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由于历史、观念等原因,我国高校"行政化"现象严重。"去行政化"是高校去功利化、培养创新人才、消除内部腐败的基础,更是实现高校自主发展的迫切要求。为实现高校"去行政化",应落实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高校自主发展的自主动力机制;制定并出台高校章程及学校管理条例,建立高校自主发展的自主运行机制;成立校董事会,建立高校自主发展的内部制衡机制;实行校长公开选聘制度,培养自主发展的新型领导者;协调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形成高校自主发展的学术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的"行政化"和"去行政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特性被忽视.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管理高校.高校"行政化"可概括为外部"行政化"和内部"行政化"两个方面.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是按高等教育的规律办学.去行政化的具体途径包括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方式以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高校要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的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高校“行政化”涉及高校与政府组织的关系、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角逐等内外两个层面.高校行政化的背景是高等教育系统被视为一个政治系统,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官僚机构,内部组织层次科层化.高校“去行政化”不是简单地取消行政级别,而是要平衡高校内部的权力,各司其职,尽可能地引导高校从政府的下属组织解放出来,建立符合大学理念的高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学章程建设是高校实现"去行政化"的前提,高校"去行政化"是回归学术本真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结合"去行政化"与大学章程的内涵以及"行政化"弊端等问题,需要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倡导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真;增强教代会、工会等民主机构话语权,实现民主管理;探索建立董事会制度,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等四种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而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干扰了学术活动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推行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势在必行。我国目前的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历史由来已久,探究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高校关系,增强高校的自主办学权;二是民主管理高校,崇尚学术权力,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三是以法律作为保障,坚持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6.
"去行政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必须实现其在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合理界定。通过规范行政权力,提升学术权力。本文从我国高校"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内涵出发,指出我国高校行政化的弊端,分析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最后提出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行政化是高校以“官本位”为中心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状态和倾向,它是在政府的长期行政管理体制下.高校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内部人员对利益的追逐而形成的。高校行政化的弊端表现为高校受政府行政管理的制约而缺乏办学自主权和高校学术权力的弱化,进而导致内部权力失衡。从逐步改变政府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和高校理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两个方面入手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机制行政化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有:高校内部行政权力泛化,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学术组织与学术事务管理行政化,限制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行政人员挤占学术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高校管理活动行政化,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官本位"思想盛行,大学里功利氛围趋浓;受官僚习气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变形。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应去行政化,其主要途径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落实教授治校的主体地位;完善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协调好多元权力之间的关系;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管理文化内涵建设,提升行政管理的效能;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高校行政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实质是改变行政权力过度膨胀的倾向,合理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与职能,使二者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去行政化之后的高校必将更多地引入"服务行政"的理念与管理模式,进而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以顺应整个社会行政管理模式变革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应当通过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组织结构、完善服务机制以及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措施,推进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内部去行政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重要方面,对其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内部行政化的内涵及表现,阐述了去行政化对高校内部组织的诉求是通过强化服务职能实现行政组织职能的转变,以尊重知识为高校内部组织设计的价值取向,并倡导从学习型组织构建的角度,重塑高校学术权力系统,构建扁平化、咨询化、开放化的高校内部学术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11.
高校“去行政化”,核心的问题不是高校有没有行政级别的问题,而是要将高校从政府的行政下属性组织中解放出来。要实现高校“去行政化”,关键在于通过规范学术委员会、强化教代会职责和推行校务公开的方式,使“民主管理”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在本质上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学术组织,要按照认识和思想的逻辑来运行。根据学术组织的特殊性,高校教学科研岗位干部"去行政化"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建立学术组织干部专门序列,实行分类管理;全面实行任期聘任制,从级别、身份管理走向职务、岗位管理;取消科研机构及负责人的行政级别,弱化教学单位及负责人的行政级别;建立学术民主程序,传承教学科研岗位干部的学术自由、学术民主"基因";建立完善学术权力运行制约机制,防止教学科研岗位干部"主动行政化";大力推进高校管理权力和重心下移,去掉教学科研岗位干部"被动行政化";实现教学科研岗位干部职务与党政管理岗位干部级别的对等互认,保证教学科研岗位干部出口畅通、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13.
学术体系内部行政化是尚未引起高校充分注意的行政化地带。学术体系内部行政化是学术体系内部存在的学术人员违背知识处理逻辑行事而产生的一种行政化行为。这种行政化分显性和隐性两种,高校对这种行政化的关注与处理不尽如人意。这种行政化主要是由过度强调学术自由、学术体制机制不畅、学术良知和道德下滑以及重形式轻实质的行政化处理办法引起的。克服这种行政化必须提升学术人员的学术道德,建立健全高校的学术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和培育高校师生的学术民主和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去行政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评价机制的“去行政化”是“高校去行政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最为切合实际的着力点.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到评价方式,现行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行政化”表现十分突出,并且对教学、科研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而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去行政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多元的评价主体系统;确定均衡的评价内容体系;采用内涵式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5.
明确"去行政化"的目标,能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内部治理去行政化改革提供持续的动力。发展学术,培养人才,既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灵魂,也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方向。高校内部治理"去行政化"的核心目标必定指向"学者""学生""学术"这"三个中心"的诗意融合。为此,高校必须通过改变行政主体中心化、学术权力边缘化、学术目标碎片化等路径来努力接近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6.
崔慧仙 《文教资料》2014,(14):100-101
近几年高校行政化成为高校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一现象实际是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断冲突演化的结果。作为高校权力系统中的两种基本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围绕高校行政化产生的原因、表现方式等展开研究,探求高校去行政化的政策和实践可能引导的高校内部管理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对高校去行政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逐步探析高校去行政化后的管理模式,推进行政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术、服务于师生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高校行政化是当今中国高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控制和消除高校行政化,可以取消高校内部的行政级别,构建基于学术职位的退出机制,强化高校的学术职位制而弱化行政职位制,建立高校内部官员严格的任职资格。  相似文献   

19.
针对“行政化”等于“官僚化”的认识误区和“去行政化”就是“取消行政”的理解偏差,文章从词性、内涵等方面对“行政化”和“官僚化”进行了明确的区分.经比较分析得出,高校的行政管理问题是消极的行政化,或者说是“官僚化”;高校“去行政化”就是取消“官僚化”的部分,而非简单地“取消行政”.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青云 《天中学刊》2011,26(1):65-67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且进一步升温。高校"行政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高校"行政化"的产生既有大学内部的原因又有大学外部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高校"去行政化"需要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抓住铲除"行政化"的牛鼻子;消除把取消行政化等于取消行政管理的误区;要渐进式推进,不能一轰而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