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双语教学在我国非常流行.应从语言的功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双语教学"并非"文化入侵",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变"关系,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语言禁忌是民俗、民风的具体体现,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于不愿意提及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这就是禁忌语.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细研文本,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领学生徜徉于语言之途. 一、重视迁移,生发语言实践 在课堂上,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语言形式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迁移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升,学生在习作时就能任意地调动、组合头脑中的语言储备,达到"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如我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的第4节时,学生理解这一节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相似文献   

4.
翻译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演变的.翻译语言的"欧化"既是中国与世界之冲突融合在语言上的反映,也是中国自身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藏匿于语言背后两种文化间的权力斗争.面对处于中心地位的西方文化,弱势文化必将寻求自我话语权.简而言之,不同时期的具体译例可以从实证角度验证百年来翻译中"欧化"语言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5.
恢复高考后的1985年,"诗歌"题正式进入全国语文试卷.从此以后,尤其是2002年<考试说明>增设诗歌阅读专项要求以后,诗歌题由知识型客观题向能力型主观题不断发展变化--考查知识,品味语言,欣赏意象,评价情志,鉴别风格……取材广度慢慢扩大,命题深度层层推进,测试难度节节攀升,审美特色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一、物理学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旧的概念、规律、说法不断被淘汰,这也是物理语言发展的一个过程,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物理学语言,如"楞次定律"等.与此同时,物理语言不仅仅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处于信息社会的高中教师和学生要顺应"智能+"时代发展潮流,紧跟时代脚步.Python语言是主流程序开发语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其树立创新意识,构建知识体系,使处于"智能+"时代的高中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不断发展,外语教学也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转变.认识到语言学习不仅仅是靠教师教出来的,教并不意味着学.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对教学的效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 "黄色"一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涵义.黄色是汉民族崇尚的颜色之一,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象征着神圣、高贵、皇权,庄严等.传统宗教也非常推崇黄色,黄色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黄色"一词具有了贬义色彩,有了色情.低级下流的意思.从黄色的文化涵义的变迁可以看出,词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词义的变迁也反映了整个民族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张爱凤 《现代语文》2006,(11):104-106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意义.俗话说"看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句话形象通俗地说明了交际对象及交际环境对于语言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教育对教师期望较高,大家希望通过提倡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又希望孩子们的考试成绩节节攀升.目前这种理想很难实现,所以我们教师也是左右为难,甚至有人把"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喻作"三座大山"以致使教师产生过度的压力,甚至产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中,随着"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修辞学转向"的不断演进,隐喻成为哲学家们研究的焦点.不仅在美学领域,几乎所有与语言有关的学科都关注着隐喻研究的发展.隐喻思维在人类认识世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中隐喻无处不在.但是,一些哲学家却认为,隐喻是语言中的非正常现象,作为一种纯语言现象,隐喻可有可无,加之语言的模糊性、多义性使得修辞现象容易造成误导,故学术研究中应该尽量少使用隐喻.针对科学哲学界对待隐喻的两种不同态度,本文一方面分析了产生分歧的原因,说明科学研究离不开隐喻;另一方面阐述了隐喻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语言也在不断的变化.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出现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把它同活用进行比较,以便使人们更清楚地对这一新的语言现象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恬 《文教资料》2009,(8):54-55
历史和现实因素促使英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普及.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语言的不平等现象比比皆是,语言的多样化不断丧失,另一方面,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进一步地得到巩固,由此产生的带有"本土化"特色又使世界英语出现多元化的局面.其实,与其说是英语造成了"不平等"现象,不如说是英语给人们提供了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发展.因此,简单地把一些语言和文化上的问题联系到英语发展上是极其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在不断地发展."于"字由古代汉语的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助词五种词性发展到现代汉语的介词、名词、词缀,中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演变的过程也十分复杂.在"于"的语法化过程中,不仅"于"的词性发生了变化,"于"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依据"于"的语法化过程来考察语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品味语言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让语言在品味中不断"增值"呢?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学情分析 近两年来,我校语文组参加了国家级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实验,该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探索作文的创新途径与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作文六视角创新训练"模式,即从作文的立意、选材、构思、技法、体裁、语言六方面探索创新的方法.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众所周知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密不可分,语言研究的成果往往直接服务于语言教学.随着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新的语言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融入英语教学当中,使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9.
关于如何对诗新词新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语言里的词汇,更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社会大变革的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不断有新的事物产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其中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能够从人们日常使用的词语当中找到痕迹.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语言各要素中,词汇可以说是其中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的要素.在这种形势下,新的词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农民还是城里人都能深切感受到我们的钱袋子鼓了,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经济的发展推动各行各业发展,无论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我都觉得需要建立"教育节"。通过这个节日,将教育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