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自律教育     
自律即人作为主体主动地自己约束自己,自己限制自己。自律具有社会制约性、发展性、自由性。自律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其行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构建人的自律机制,培养人的自律品质。自律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加强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增进全社会成员自律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解析:自我教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我教育的视角解析了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应有目标:面对虚拟世界需要自我伦理意识与道德责任感教育、面对繁杂信息需要自我辨别与选择能力培养、面对多样诱惑需要自我控制能力培养、面对潜在危险需要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培养、他人监督缺失则需要自我修养与自律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道德修养领域实施自主教育是最有力的教育。自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自主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角,老师、家长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合作者。要求学生做到: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达到:动力自悟、生活自理、安全自保、干部自选、品德自评、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以往的未成年犯罪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只强调外因,而忽略了内因。未成年人自我防范犯罪意识的培养,应从道德教育、“畏法”教育入手,着重强调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自律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律教育是指培养个体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择决、自我调整、自我激励行为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以倡导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为基准,使个体的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实现人的内在认识和外显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王晓芬 《福建教育》2010,(10):11-12
自律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但由于幼儿神经系统整体发展不成熟,其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等行为都较弱,这也决定了幼儿自律水平有限,需要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培养他们自制力、坚持性、  相似文献   

7.
王帅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1):10-13
当前的媒介教育实践存在"他者把关"弱化、"自我把关"阙失的信息调控窘境,其实质是他律式微在媒介教育中的客观反映。面对缺少他律,至少是难以及时实现他律这一信息环境常态,从个体自身入手,促进受教育者自我反省、自主建构符合自身个性需要的媒介文化观和信息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我把关能力,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就当前的媒介教育实践而言,良好的信息甄选能力、高度的信息自律能力、正确的媒介认知能力和完善的自我建构能力,应作为培养个体自我把关能力的四个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教师自律,反映了教育及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规律,教师是否严格自律,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要靠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道德行为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因为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包括日常言传身教的一切行为。教师的言行必须高度自律,即使细微之处也应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  相似文献   

9.
全面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自律意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培养合格高职人才教育实践的需要.文章以台州二所高职学校650名学生为样本,较为详细地调查了高职学生自律认知、自律评价、自律行为和自律教育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四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从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德育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自律意识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贾同文 《教书育人》2009,(10):62-62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的教师就要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中,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进而提高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管理班级要求管理者利用各种有效方法、内部和外部资源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设融洽的班级氛围。在教育教学中如果班主任以体育为突破点,利用体育的教育功能来锻炼和引导学生,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自律、团结合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素珠 《成才之路》2010,(21):17-1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寻求自我教育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要使德育落在实处,只是单纯地依靠强制监督手段是不行的。长期有效的德育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思考、自我奋进。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只有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意志、自我监督、自我训练、自我总结等自我教育意识、习惯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解决学生自我心理矛盾,变他律为自律。  相似文献   

13.
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律意识和自律品质相对缺乏。网络环境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再加上防止网络失范行为和完善网络自我的需要,都要求从提高自律意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和自律行为训练等方面加强大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自律学习是自我指导式学习与自律精神的统一。它不仅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优化心理品质和提高自我素质的重要途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社会的巨变,当代大学生需要提升自我,需要提高知识、能力和素质,而要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自律学习。  相似文献   

15.
王浩鹏 《中国德育》2006,1(8):21-22,36
“善”的教育,即道德教育,是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学生之“自我”为中心,认为道德基础是自我的良知,道德教育应帮助学生实现道德自律;道德的起点是个体内心的纠葛,教育者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道德的形成是个体自我修养的过程,道德教育应该为学生道德思考与道德实践等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孟颖  刘忠政 《文教资料》2009,(30):138-139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现在学校教育的最大缺陷在于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稳定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学不容忽视的任务。基于教师的辅助教学行为和学生自我效能感共同的心理学特征,本文论述了教师如何利用辅助教学行为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挖掘本土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成长规律,这是提高我国教师培训质量的可靠路径。透过一批批学历不高而功勋卓著的语文教学名师崛起群像,可以发现这些教学名师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研究意识,并能够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修炼。普通教师要培养自己的研究意识,提升自我修炼水平,需要从培养“教育之爱”做起;始终保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自我设计目标”,“自我践行落实”,“自我评价提高”,这三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引导他们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业自我是自我人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学业自我是在学生个人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历程中形成的,但是学生作为未完成的人,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以使学生的学业自我能够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合作人,可以从导定向、导激励、导运作、导反馈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业自我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小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这其中既有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又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有意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如:协调与家庭的关系,关注孩子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小学生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措施提高他们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以增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成就水平的目的,并促进他们自我评价能力及自我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