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教学月刊》2020,(1):84-85
初见吴又存老师,是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第一眼也没看出他有什么特异之处。在诸多的盛赞声中,我甚至还有点儿小“逆反”,他有你们说的那么好吗?坐在吴老师的正对面,我不禁细细打量起来:白皙的皮肤、天庭饱满、笑容不假、眼神不躲……我兀自“相”起了面来。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课程标准追寻历史教育的本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课程改革实践中获得的启示自 1998年开始 ,我在一些与教师培训有关的场合都谈“历史教育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知道“改”什么。单纯的知识减量 ,解决不了知识结构问题 ;主观地臆断学习主题和方法 ,同样解决不了学生“厌史”的问题 ;利用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09,(1):147-147
如果什么美食都没耽误吃,什么运动都不用做,还能苗条、漂亮,那该多好啊!这好像不太现实。不过,可以先试试在以下4个时刻按时“服用”一些“仙丹妙药”,也许会有助于懒人的健康瘦身。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这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本文对语文教学行为试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言里写法却完全不同。因为它们读音相同,所以,不少同学在运用时,不是随心所欲地乱用,就是不分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情况,一律用“的”,  相似文献   

6.
一、从课程改革实践中获得的启示。自1998年开始,我在一些与教师培训有关的场合都谈“历史教育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知道“改”什么。单纯的知识减量,解决不了知识结构问题;主观地臆断学习主题和方法,同样解决不了,学生“厌史”的问题;利用无专业支持的变换教学或学习方式的办法,更是解决不了学校历史教育的价值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想知道最新概念的时尚潮人王该如何定义吗?她应该是个读懂服饰品牌、享受Logo乐趣的人。就像我这样,不再让自己胡乱搭配变成杂牌军,而是学会在不同场合选择不一样风格定位的品牌装扮,有时优雅、有时酷感、有时又可爱休闲。瞧我,再也不会为了“今天穿什么发愁喽!”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文化     
龙应台 《新读写》2009,(12):10-10
曾经有一个特别的场合,作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的我被要求当场“简单扼要”地说出:“文化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儿子顶撞了妈妈,妈妈气得不吃饭说:“我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到头来你对我这样,我还图什么,还有什么盼头?”儿子说:“咱不说了,行不。您吃饭吧,好吗?”“不吃。”“我是您儿子,说几句您都受不了,那要是别人说什么,您该怎么办?好啦,吃饭吧!”  相似文献   

10.
网事可乐     
《特区教育》2014,(5):38-38
吞老师好 一学生进办公室,向老师们问好:“赵老师好,李老师好……” “你怎么不喊我呀?” “哦,老师我不知道您姓什么呀。”  相似文献   

11.
苏晓菲 《考试周刊》2013,(68):90-91
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中不可逾越的鸿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忽视语言的使用环境,致使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什么场合不该说什么话,忽视了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李娜 《考试周刊》2014,(46):109-110
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中不可逾越的鸿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忽视了语言的使用环境,致使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什么场合不该说什么话,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词性的角度看,“美”本来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形容词只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不指称事物本身。追问“美是什么”犹如追问“愉快是什么”、“好是什么”、“慢是什么”,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从概念的角度看,“美”是属性概念而不是实体概念;属性概念只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而不反映事物本身,不存在“是什么”的问题。从事实的角度看,“美”表述的是一种主观情感状态而非客观实体,追问“美是什么”是缺乏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4.
“学校所在的城市是不是很发达,风景是不是很优美?” “我今年理科高考成绩大约在540~550之间,不知道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比较好?” “我是文科考生,高考成绩530,上哪个学校好呢?好就业点的。” “高考成绩是专科的水平,女孩报考什么专业好就业啊?” “大学生就业都这么难,上大学还有用吗?还有必要再考大学吗?” ……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一个特别难忘的场合,我被要求当场“简单扼要”地说出来,“文化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燕子姐姐: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特别争强好胜,学校里有什么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各种公开的场合我总是抢着发言,可许多同学却说我是“爱出风头”“好表现”,都渐渐疏远了我。难道勇于表现自己错了吗?南昌市育新学校五(4)班李婉莹婉莹同学:表现自我绝对说不上是什么错误,要知道,一些名人的成功、机遇的获得大都是靠勇于表现自己争取来的。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你还是一味地“谦虚过度”,不习惯大大方方地表现自己的知识才干,甚至因别人的不理解和非议而退缩,你也许就会错失许多良机。当然,光“敢于表…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立论》中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家添了孩子,众人去道喜。可是,说假话(“这孩子会发财的”云云,因为这孩子未必就能发财)的人受到主人的青睐,说真话(“这孩子会死的”,这的确是“大实话”,因为有生必有死)的人却受到了主人的唾骂。这篇杂文寓意深刻。这里,我们讨论的不是它的思想意义。就言语交际的一般规律或要求来看,那位说真话的人的确该挨骂。原因在于他在吉庆的场合,说了不吉利的话——虽然这话是“真的”。由此可见,我们说话要看场合,也就是俗话说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数理化》2009,(12):12-12
一个男孩即将去赴他人生的第一次约会,非常紧张,不知道到时候应该说些什么.于是他向老爸讨教,回答是:“我的儿子,有三个话题适用于此类场合:食物、家庭和哲学.”  相似文献   

19.
咪咪病了     
“咯咯咯,不好啦,咪咪病了!”母鸡大婶刚起床,便发现小猫咪咪缩在院子墙根边直发抖,小鸡、小鸭和小狗闻声赶来,围着咪咪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咪咪,你这是怎么了?”小鸡还不知道什么叫“生病”呢。 “哼!准是咪咪偷吃了什么东西坏肚子了!”总是自以为是的小狗不客气地哼了哼鼻子。 咪咪差点要哭了,这让他从何说起呢?要是小主人冬冬在该多好,他准会抱起咪咪先去看大夫呢。可  相似文献   

20.
套票被抓记     
我从小就是那种“典型的好学生”。相信每个读到这里的同学,都能理解什么叫“典型的好学生”。你一定会抢着回答说:“我知道!就是那种很听话、很规矩,从不会犯错误的学生。”你说不定还会补充说:“我们班长就是这样的好学生哦!”对,作为小班长的我,在学校都会努力做到不犯错误,不让老师失望。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就变得愈发规规矩矩起来了。至今我还感到庆幸的是。我当时结识的小朋友中,有不爱守规矩的人。我说的这个人,比我大一岁,是院子里的邻居,她叫大明。大明虽然和我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并且比我高一年级,但是,在学校里,她的名气没有我的响,因为我是班长,经常在各种集体场合出风头,赢得同学们羡慕的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