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丹 《教育与职业》2006,(26):139-140
本文论述了在实施技能型课程改革中,高职高等数学教师应注意:立足应用性,突出技术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领悟中学习;精心选材,强调针对性,把握好教学的弹性;培养学生在过程中思考,在行动中掌握技巧和方法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日渐下降的现状,与正快速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当今社会对人的数学素养的要求日渐提高的现实背道而驰。这一问题已引起众多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加强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工科数学教育的现状,并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高职工科数学课程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应针对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发展需要﹐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传统的经济数学内容进行整合﹐兼顾理论与实践,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亟待进行。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使高等数学既能为各专业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工具,又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高技术运用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是高职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文章对基于职业能力的模块化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论述与分析,对需注意的几个环节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志莹 《教师》2010,(30):50-51
本文结合南京市浦口区中等专业学校近几年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经验,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考核体系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南京市浦口区中等专业学校近几年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经验,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考核体系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高职数学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分离,专业服务性不强,亟需进行改革。通过重组教学模块、添加专业案例、布置开放性作业、增加选修课和相关讲座等举措,进行了建工专业数学课程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数学教学两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做一点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调研,深入分析了专业课程与所需数学知识的联系,对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进行探讨,从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调整教学侧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数学是高职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目前高职数学体系与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日渐显露,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改革下要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内容与专业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联系。本文在对目前高职数学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看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专业背景下职高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社会对职高生的现实需求,职高生的专业发展,职高生的学习心理,以及职高的数学教育现实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必须进行职高数学课程内容改革:并从学生的就业、生活及数学文化角度考虑。提出职高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具体的内容设置以及有待商榷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数学课程内容不能适应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的剖析,阐述了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数学课程内容重新整合的意义,提出了整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结合高职数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对目前高职数学教学中遇到问题的分析,探索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上突出模块化思想;在教学内容处理上淡化理论,加强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数学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17.
邹成 《教育与职业》2012,(9):122-123
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高职数学课程也正迎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文章指出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进行模块化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体现数学课程对专业知识的服务性;渗入数学建模思想并开设简单的数学实验。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求各学科教师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但是,这种应用不是仅仅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那么,怎样才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呢?我认为应该是教师在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中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0年,美国有95%的学校和72%的教室与Internet相联,数字化教与学的网络环境发展速度很快。我国在这方面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有赖于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建构主义理论的迅速发展,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领域的运用,我们已经逐渐打破了传统教与学的束缚。尤其是步入2000年以来,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可以这样说,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有效实现信息素养在数学中的渗透及课程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变了课堂形式,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