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2007,(5):38-38
布朗的母亲是他7岁那年去世的,继母来到他家的那一年,小布朗11岁了。刚开始,布朗不喜欢她,大概有两年的时间他没有叫她“妈”,为此,父亲还打过他。可越是这样,布朗越是在情感中有一种很强烈的抵触情绪。然而,布朗第一次喊她“妈”,却是在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挨她打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美国斯福坦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把其中一辆车的车牌掉,车窗打开;而另一辆车则密封如常、原样不动。结果车窗打开的那辆车在三天之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车内物品全部被人拿走,而车窗密封的那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詹巴斗用锤子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玻璃上敲了一个洞,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车上的所有玻璃都被打碎,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3.
陈平 《当代电大》2006,(2):47-47
我觉得“80后”这个概念是和“青少年”或者“老年”等差不多的一个概念,是按出生年份划分的,没有必要讨论这是不是一个科学概念。当然文学是没有年龄之分的,文学也没有什么标准。  相似文献   

4.
吉木 《教师博览》2007,(2):62-62
所谓“张郎”者,蟑螂也。关于蟑螂,我们知道些什么?夏天的晚上,黑乎乎的屋子里,突然听到一阵急剧的扇动翅膀的“哧啦”声,接着一个什么东西在你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已经爬到你身上,再接着自然是一阵尖叫和久久难以散去的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5.
及时行善     
阿奇 《老年教育》2006,(12):22-22
丛飞,一个年轻的歌,将自己挣来的数百万家财捐给那些失学孩子们。,得到社会恒久的尊敬。从《老年教育》等刊物中读到,类似事例在我们的长中也不鲜见。  相似文献   

6.
修好这颗心     
星云大师 《成才之路》2011,(11):100-I0017
一粒种子,你把它放到地毯上、桌子上,它不会生长,因为地毯、桌面都不是它的缘分。它的缘分是土地、阳光、水分。  相似文献   

7.
章勤斐 《新读写》2009,(10):1-1
流行永远证你猜不适,当勇敢的小女孩穿着迷你裙横行冬日,当神勇的小伙子大伏天穿着高帮的板鞋捂痱子;当这些让人受罪的流行日渐近去的时候,我们终于迎来了不用遭罪的流行——“山寨”。  相似文献   

8.
连日来的几场透雨,给燠热的夏日洒下无限清凉,我的“东篱雅舍”内不再熬人,屋前也是花木葳蕤、蔬菜葱郁,煞是可爱。“东篱雅舍”是我的书斋号。  相似文献   

9.
全旺镇的横溪村,有个风景优美的白鹭洲。有人说那里的白鹭现在越来越少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总想找个机会一探究竟。等啊等,机会终于来了,6月1日下午,严老师组织我们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白鹭洲进行实地考察。一路上,我们很少看见白鹭,只看到许多枫杨树的叶子被虫吃得乱七八糟,有的只剩下一个烂掉的树桩,真可惜,我们拍了几张照片,还向当地老农了解了情况。  相似文献   

10.
“但是”是我们常常用到的一个词。 “但是”主要作连词.好像那把皮坎肩的碎皮子缀在一处的彩色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语气。  相似文献   

11.
说“三”     
最近,笔者的另类思维比较活跃,深夜里,于似睡非睡之中,忽然想起了“三”,不由生出许多感慨。“”,三这个东西,真不是东西。别的数字,什么一、二、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等,都是比较单纯、确切的东西,它们就是一些数字,不蕴含别的什么东西。可是,“三”这个数字就与其他  相似文献   

12.
钱英 《学语文》2006,(5):36-37
古人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这个“合”,也就是指文章的结尾。俗话说:“编筐结篓,全靠收口。”这收口是编筐篓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筐篓的美观和牢度。把这个道理比于文章,也就是说,文章结尾也要讲究。对于写文章而言,人们常常通俗地把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言其明朗漂亮,而文章的结尾通常比作“豹尾”,意为结尾须有力、有味。  相似文献   

13.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廖廖几字的一句话,便可营造一种“气候”,给人一种透彻肌骨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15.
芜晴 《成长》2005,(3):30-31
我知道,这一辈子是再也忘不了这件事了,所以,把它记录下来,让它永远监视着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相似文献   

17.
小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文章逻辑严密,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反映的问题也比较深刻。一些说明方法的运用,如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合适恰当,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8.
南雁 《学习之友》2006,(6):18-19
几十年前上初中:新开一门生物课,任课老师首次登堂“亮相”,口中就念念有词:“人有两大宝,双手和大脑……”引起哄堂大笑,留下印象难忘。  相似文献   

19.
那年,省里高二期末统考有一道语文题,是摘录的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中的一句话:“莫泊桑_______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行列。”要求从“初露头角”“下车伊始”“小试牛刀”三个成语中选出一  相似文献   

20.
莫兆碧 《中学文科》2007,(7):126-126
著名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座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产生“破窗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