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解]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  相似文献   

2.
[理解]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   &;lt;草船借箭&;gt;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刻画了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  相似文献   

3.
今年寒假,我读了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好好的国家,为啥要分为三块?这都怨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他枉有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渊博学识,却不识黑白,这还不是“亮”错了吗? 你想想,天下是大家的,难道非要姓刘的来主吗?他帮谁不好,非要帮一个刘备?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出山来竟以自己的智慧使天下三分,以“羽扇纶巾的风度”与“传奇般的胜利”帮助刘备分裂国家,搅得天下大乱;再加上孙权又插一手,闹得一个国家分裂为三个小国,百姓不得安宁。试想,如果孔明和周瑜两人合力帮孙权,那天下早就太平,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4.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对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印象深刻。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向是智慧过人、所向披靡。他从初出茅庐一直到五丈原病死这五十余回书中,使用过无数成功的计策,锦囊妙计就用过三次。其第一次是在第五十四回及五十五回。周瑜与孙权定“锦囊妙计”下计谋,以孙权之妹为诱饵,骗刘备过江到东吴招亲,想趁机杀害刘备,索回荆州。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校的一节语文教研课,执教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ll课中的《草船借箭》。听课的有校长、教导主任、全校的语文教师。首先老师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读懂课文。接着老师检查预习:师1 :昨天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生1 :我知道。当时是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就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出了“草船借箭”这个方法除掉诸葛亮。师2 :你知道了时代背景,真好。谁再接着说?生2 :他说的不对,不是周瑜想出“草船借箭”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奔驰”跑车、一堆礼品再次出现在诸葛亮的茅屋前。管家再次向他们跑来,说:“三位先生请!诸葛先生正在等着三位。”刘备终于见着了诸葛亮,并成功地说服诸葛亮先生出山帮助他实施他的远大计划……诸葛亮这次要和周瑜合作,与曹操交战。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想陷害他。没让周瑜费多少功夫,诸葛亮就踏入周瑜设好的陷阱。周瑜很高兴,一边唱着周杰伦的《双截棍》(可是变调变得厉害),一边琢磨怎样害诸葛亮。而这时,诸葛亮正煞费心思地在考虑借箭时用哪支船队(大家一定纳闷为什么要借箭吧?我来告诉你,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话说当年周瑜心里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命令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即可。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便驾二十只船驶向曹营,向曹军“借箭”。周瑜听了诸葛亮的借箭过程,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诸葛亮真的那么神吗?假如诸葛亮“借箭”的时候,曹操用的是火箭,诸葛亮还会那么神机妙算吗?火箭会把草船和草把子烧掉,那诸葛亮会怎么办呢?难道他会法术,还是他有别的锦囊妙计呢?我估计诸葛亮没办法了。  相似文献   

8.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枝箭,以此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识周瑜和诸葛亮性格、语言各具特点这一截然不同的关系上,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但也是关键。要剖析这一难点,就必须完成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领悟。  相似文献   

9.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它要求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都要采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坚持认识上的全面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就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一个实例。曹操为统一天下,率百万大军,攻打孙权。面对曹军的压力,东吴内部分化成了主战、主除两派,孙权的态度也不明朗。刘备与孙权唇齿相依,为坚定孙权作战的决心,诸葛亮接受了东吴主战派将领鲁肃的邀请,去东吴进行游说。在东吴,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对诸葛亮百般洁难,张昭以刘备曾败给曹操为例,认定弱无法胜强,而诸葛亮认为一…  相似文献   

10.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故事以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作结束句,这句话既是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的表白,也是全文对诸葛亮足智多谋,才能惊人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抓住“神机妙算”这条主线,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一、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已经能从故事情节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周瑜要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是事情的起因;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事情的经过;借箭成功是事情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以果导因,剖析诸葛亮借箭前后巧妙安排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熟知气象地理,运筹帷幄。文章开篇就揭示了周瑜同诸葛亮的矛盾。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苦心设计了一个圈套,要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来。按照当时的工艺水平,这件事是很难办到的,况且周瑜还  相似文献   

11.
周瑜等在赤壁之战获胜后发动江陵之战,并最终迫使曹仁撤走。占领南郡江陵等地使得孙权后来在与刘备就荆州问题的交涉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刘备赴江东谈判“都督荆州”之事,周瑜、吕范劝孙权借机留下刘备。不过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c义,对刘备采取笼络、联合的立场,但又力求从刘备那谋取一定实际利益。周瑜向孙权提出先攻取巴蜀、汉中而后进占襄阳的战略规划。他或想到刘备以后会染指益州.因此主张先西进益州,这样可挤压刘备未来的战略发展空间,实现“二分天下”的目标。他的病逝使这一战略规划未能实现。赤壁之战后的周瑜是江东方面向外扩张的急进派,而且他抓住了向荆州扩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在三国故事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周瑜。关于他,民间的传说很多,自罗贯中《三国演义》深入人心后,就更是家喻户晓。只是这部小说的流传带来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为了维护刘备的正统地位、塑造“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形象,小说家不惜将许多原本是周瑜的功劳移到了蜀国君臣的头上。最  相似文献   

13.
难得糊涂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一回堪称经典。当时孙权、刘备结成联军,合力抗击曹操。周瑜怀着"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态想要难倒诸葛亮,让他在几天之内赶造出十万枝箭,  相似文献   

14.
“滚滚长江东逝水……”这熟悉的歌曲在耳畔响起,昔日的三国已一去不复返,但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等人的形象久久不能忘却。  相似文献   

15.
怀古赤壁     
1800年前,孙权、周瑜、鲁肃、刘备、诸葛亮以绝地反击的方式,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案例.其实,这场战争的胜负,大战前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6.
东汉建安14年,周瑜与孙权定下"美人计",欲夺取荆州。诸葛亮支持迎亲,刘备害怕有诈,诸葛亮大笑":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随后交给保镖赵云三个锦囊,并"附耳"密嘱":三条妙计,依次而行。"三个锦囊何时何地使用又有详细安排":一  相似文献   

17.
《草船借箭》一文,结构严谨,构思巧妙,语言精要,文章各个环节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近细读此文,又有新的收获。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历来教学上以他知人、知事、知天象和计算精细上来分析、理解,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只从这些方面来分析、理解,是不够的,不全面的。因为作者在文中还着意从反面即周瑜、鲁肃不知诸葛亮来反衬、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如第一段周瑜提出要诸葛亮10天造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这表明诸葛亮对完成任务是胸有成竹的。可周瑜却以为他是在开玩笑。第二段,写鲁肃以为诸葛亮说三天造十万支箭是假话;周瑜以为诸葛亮真是造箭,而拟意让军匠们不给备齐材料以拖延时间;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而鲁  相似文献   

18.
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四人某日乘飞机出游。突然,飞机出了故障,而机上只有三个降落伞,于是诸葛亮提议:“我问问题大家答,答对者得一个降落伞。”提议全体通过。诸葛亮首先问刘备:“天上有几个太阳?”刘备答:“一个。”于是刘备分得一个降落伞。诸葛亮又  相似文献   

19.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因其在央视“百家讲坛”出色讲演而“一炮走红”,成为广大观众追捧的人物。易中天教授端出的历史菜肴,都做了许多精致的加工,以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如,他把诸葛亮、周瑜比作帅哥,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巧妙地与当今的炒股联系起来,观众既熟悉,又觉亲切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草船借箭》第7自然段。【教学目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能找出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句子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