):46-47
《凤凰周刊》发表吴祚来的文章认为,中国传统与现代教育都没有意识到的就是神圣教育,也就是“神育”的重要性。一些学者联署发布《意见书》,反对在“圣城”曲阜建教堂,但是没有学者比较孔庙与教堂之不同。孔庙不是宗教场所,只是向孔子致敬的地方。孔庙不是教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从孔庙的发展史中,不难看出,孔庙除具有祭祀孔子的功能外,还具有文化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功能,甚至可以说,这是历史上各地孔庙的主要功能。当今,现存的一些孔庙(文庙),也正在不同程度地发挥着社会教育的作用。进一步着力发掘利用孔庙这一功能,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乃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相传,孔子讲坛环植以杏,誉为杏坛,古代学子吟诗伴以琴瑟,称为弦歌。沿袭下来,弦歌、杏坛成了学校的美称。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把美学美育原理拓展到化学课教学领域中去,才会使化学课焕发出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李亚明 《辽宁教育》2021,(11):17-19
杏坛小学承名于教育先贤孔子讲学的圣地,肩负着教育先贤思想传承及教育创新的使命.学校以"为生命之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明确教育理念,创新办学思想 (一)理念浸润 史书载:"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干."孔子带领学生垒土筑坛,环植以杏曰:"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  相似文献   

17.
9月28日,是台湾的学者和社会认定的孔子的生日。全台湾有12座孔庙,每到这一天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其中,台南孔庙和台北孔庙的祭孔大典最具盛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孔庙的历史可谓煌煌久矣. 顾名思义,所谓“孔庙”是我国历朝历代祭祀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在王朝更迭的历程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全国各地保存了许多历朝历代的孔庙,尤其是以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三孔”.  相似文献   

19.
<正>大家一定都见过孔子雕像吧?在许多地方,我们如果去游览孔庙、文庙,或者去参观大学校园的话,总是能在很显眼的地方看到高大的孔子像。但大家有没有注意过,雕像中的孔子有没有佩剑呢?说到这里,可能要引发一些争论了,因为孔子像有的有佩剑,有的没有。那么,我们给孔子佩剑,是因为他会武功吗?难道孔子不仅是儒学大师,还是位武士?  相似文献   

20.
杏坛与杏林     
我们经常见到“杏坛”一词,为什么不叫“李坛”或“桃坛”呢?“杏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讲学传道的地方多选择杏林,休息时就坐在杏坛之上。北宋时,孔子后代在山东曲阜祖庙筑坛,种植杏树,并以“杏坛”命名.“杏医”的说法由此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