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土屋隐在大山深处,周围古木参天。屋里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木床、一个灶台、一堆木柴、一床被褥、一盒火柴、一把刀。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从没有第j人到过这间土屋.当然更没人动用过这些东西。可是每隔一个月.父亲仍然会领着儿子过来,擦一擦桌子和椅子,晒一晒被褥和木柴,磨一磨刀,装走灶台上已经潮湿的火柴,并换一盒干燥的火柴。  相似文献   

2.
土屋     
远看土屋就像一粒空谷壳。幽暗。封闭。我看见了时间的颜色和内质,看见了生命的面容和境地。我经历了那样的景象,在葱郁馥丽的草坪上,一只蜂箱存放在自身的孤独之中,底部长出青苔,木板黝黑吸饱了雨水.顶部遮了一层茅草,阳光暖人的春天,一群蜂忙乱地从小小的门窗中进进出出。编织的茅草早已枯黄。  相似文献   

3.
大山深处     
1968年12月,师范毕业的我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工作分配。然而,当我兴冲冲地打开通知单后,却立刻哭成了泪人。我被分配到一所藏在大山深处的学校──摆城小学。那摆城地处贵定、惠水、平塘三县交界处,是当时摆合公社管辖的一个大队,那里偏僻、边远、闭塞、交通极不方便。人们出行,靠双腿;运输,靠马驮,进出一趟,光单边就四个多钟头。你想,从小生长在县城,又从没吃过什么苦的我能一下子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么?于是,哭就成了我当时惟一的表情。然而,毕业分配是不管眼泪的。在那知识青年轰轰烈烈上山下乡的年代,能去教书就是上天…  相似文献   

4.
大山深处     
一年多以前,我告别父母和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成为了香港儿童救助会“小松树”教育扶贫计划的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带着一份新奇,我和同班的另外九名女生远赴重庆奉节山区,度过了令我们终生难忘的支教生活。  相似文献   

5.
大山深处     
清晨,踏着露珠到森林里拾蘑菇。掀开一块厚厚的松毛,几簇黄澄澄的鸡油菌向我露出了笑脸。我不顾露水打湿衣裳连忙蹲下,小心  相似文献   

6.
怀念那土屋     
二十多年前,村里小学改戴帽子中学,就地取材选材选老师选中了我。我高中仅读了一年当然不是当老师的料。当村支书领我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我的心砰砰地跳得实在厉害。狭窄的两间办公室放着八张办公桌,实在找不到我的存身之处。校长十分为难地看着我:“……真不行,你去西边那小土屋里办公咋样?”小土屋里堆满破烂杂物,墙裂了几道维,顶上还有一个锅盖那么大的窟窿。我费了一大天的功夫,搬砖和泥上上下下,总算把土屋修缮完毕清理干净。把办公桌放在土屋内,我往椅子上一坐,心里舒坦极了。我认为初来乍到当民办低人一等不应该有过高…  相似文献   

7.
在那平坦的公路边,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土屋。这座小土屋在暴风雨的长期摧残下,早已显得破烂不堪了。有一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终于,有位“眼尖”的姑娘注意到了路边的这座小土屋。于是,大家成群结队的踏着泥泞向小土屋跑去。“这小土屋该修一修了。”大家都说。“是呀,修好了还可以避避雨  相似文献   

8.
晚秋的老天总是将脸拉得好长,阴沉沉的终日难见太阳。一天比一天凉的秋风将早已枯黄的树叶吹落在地,铺了厚厚的一层。傍晚,辛劳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被这潮湿的空气驱进了各自的家。薄薄的雾气将整个小山村笼罩得朦朦胧胧。远处的山模糊不清,近处的村落也不清晰,可村中央那座新建的两层小洋楼此刻却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9.
在家乡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不属于喧嚣的城市,他只属于深遂的大山……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女孩。在大山深处亲人们的期盼中,我来到了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选择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这个专业。我的家乡很美,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坐落在绿树荫蔽着的半山腰,山脚下有一条终年汩汩流淌着的小河。站在家门口,放眼望去,对面山上那像白云般层层环绕着的梯田尽收眼底。可是,一到晚上,山寨便笼罩在一片黑暗中,乡亲们只能靠着那忽明忽暗的、在山风中摇曳的油灯照明。要想出门,经济好的可以用电筒,经济差的还是要用那烟熏火燎的火把。每次跟着爸妈到城里伯伯家去做客,一家人坐在明亮的日光灯下看着电视,我心里总不是…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在亲人们的期盼中,我来到了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选择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第9期《河北教育》刊登了丰宁县森吉图乡西土窑小学代课教师张男三年如一日背学生过河上学的感人事迹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问我们:张男近况怎么样?是不是还在背孩子过河上学?桥修起了没有?今年4月,春暖乍寒时节,记者再一次寻访了张男...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能够从教31年不足为奇,一个人能在大山深处的村校一呆就是31年,这就有点难得了。今年54岁的土家族教师杨昌华,为了重庆黔江区杉岭乡苦竹村的那些孩子,从风华正茂到如今两鬓斑白,从未离开过农村学校的三尺讲台半步。31年,他用执著、奉献默默地做着一个  相似文献   

14.
赵沟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现有教学班5个,学生156人,教师6名,其中3名属乡级雇用教师。  相似文献   

15.
雪岩 《山东教育》2001,(29):60-60
一整天陶醉在层层叠叠的大山深处的黄果树瀑布的磅礴壮美和龙洞的幽深神秘中。当太阳西斜,走在下山的路上,我仍沉浸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带给我的震撼中。“阿姨,买个烤玉米吧?”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的身边轻轻咐起,这才把我的思绪引到眼前的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刊载了一篇题为《世界上最小的学校》的仅数百字的短文。文中写道:“在广西蒙山县的大山坳里,有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小的学校———一间教室一张课桌一个教师一个学生……”。不久,这座名叫京寨山小学的唯一的老师黄通富,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封信函。有的欲给该校捐款捐物,有的师范生真诚地希望能到该校任教,而更多的来信则是由衷地钦佩和称颂黄老师20多年来扎根大山崇高的敬业精神。其中一位出家五年,现正就读于闽南佛学院的僧人大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愚僧已入空门,本无他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述6位老师,只是山区教师这一巨大群体中的很小一部分,但他们身上却体现了山区教师共同的情怀:为了山区孩子的明天,为了大山的嘱托,他们愿意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与智慧。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位老同学曾经对我说,每当到了郊外,她都会进入一种极其快乐和兴奋的状态。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她从小在山里长大,对大自然有着特殊感情的缘故吧。而当时的我还不能完全体会到她的那种感受。我小时候在山里随奶奶生活过  相似文献   

19.
我的一位老同学曾经对我说,每当到了郊外,她都会进人一种极其快乐和兴奋的状态。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她从小在山里长大,对大自然有着特殊感情的缘故吧。而当时的我还不能完全体会到她的那种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女孩。在大山深处亲人们的期盼中,我来到了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选择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这个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