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死刑废止问题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删除我国刑法中与死刑相关的内容,而是一个背景复杂需要进行多维度考察的综合性问题.死刑废止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一座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深入,在相关条件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将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阶段式推行.同时,它的实现也并非一劳永逸没有任何代价的理想蓝图,其实现的过程将会引起全社会范围的巨大波动,会引发社会价值的重新反思.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死刑的废止运动将是一个自上而下进行推广的过程,将是限制-废止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废止死刑面临的障碍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严厉的一种刑罚.又称为极刑。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死刑这种自人类野蛮时期开始的残酷刑罚方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质疑.废除死刑已成为今天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在中国,由于其特殊国情,立即废除死刑仍是一种奢望。但是,在废除死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性潮流的今天,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国内的死刑政策尽快并尽量与限制或废除死刑的国际趋势接轨。  相似文献   

3.
死刑是一种最为严厉的生命刑,在历史上多有适用。然而随着人权理论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废止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对贪污贿赂等非暴力性犯罪。在国际社会普遍废除死刑的情况下,我国也应结合本国现实情况,逐步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恤刑思想与当代死刑废止突破口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传统儒家刑罚观念的反映,恤刑思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虽然存在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其中的合理成分也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我们应当以此为借鉴,率先在老年犯罪人领域废除死刑,这样,既可以打破死刑存废这一无谓的争执僵局,也可以为以后大范围废除死刑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死刑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 ,在存与废 ,限制与扩张问题上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 ,至今尚无定论。从目前我国实际来看存置死刑是必然的 ,但在今后死刑的发展上仍要坚持“严格限制“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在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的合理性和应然性,并希望通过对传统法律文化研究,能对现代的刑罚体系构建有一些裨益。  相似文献   

7.
死刑的存废是一个古老但历来颇受世人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中国死刑现状的分析暨死刑存置理论根据的质疑,认为,死刑废止虽然是世界潮流,但中国的死刑废止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8.
应在现阶段调整现行故意杀人罪的立法模式,为死刑适用确立科学、合理、明确的标准和条件;在条件成熟时,可将大部分原本属于故意致命性的普通暴力犯罪,通过立法技术的调整,转以故意杀人罪论处,逐步使故意杀人罪成为仅存的死刑罪名;在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完善达到相当程度时,可考虑最终废止故意杀人罪的死刑,从而攻克这一死刑的最后堡垒。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学术界关于死刑存废的主要观点及我国死刑的观状。然后论述我国应当保存死刑并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最后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中的死刑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目前贿赂犯罪的立法现状来看,包括受贿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单位受贿罪等多个罪名。但对于受贿罪共同犯罪的认定,实践中还存在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受贿犯罪的有效打击和遏制。所以,笔者将对受贿罪中的共同犯罪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为共同犯罪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旷日持久的死刑存废之争,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认识和评价死刑。中国保留了死刑,但从制度和程序上限制死刑的适用,这符合中国的国情。然而人类最终必将全面废除死刑,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从天才的贝卡里亚开始,死刑的存废便成为学界与各国政府关注的一个社会与法律问题。贝卡里亚预见到死刑将会被废除,但他没能揭示出死刑消亡的内在原因。其后的学者大多从死刑本身来找死刑应存或应废的理由,而很少有从刑罚的发展体系来寻找死刑最终的命运。死刑像任何事物一样,有它产生、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刑罚发展规律性的制约。当自由刑发展到可以替代死刑时死刑才能被取消。我国现阶段要根据死刑消亡的规律性作出是否废除死刑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论死刑     
死刑存废之争由来已久,立论点有十余种之多.死刑存置论者极力从死刑的威慑力来维护死刑的正当性,而死刑废止论者则以人权主义否定死刑的正当性.死刑的正当与否应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受贿罪立案依照贪污罪以5000元为标准。根据1999年《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4000元以上情节较重的也予以追诉。以数额作为受贿罪的主要标准存在易惹争端、不符合刑法基本原理、不利于司法操作以及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稳定性等缺陷。与贪污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采取相同的立案标准也不符合受贿罪的罪质与特征。因此,应当取消具体立案数额标准,依据《刑法》第385条关于受贿罪行为犯的内涵,采取非量化的立案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下放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在二十多年的司法实践中暴露出不少弊端,尤其是对生命权的轻视。而最高法收回死刑核准权的决定不仅有效地贯彻了国家"少杀、慎杀、严防错杀"的刑罚政策,更体现了法的价值的回归,彰显对生命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对于死刑的适用,当今世界性的潮流是废除或限制。我国基于目前的国情,坚持保留死刑,但对死刑的适用从“法定情节”、“犯罪主体”、“管辖、核准和执行程序”上进行了限制,并独创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死刑适用制度。坚持“少杀、慎杀”,既符合了国际性潮流,又符合了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和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少杀、慎杀,可杀可不杀的坚决不杀”原则对死刑裁量没有限制作用,杀人要准、适用死刑要考虑社会影响的原则难以限制死刑的适用,纵向稳定、横向平衡原则可能导致死刑的滥用。为了有效限制死刑的适用,应确立“严格限制的报应刑原则”、“必须考虑的预防刑原则”、“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被全面考量原则”以及“一切合理怀疑被排除原则”。  相似文献   

18.
当死刑的废除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时,探讨我国目前仍然保留的死刑立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这一授权根据法律的规定经历了一个从合法而冲突而不合法的过程。但在《立法法》生效以后,直接适用《人民法院组织法》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死刑核准权的规定,以及各高级人民法院接受这种授权,这一授权受权已经没有法律根据,应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