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杭斌 《辽宁教育》2013,(8):51-52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是编者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与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针对选文特点精心编制出来的,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没有有效使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普遍认为课后练习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上公开课时,教师基本不涉及课后练习;在平时教学中,很多老师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句带过,课后练习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相似文献   

2.
郭趁心 《现代语文》2014,(11):131-13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活水"呢?本人认为,它就是课外阅读。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学生的心田,让语文学习之花常开。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于漪老师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说"语文课堂"这个词,且把思考与研究的重点放在"语文"上.按理说,这本没有错;但是,如果在没有深入研究"课堂"的基础上就去研究"语文"及"语文课堂",那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李镇西老师《春之怀古》的课堂教学就是非常值得深思与研究的个案,它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让我们认识到,"语文课堂"的中心词是"课堂",要在尊重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来实践"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妨先看看这节课是怎样的流程.  相似文献   

4.
优质课竞赛中,有的老师把本来两课时的内容,压缩到一课时,使教学有"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之嫌,同时,有的老师把语文上成了看电影式的观赏课了,没有一点语文的味道,使教学偏离了轨道。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正确使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语文课堂实践问题,朱武兰老师提出并强调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为学而教"的课堂改革。语文课堂亟需唤醒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觉",需要教师从原点上搞清楚语文的"独当之任";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学科素养,就难以获得学科的尊严;从课程论的视角提高教师独立研读教材的能力,是解决目前语文教学低效的急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朱永娟 《考试周刊》2010,(45):225-226
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教学立足整体,使学生通过活动,整体感知,获得感悟。长时间以来,感悟教学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操作也缺乏科学性。语文教学往往以老师讲解分析为主,学生接受的是老师感悟后转述过来的"第二文本",学生没有进入感悟状态,也就很难说感悟了"第一文本"之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感悟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师在感悟教学中的作用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它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老师教得费劲、费时、费力,而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仔细分析学生厌烦作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学生代"老师立言"。老师规定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不管你有没有材料,都要写。②代"考试立言"。凡考试规定的内容,你必须写,至于材料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那是另外的事。③代"教材立言"。教材的编写者在教材中编写的内容,具有"法律"地位,这些内容不管你是否感兴趣,是否有东西可写,都必须完成。  相似文献   

8.
读了程少堂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4期上的《从语文味到人文语文》(以下简称"《从》文")一文,觉得他关于"语文味"教学理论的阐释偏离了他的课堂教学实践,且给人蹈虚之感。同时,其"语文味"教学理论中还存在一些理论和观念的错误。一."语文味"理论概念模糊程少堂老师把"语文味"中的"味"与中国古典美学联系起来,并用朱立元教授的话说:"中西两种美学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而‘味’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其逻辑起点、归宿点与立足点。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与复合体,在创新求变与坚守品位之间求得一种平衡是小学阅读教学的艺术性所在。那么,在复杂多样的阅读教学教法背后潜藏的不变之"道"是什么呢?有老师认为,是主宰小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解释学循环";有老师认为,是"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以贯之;还有老师认为,那是对本真语文课堂的求索……我们认为:把小学阅读教学融为一体的不仅仅是上述线索,更重要的是核心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核心语文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流派中,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以其清新、恬淡、优雅的教学风格,获得小语界的认同和肯定。"和美语文"在古诗教学中精彩演绎,细品之,拓展了"和美语文"以下的实践操作范畴。  相似文献   

11.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这是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一段话。的确,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听、说、读、写"乃语文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顺芝 《考试周刊》2010,(32):69-70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自学能力,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得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已充分认识到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由此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袁怀忠 《教师》2011,(3):51-51
写作能力是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之一,它综合反映学生语文素养。其中习作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学之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14.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这是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一段话。的确,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听、说、读、写"乃语文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彬慧 《教师》2012,(22):64-64
"前"作文教学理论是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老师的作文教学研究理论。所谓"前"作文教学,就是区别于我们现在的"后"作文教学。它是在文章生成之"前",创设一些情境,注重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相似文献   

16.
黎雪娟 《广西教育》2012,(16):57-59
初次见到管建刚老师,是在2011年"绿城之秋"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观摩研讨会上。管建刚老师的教学风采和习作教学的智慧,让记者印象深刻,想了解他的教学成长历程。记者想办法联系上管建刚老师、说明来意之后,他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不小心成了语文老师上学期间,管建刚学得最好的科目是数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问题颇多,近年来语文教学也倍受争议,批评的重点之一是语文教学效率太低效果不佳,其实这个问题语文教学界的老前辈吕淑湘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提出过,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花时最多,但是依然存在"少慢差费"的问题。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追求有效,而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亟需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8.
文林宝 《考试周刊》2011,(54):49-49
"语文"一词最先由叶圣陶先生提出,意即"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为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就是语文。很多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只注重书面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口头语言的教学,也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考试这根指挥棒在作怪。考试成绩是评定老师绩效、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于是老师在平时教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确立新理念、尝试新方法、力求新突破,构建活生生的语文教学,成了每个语文老师追求的理想境界。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灵魂的,有思想感情的,因而它的教学过程不应该是程式化的。语文教学就在于它的"活"。  相似文献   

20.
田俊萍 《学语文》2013,(1):27-28
一提到初中语文教学,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说过语文这门课没有什么可学的,也没什么可教的,教不教、学不学区别不大。笔者甚至在某段时间也产生了这样一种困惑,日常教学中偶开玩笑说:"谁要我的语文课,反正多一节少一节也无所谓。"实际我心里很明白语文教学的地位很重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突出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