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明:本文内容适用于学习描写景物的作文。朱自清先生精致的散文《春》在写作构思上能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我们可以多角度地进行分析与理解。一般的分析是这样的:《春》的写作角度可以理解为"盼春"、"绘春"、"赞春"。这样的分析简洁而明晰地点出了《春》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
《春》说课     
<正>[课文精析]春天展现着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簇新的希望。朱自清的散文《春》就表现了这种意蕴。作者用清新、活泼、优美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日图景。《春》有丰富多彩的表达艺术,其中之一是一幅一幅地展示美好的画面。《春》全文共10段,写作思路为“盼春—绘春—赞春”。其中,“绘春”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结构为:第2段写春之新鲜,第3-6段写春之美好,第7段写春之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经常会遇到以某一“实物”入题的作文,如文题《门》、《灯》《路》等等。总的看来,这类题目大致有四种构思方式:第一,就此物说此物。也就是以所给题目中的实物为中心内容,直接介绍、描摹或歌咏该物。这种方式较适用于写说明文与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如我们曾经学过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作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对春的千姿百态既绘其形、又摹其声,字里行间抒发出作者对春的喜爱及由衷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看问题、谈事情,有时候三下五去二,完了,没话说;有时候话又很多,没完没了,收不了场。前者,因为有话没有展开,视野不够宽阔;后者,明显又野马无笼头,能放不能收。都在展开方面欠一把火候;撒得开又收得拢,方是上乘。撒得开(一)先看课内的例子例1.写春天的美,你可以写一个人冒雨站在草地上看花。可是,朱自清他不这么写,《春》可以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而绘春部分,又可以分成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还有人们迎春等五幅春之图,一幅春图就是一个描述的角度,平面展开。这也只是作者为了表述的方便,并不是说,花与风雨等一点不搭腔。比…  相似文献   

5.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学写叙事抒情短文。 《开花的课桌》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和多种语文教辅读物,常被选作初中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题材料。这是一篇描叙生活现象的叙事抒情文章。文章视点单纯、集中.捕绘细腻,是我们学写叙事抒情短文的范本。现在再来读读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它脍炙人口,俊雅清新,读来似行云流水,似轻歌短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这不能不归功于它独特的艺术特色。一、构思精巧、独具匠心从整体看,《春》是按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构思的。先写春未至时人们对春的渴盼,再饱蘸笔墨写春至时的美景,最后以饱满的激情盛赞春的蓬勃活力,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无穷。而这种构思又与作者思想感情发展是一致的,整篇文章似乎是作者正在向你娓娓地描述、柔柔地低语,好像注满春水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把读者带进春的意境。从局部看,作者绘春时,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先…  相似文献   

7.
台湾女作家简帧的《夏之绝句》,立意新颖、构思精妙,寓人生意味于绝妙的描绘之中,融抒情、议论、描写为一体,汇比喻、拟人、借移、对仗为一文。意蕴丰富、如诗如画,堪称抒情之绝唱、绘景之上作。  相似文献   

8.
【课文品读】 《故都的秋》写景抒情之句群分析 在《故都的秋》阅读教学之中,不少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主要是“五幅图”,这与初中的《春》的教学形态差不多。其实,《故都的秋》与《春》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它进入写景的“速度”是比较慢的,离开“写景”之后又有大段的议论,所以写景抒情的文字并不多,且很难都从“画面”的角度去概括。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点应为:通过写景状物表达感情,教学核心点在各篇文章中具体表现为: 一、《春》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描绘五幅春景图,抒发爱春之情 1.通过对五幅春景图的描绘,表现春天生机勃发、温馨灿烂的特点。与众多绘春、颂春的文章相比,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抓住人所熟知的有代表性的春天景物的特点进行描摹、抒写,形成五幅各具有情态的画面,从不同侧面突现春天的特点,从而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春草图抓住春草柔嫩和生命顽强的特点,进行描绘,突出其柔软可人又充满活力的特点。春花图抓住春天花多、艳、甜的特点,突出春天的繁荣似锦和生机盎然,又由此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的情形,展现春天给人带来的美好前景。春风图则通过想象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声、有色、有味,又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从侧面  相似文献   

10.
我让学生以“春”为话题作文,交卷的时候,一位学生凑上来,眨巴着大眼睛,狡黠地问我“:老师,如果朱自清也是你的学生,你给他的《春》评多少分?”我一下子就被问住了,不过这一问倒真启发了我。于是,我们有了一堂“怪味”作文评讲课:我们给朱自清亮分。下面就是学生交上来的几份颇有代表性的讨论记录。立意组亮分:70分评语《:春》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但在立意上只能位列中游。其可惜之处在于写春而仅仅囿于写春,立意并未超出前人的视野。请看我们的立意:从这次我组所批改的作文来看,相当一部分作文的立意已明显超过朱老先生。请看以下几篇有代…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写的《春》,是一篇饱浸感情的优美散文。全文不过七百来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瑰丽多彩、春意盎然的“春景图”。画面万物复苏,生气勃勃,引人入胜,催人振奋,激发人民“上前去!”迎接祖国美好春天的到来。 “春”,的确是惹人喜爱的字眼。谁不爱“春”呢?所以,从古至今,写过“春”的人很多,骚人墨客,诗人才士,不知曾献给它多少赞词。单说唐代吧,李白写过《春思》,杜甫写过《春望》,李商隐写过《春雨》,孟浩然写过《春晓》,金昌绪、刘方平都写过《春  相似文献   

12.
有光的日子     
话题角度:“心中有光”[构思角度]写此文首先要读懂题旨,理解话题。“光”象征着理想、信念、希望、自信、毅力等,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针,是我们生存的动力,它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精神支柱。可拟题如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奋斗的阶梯》、《我在努力》、《难度系数9.9》、《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的梦想飞翔》、《梦里花落知多少》、《心中有盏明亮的灯》、《打开自信的大门》、《有光的日子》、《青春要做青春之最》等等。其次是展开联想,化虚为实。我们前行需要明灯的照亮,它或许是一种信念、一个梦想……它仿佛是我们人生的…  相似文献   

13.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多年来一直为语文教材编者所看重。说起《春》,我相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说出概括课文重点内容的那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因为《教学参考书》就是这么“图”的。实际教学时,绝大多数教师也是沿用这种概括方法来引领学生学习的。记得曾有机会在一所学校里听三位教师教这篇课文,都是按着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理清了文章思路,都是按照顺序用五幅图概括绘春部分的具体内容。虽然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教法几乎完全相同,很难看出哪位教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听完课后,我曾有过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不论写人叙事还是绘景状物,作者往往都倾注着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作者抒发思想感情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即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称之为间接抒情,如《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描写中蕴含着盼春的迫切愿望和因春天即将来临而无比兴奋的情感。了解这两种抒情方式,有助于在阅读中敏锐地把握住有关语句,从而进一步揣摩其中的情感。[能力训练方案设计引玉]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同志的《背影》最突出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情。文章构思巧妙,结构新奇。一封书信,导出写作缘由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中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相似文献   

16.
《春》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多年来,它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欣赏作者描绘的五个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根据素质教育对语文课...  相似文献   

17.
正还记得之前写过的如何带孩子玩思维导图吗?今天,就从孩子喜欢、熟悉的绘本开始,让我们试着把故事画成一张图。让导图来引导孩子理解故事、讲述故事,甚至自己来编故事。最近我给大孩子开设《创意写作》课,顺便在我们家6岁大的小朋友身上做了个实验,教他怎样条理清晰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果发现,小屁孩儿的故事完成度很不错嘛!绘本阅读中的常见问题之前给小朋友做绘本阅读,我比较随  相似文献   

18.
李爱英 《考试周刊》2013,(15):19-20
<正>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体。为了抒情,诗人在绘景、状物、叙事、写人等方面用尽了心思。诗人如何绘景以抒情却因各自的生活经历、艺术品位、文化修养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总结诗人的绘景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感官偕同北宋诗人、书法家、著名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流寓鄂州等待命运的安排时,曾登临鄂州南楼写下《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中之一:"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这首诗表面书写诗  相似文献   

19.
“春”是一个写俗了的题材,古今中外多少文人雅士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春色所惑,写下了难以胜数的绘春饭春的诗文,然而,台湾著名散文家罗青在其名作《瞳画册子》中,还是给我们绘就了一幅春意盎然、让人耳目一新的春是图,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小小的惊喜。盎然春意来自于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致细腻的描绘,包罗万千春是春色,制成了三月阳春的精美画册,从“小溪游鱼”到“柳岸微风”,再到“园林喷泉”,一开篇,无边春景鱼贯而至.令人目不暇接;“雀翅下”有蓝天白云,“黄狗小眼中”有蝶舞花丛,变幻的视角中春色别具情味;山泉卵…  相似文献   

20.
文章看多了写多了,笔下难免会出现题材重复、故事雷同的情况。但我们若能在在是文章构思、立意优劣高下的要素,也是作文走向成功的前提条件 之一。 如何使所选角度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不落俗套之感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巧”和“小”字上下功夫。 作文《瞧这“一家子”》就为我们精选角度提供了一则成功的典范。文中“一家子”指的是铅笔、橡皮、卷笔刀等文具,从它们拟人化的牢骚满腹的长叹中,我们的面前似乎展现出一位被书山题海折磨得憔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