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松一刻     
图书馆的一个管理员对馆长说有些书因为太难读懂,从来没有人来看。馆长把那些书都收集在地起,放在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读懂书     
把书读过了,不等于把书读懂了。做了笔记,也不等于读懂了。偏偏,读一本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它读懂。要读懂一本书,要注意:(一)先要知道作者到底说了些什么;(二)检查你确  相似文献   

3.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4.
爱的一天     
孩子们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孩子们又是一本可以让人读懂的书。教师要读懂这本书就必须用你的爱和真诚去感悟,这样才能体会到这本书带给你的无限感动和乐趣。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描述早晨入园后,孩子们选择喜欢的书进行餐前阅读。这时,袁树宸拿了一本硬皮绘本,顶在头上,慢慢地走回了自己的座位。生怕书掉下来的这一举动,吸引了其他孩子的目光。这时,段冰然指着袁树宸对我说:"老师,你看他!"我对段冰然说:"老师知道了。"其他小朋友看到老师没有制止袁树宸的顶书行为,也纷纷效仿起来。大家高兴地都往自己头上放一本书,有的放大书,有的放小书,有的放硬皮书,有的放软皮书……  相似文献   

8.
戴启江 《班主任》2014,(8):52-53
正路过教室窗口,不经意地一抬眼,小Z手里拿着的一本书滑落到地上,我顺势快走两步冲进教室,只见小Z正慌张地捡起地上的书往抽屉里塞。我不做声地环绕教室一周,临出门时,路过小Z的课桌旁,压低声音说:"把书给我。""什么书?"他一脸无辜地看着我。"你刚刚看的书。"他从课桌里抽出一本《读者》。"不是这本。""那没有了。…‘一本黄颜色的书,在你抽屉的右前方。""我刚刚看的真  相似文献   

9.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  相似文献   

10.
我曾读过卢勤女士的《写给年轻妈妈》这本书,感受很深。它像一把尺子衡量了我过去对子女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它又像一盏明灯,指明着我去读懂"孩子"这本书。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台湾电视节目主持人带着他三岁的女儿去逛商店,可是孩子总是哭着闹着要离开。这位年轻的爸爸百思不得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先生说:"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的第一要义."在你没有切切实实打开一本书之前,你永远没有资格去为一本书贴上"好"或"坏"的标签.  相似文献   

12.
在年少缺乏自信的时候,一旦不能读懂一本书或者读懂了但完全不知道它好在哪里,多半会很心虚,觉得责任肯定都在自己身上:这么经典的书,我都不知道它好在哪,肯定是我笨极了。因  相似文献   

13.
正早晨入园时,豆豆带来了一本新图书,画面简洁、色彩鲜艳、内容新颖、有趣。我不禁说了一句:"这本书真好!"豆豆很得意地将这本书放在了图书角。吃完早餐,孩子们自选区域游戏开始了。煦煦去了图书角,一眼就看中了豆豆早上带来的那本书,她从图书架上拿起了那本书,正准备看,豆豆见状马上跑过去,一把夺过书:"这本书是我的!"煦煦用商量的口气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一本书,是我们成人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书。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读好孩子这本书,读懂孩子这本书。只有读懂了孩子这本书,我们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读懂孩子这本书呢?  相似文献   

15.
饼干分着吃     
《红领巾》2010,(3):13-14
伊莉在等火车。还有好几个小时,车才会来,为了打发时间,她买了一盒饼干和一本书,坐了下来,专心地读着书。  相似文献   

16.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相似文献   

17.
陈刚 《新读写》2008,(9):4-5
2007年3月赴京,专程拜访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一代宗师任继愈先生,获得了他对于编写《读懂中国》一书的高屋建瓴的指导。我们像杠杆找到了支点,一下子把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纲举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红领巾》2016,(4):24-27
介绍这本书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下采访。孩子":什么?还有这种书?我自己就是一个让妈妈生气的小能手,我倒要看看这里面还有什么高招。"妈妈":什么?还有这种书?我要赶快告诉其他妈妈,然后一起‘吐槽(cáo)’。"  相似文献   

19.
神奇的魔法     
正3月21日晴今天晚上,爸爸神秘地对我说:"小信,我会‘魔法’,你信不信?"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你会魔法?是什么魔法?""魔法是这样:你打开一本书,我能借助魔力,说出哪边是偶数页,哪边是奇数页。"爸爸神气地说。"哼,我才不信呢!"我要求爸爸当场示范一下魔法。我拿起一本书,快速地翻着书,当爸爸叫了一声"停",我就停下翻书。爸爸语气略带神秘地说:"左边是偶数页,右边是奇数页。"  相似文献   

20.
读懂儿童     
有专家说,儿童是读不懂的。我同意这种说法,我们确实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读懂"某一儿童,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读懂儿童的努力。事实上,读懂儿童也是有各种层次的。有的人可能刚好读"反"了,有的是四分之一懂,有的是二分之一懂,有的是四分之三懂,有的是十分之九懂。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完全"懂,但我们在越来越懂儿童。这样的努力,是不能用"儿童是一本读不懂的书"来否定、放弃读懂儿童的。怎么算"读懂"儿童?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下是我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