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痛斥袁世凯     
袁世凯很想当皇帝。当时,杨度、刘培等筹安会的六君子竭力拥戴;陈树藩、陈宦等人是袁世凯的亲信,也鼓吹要袁世凯当皇帝。后来,形势对袁世凯不利,二位姓陈的见风转舵,先后对袁世凯宣布“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得病致死。当时人们写了一副对联,嘲讽袁世凯:病起六君子;命送二陈汤。上联点着六君子,下联提及二陈汤,均是中药名。在此,用于袁世凯想做皇帝得病致死,非常恰切。难怪此联一出,就在民间广泛流传。痛斥袁世凯  相似文献   

2.
安广禄 《学习之友》2009,(10):56-58
1915年冬,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心想当皇帝,但又不好意思一个人演独角戏甚至毛遂自荐,一定要装点出万民劝进,如不当皇帝,各行各业都不答应的局面。于是,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全国上下又是“劝进”,又是请愿,据说就连妓女都组织了请愿团,强烈要求袁世凯当皇帝。  相似文献   

3.
很久以前有个皇帝,他很聪明,也很狡猾。 虽然有许多老百姓和大臣,还有手下的将士都投诉他没有资格当皇帝,这个神圣的位置应该由其他人来坐。可谁都知道皇帝是那么聪明,有谁能比得过他呢?  相似文献   

4.
皇帝的新装     
从前有一个皇帝。他的周围有一些大官,其中有一个官员是一个坏人。他经常给皇帝出很多坏点子。有一天,他把两个人带到皇帝面前说:“陛下,这两个人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织布工,他们能织出非常漂亮、非常特殊的布。”皇帝说:“他们不可能织出比皇宫里的布更好的布。我有世界上最好的布。”这个大官说:“不,你根本没有他们那种布。他们的布非常特殊,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得见。通过这种布你能知道谁聪明,谁不聪明。”“这是个好办法。”皇帝说,“好,你可以把他俩带到织布房,吩咐他们为我织出漂亮的衣服,然后,我就能知道我身边的人谁好谁坏。对好人,…  相似文献   

5.
<正>阎锡山在民国初年对政治体制的认识应时势而变,然其中不乏有他自己独特的思考,他由民初的拥护共和到自认为共和不适合中国实情,主张采用君主立宪,进而又坚持君宪拥护袁世凯。阎锡山面对袁威权,他的政治态度紧随时势变化而改变,这种政治手段,使他避免了遭受袁世凯集团的排挤,也使他摆脱了帝制失败时应受到的牵连,从而延续了他的政治生命,保持了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此外,从阎锡山出生的环境看,他从小饱读儒家经典,受儒家价值体系影响至深,应该是很忠君的那种类型,但其政治  相似文献   

6.
宋徽宗赵佶不是个好皇帝 ,却是个好画家 ;李后主也不是个好皇帝 ,却是个优秀的词人。如果让他们“各尽所能” ,老老实实地干他们擅长的事 ,说不定还能对社会做出点有益的贡献。这一类皇帝还真不少。晋惠帝司马衷有个儿子叫司马辶 ,是个很聪明懂事的人。后来当了太子 ,却不爱读书 ,而喜欢学做买卖。他在宫中让人同他一起杀猪卖酒 ,竟锻炼到可以用手来估掂肉的斤两 ,不差毫厘。这种人 ,让他当个售货员一定会是很称职的 ,却非得要他去当皇帝 ,结果搞得一塌糊涂 ,最后自己也呜呼哀哉了。还有一位明朝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他的爱好是盖房子并亲自…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观点认为:"二十一条"的签订是袁世凯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而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争取日本支持的结果;条约使我国丧失了大量权益,同时也为袁世凯的倒台埋下了伏笔.我认为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对中日综合国力的差距的认识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袁世凯在双方交涉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与日周旋,尽力减少损失,挽回利权,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日本并没有通过"二十一条"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袁世凯对于"二十一条"的交涉,应是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外交妥协.  相似文献   

8.
开学致辞     
不要把老师的讲台看做是皇帝的宝座或是传道者的讲坛!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不要把老师当成魔术家,老师是园丁,他可以而且也应该抚育和培植你们,但成长完全要靠你们自己!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不要讥笑不够聪明的人!他们不是自己想要笨的,他们也不是生来供你们取乐的。不要殴打那些比你们弱小的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谁也不要以为没有比自己更聪明、更强的人了。不要过分用功!这是针对那些勤奋学习的人说的。学校的各种作业并不是生活的唯一组成部分。人应该善于学习,不要死用功。必须经常…  相似文献   

9.
从共和总统到洪宪皇帝──袁世凯洪宪复辟的历史透视纪能文洪宪复辟是近代中国民主发展史上的一场悲剧地是袁世凯一生中最大的闹剧。在做了4年的民主共和总统之后,他竟然从“即改为君主也未必有以加此”①的位子迫不及待地爬到炉火上去,登上了洪宪皇帝的宝座,以至身败...  相似文献   

10.
黄帝≠皇帝     
黄帝和皇帝不是一回事,“皇帝”是秦始皇起的称号,秦始皇姓赢,叫赢政: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各个朝代的最高统治都叫做皇帝;“黄帝”是一个具体的人,黄帝姓姬,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聪明。懂得很多道理,长大后,他做了部落首领,带着大家改变了游猎生活,教大家盖房屋.驯养家畜,种植五谷,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11.
聪明先生     
聪明先生绝对是最聪明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最聪明的人,而且,他知道自己是最聪明的。“噢,我非常非常非常聪明了!”他经常这样说。他住在聪明国。你知道,在那里——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是要多聪明  相似文献   

12.
聪明的皇帝     
当聪明的皇帝一天天变老的时候,来了一个巫师。他对皇帝说:“呵,皇帝,给你一罐魔水,你喝了就可以长生不老。”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与清廷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是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在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中心位置上作了一番充分表演的角色。这位凭借强大实力和卑劣手腕而跻身高位的新、旧时代的混血儿,在全面继承曾、李衣钵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继承”了曾国藩集团与清廷的矛盾。然而,由于袁氏与曾、李辈“起家的资格不同”,也由于时代的差异,袁世凯与清廷的矛盾在性质和表现方式上都有了变化。曾国藩等人与清廷固然有难解难分的利益冲突,但客观上他们却辅佐了清室,成为清朝皇帝赐予殊荣的一代“功臣”。而袁世凯则最终毁掉了清廷维持了267年的一统江山,成  相似文献   

14.
如果要评选史上最愚蠢的皇帝,那么西晋的司马衷,应能勇夺魁首,谁也别想来与他争这个名额。但,他真的是脑瓜进水了么?其他经邦济国的大事先不说.若以安邦定国来论皇帝的智商,司马衷先生谈不上智商最低.人家司马皇帝是西晋的第二代领导,怎么说,也没有把国家搞垮,比那些把铁桶江山搞了个稀巴烂的人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15.
喜欢安徒生     
没有到过丹麦,没有到过哥本哈根,却知道童话的故乡那位安徒生。他的童话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童话中的人物走进了我的梦。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流了好多泪,皇帝的新装让我明白自以为聪明很愚蠢。我总也忘不了海的女儿,还惦记着那个演木偶戏的人。喜欢安徒生,丑小鸭能够变成白天鹅,他的童话世界,我见到了更多的善良和真诚。喜欢安徒生@张鸿声~~  相似文献   

16.
初,史学界认为袁世凯掌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掌握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解放后,又认为孙中山之所以失位,主要是没有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数史学家又认为袁世凯取代孙中山,是当时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本文认为,史学前辈的观点,要么只能是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要么太笼统。袁世凯所以坐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各种力量都看中袁世凯而遗弃孙中山所致。  相似文献   

17.
吟春妙联     
明正德年间,有位大学士叫吕楠,他机智聪明,常与皇帝吟诗作对,深得皇帝的宠爱。 一次,他随皇帝游御花园,御花园里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充满着春意盎然的气息。皇帝看到春风徐徐,春花芬芳,便吟出一联:  相似文献   

18.
辛亥首义后,汤化龙与武昌首义党人短暂合作之后旋即分道扬镳。袁世凯为对抗国民党人的需要极力拉拢汤化龙,而汤迫于时势也最终走上了与袁氏的合作之路。汤氏此举,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出于谋求权势等个人利益的考虑,应该看到其合作背后深层次的思想动因和社会背景。“保持国家重心力”、“以秩序求进步”是汤化龙拥袁的内在思想动因,依靠袁世凯对抗国民党的同时逐步引导其步入宪政轨道,从而实现政党政治追求,是其拥袁的目的所在。熟料袁世凯联汤则是为了对抗国民党,登上权力的顶峰,并没有沿着汤化龙为之设计的宪政轨道走下去。这就注定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与斗争。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本质的逐渐暴露,汤化龙与袁氏的矛盾逐步激化至最大化,终于抛弃了全部幻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袁护国之路,并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反袁工作,有力地捍卫了民初共和。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10,(31)
东汉时期的桓帝刘志本来是没有希望当皇帝的,但当时把持朝政的大将军梁冀见他年幼木讷,坚决要立他。于是15岁的刘志当上了皇帝。刘志当了15年的皇帝。这15年中,梁冀的权势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专横跋扈,皇帝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20.
辛亥首义后,汤化龙与武昌首义党人短暂合作之后旋即分道扬镳.袁世凯为对抗国民党人的需要极力拉拢汤化龙,而汤迫于时势也最终走上了与袁氏的合作之路.汤氏此举,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出于谋求权势等个人利益的考虑,应该看到其合作背后深层次的思想动因和社会背景.“保持国家重心力”、“以秩序求进步”是汤化龙拥袁的内在思想动因,依靠袁世凯对抗国民党的同时逐步引导其步入宪政轨道,从而实现政党政治追求,是其拥袁的目的所在.熟料袁世凯联汤则是为了对抗国民党,登上权力的顶峰,并没有沿着汤化龙为之设计的宪政轨道走下去.这就注定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与斗争.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本质的逐渐暴露,汤化龙与袁氏的矛盾逐步激化至最大化,终于抛弃了全部幻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袁护国之路,并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反袁工作,有力地捍卫了民初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