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选题目的 扦插的枝条生根需要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促进.而生长素在植物茎内是通过筛管,由茎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的.那么枝条倒插时,枝条在土壤中的一端没有生长素,则不能生根,也就不能成活.但在农村常听说"柳枝枝条倒插可以成活".这使我产生了做柳树枝条倒插试验的想法,想通过实验研究柳树枝倒插能否成活,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加深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生殖形式有多种多样,园林上常利用植物的枝条扦插进行无性繁殖.同种植物什么样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呢?本活动主要对杨树枝条的老、嫩,长、短,芽的饱满与不饱满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迎春花的极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各部分的生长虽然有相关性,但也有它们的独立性。植物体的形态学两端各自具有固有的生理特性的现象,叫做极性(Polarity)。人们在植物的再生(r-generatlo)实验中,首先提出了极性的证据——将柳树的枝条挂在潮湿空气中,不管是正挂还是倒挂,形态学下端总是长根,上端总是长芽。为了验证极性理论的普遍性.我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师生,从1994年至今,作了上百次实验,终于找到了植物极性的一个反冽O1997年4月下旬,将荣莉属(J;t。Illtll[1ill)植物——迎春花(J、llldlfl000Liodl,)一年生枝条,剪成长15厘米小段,倒插…  相似文献   

4.
<正> 一、选择题 1.经实验比较,扦插的枝条带芽时,容易成活,其原因是 ( ) A.带芽的枝条生长快 B.芽能产生生长素 C.带芽的枝条是活的 D.芽能迅速形成叶进行光合作用 2.给鲫鱼的雌体内注射产卵期鲫鱼的脑垂体浸出液,能够促进该鱼产卵,原因是注射液中含有 ( )  相似文献   

5.
“克隆”是英语“Clone”的音译,音为无性繁殖,通俗的解释是精确地复制,科学上讲,利用生物的体细胞而非生殖细胞培育成另一个成体的繁殖方法就叫克隆。扦插柳树的枝条,成活后将长成一棵大树,然后从这棵树上再取枝条,再繁殖,可以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植物的生殖”和“种子的萌发”后学习的内容。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是长有叶和芽的茎。茎是芽发育而来的,只有弄清楚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植物园的大舞台上,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植物叶子选美大赛。参加比赛的选手可多啦,有浑身长满了刺的仙人球和仙人掌姐妹俩,还有枝条上长满叶片的枫树、樟树、杨树、柳树、梧桐树。比赛结果:仙人球和仙人掌姐妹俩获倒数第一名。理由十分简单,她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1.下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2.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四川、云南、西藏的一些荒山上,一到深夜往往传来悠扬的箫声.这箫声是一种草,它的枝条间是空心的,大风把它吹断后,就成了一支支长短不齐的空管、冬天一到,风吹声起,就发出高低不同,音色各异的音响来。 会唱歌的柳树 .在象牙海岸有一种和我国柳树相似的树,每当微风吹拂、它便发出幽雅的“琴音”。原来这种柳树叶子的纤维组织甚密,一碰击就发出优美的音响。 会唱歌的荷花 扎伊尔桨博湖上有一种荷花花朵甚大,墓部有四孔,气孔内壁复盖着一层薄膜。徽风从气孔进入,吹动干澡的花膜、花朵便发出一种同音乐旋律一样的声响来. (曾泉星辑)植物里…  相似文献   

10.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人类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探索和研究才获得的。 早在1648年,荷兰科学家范·赫尔蒙特( Van Helmont)就进行了陶盆栽柳树的实验,以寻找营养植物的物质。他在一个大花盆中放入90千克干燥的土壤,栽上一株重2.5千克的柳树幼苗。用雨水或蒸馏水浇灌,并用一个穿孔的铁板盖在花盆上,只允许气体和水进入而尽量减少别的物质进入。5年后将树移出称重,增加了75千克,而将土壤干燥发现仅损失了60克。因此他认为柳树重量增加只是由水引起的,他没有考虑到空气中气体的影响。 1771年,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发现,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