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谈语文教学     
由于语文教学存在教学基本功差、教学艺术性差、教学理念落后、考试制度落后等问题,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要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改变试卷形式;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2.
王朝阳 《教师》2020,(2):39-39
在新课改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不断发展的当今,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始朝着人性化、探索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相比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新型的“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则更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语文教学围绕学生展开。文章就主要结合“非指导性教学”理念,针对如何促进小学语文优化教学的发展展开深入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深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度语文”教学理念的提出,旨在改变语文教学中的“肤浅”与“表面化”,呼吁语文教学回归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上。目前,“深度语文”教学理念还仅仅在部分重点中学被少部分语文教师付诸实践。这主要源于“深度语文”所预期的课堂要素水平与实际存在的水平之间存在差异与矛盾。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一定能使“深度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4.
“大单元”教学理念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语文教学在守正中创新依然是贯彻新课标理念的有效路径。从语文教学的守正出发,发挥学习任务群在“大单元”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抓住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教学组织中不可避开的主题、情境、任务、支架和评价五个要点,展示“大单元”教学理念,借助“学习任务群”重构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5.
警惕语文教学中的“假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话”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把对话分为“真对话”与“假对话”对我们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许多教师也正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对话。在轰轰烈烈的对话之时,我们要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警惕教学中的“假对话”。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求语文教学不仅重“知识与能力”,同时也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提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整个初中语文的教学引向一片更广袤、更自由的天地。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也引发语文教师新视角的思考。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标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胡滨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举起“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理念之旗,大力倡导“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积极组织和指导一批教师进行“言意统一”语文教学实践。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到教学第一线上研讨课。4月15日,他在沙井中学高一年级上《拣麦穗》,就是用“言意统一”的理念上好语文课的又一次示范。这堂课的教学与传统的教法大不一样,最明显、最突出的有两点。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应重新建构师范院校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理念。应凸显人文思想,使语文教育回归“人”这个教学平台;用诗意构筑语文教学这座文化大厦。在这座大厦中让学生敏锐地感知教学中的美好,以此提升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懂得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9.
当前语文课程有一个新理念:语文课“生活化”。这种“生活化”了的语文课程所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消解了语文教学,消解了“语文性”。“语文性”是站在语文课程的立场上,对语文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尺度。语文教学要有“语文性”。  相似文献   

10.
“简简单单教语文”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中的过程理念和学习方法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不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简单随便,而是指教师在吃透教材和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之后,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现实生活的变化必然带来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无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与时俱进,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手段吸纳进来,以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改进与提高,但我们要正视语文教学的特点,绝不能喜“新”厌“旧”,将传统的真正有价值的做法一古脑地抛掉。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新的理念,主要突出“有效”,试图在“有效”的理念下,探讨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行动策略等。《有效的语文教学》一书共分2篇10章,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现状。着重从认知心理学、语文学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阐述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基础,强调要遵循汉语学习基本规律,体现语文人文性,注重语文实践性,凸显语文审美性,发挥语文文字功能性。该书同时提出了有效的语文教学的行动策略,即有效使用和拓展语文资源,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建构,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建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语文教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是最早提出“读整本的书”教学理念并将之付诸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在编定初级中学国语“课程标准”时就提出了“读整部的名著”的教学理念。进入20世纪40年代,他将语文阅读教学理论进一步明确为“读整本的书”,并从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了语文阅读课程的改订、阅读教材的编撰、阅读方法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以“导”为主,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我国的中职语文教学当前正面临着种种问题,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应该积极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张瑞青 《成才之路》2024,(10):113-116
“真语文”理念强调语文的回归,即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强调师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主体,师生需要真实表达,表达真情实感。“真语文”理念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全面提升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语文教师应积极贯彻落实这一理念,不断创新和优化作文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阐述“真语文”理念的内涵及意义,提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真语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大多“热衷”于对“对话教学”的教学运用与理论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就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可见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是很重视的。而所谓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或“对话型”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 ,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学形式的单一 ,教与学关系的失调 ,导致了教学效益的低下。有鉴于此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必须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指导下 ,变革沿袭已久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 ,这将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优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阅读汇报课”则不失为一种体验创新特色和展示语文教学形式变革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创新课型。“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在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和广泛涉猎的基础上 ,自由畅谈阅读收获、体会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创新课型。…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每一次的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等同于一次“语文贸易”,教师手头上每一次到底能拿出多少价廉物美的“语文商品”?学生们每一次又到底能从教师手中心甘情愿地“买走”多少?这既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个学校领导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提出语文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准市场化”的操作过程,无意于所谓的方法创新,也不想硬性地把它归结为所谓的素质教育范畴。其意旨在于正视语文教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现状,极力倡导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教学理念。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把丰富鲜活的社会实践引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真正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经过笔者的认真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准市场化”的语文教学过程应树立起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范国强 《江苏教育》2007,(18):13-15
崔峦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谈到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目前的阅读教学,“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以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片面理解“大语文教学观”和“软化学科界限”等新的课程理念,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大量的目标不明、学科界限不清的扩展和延伸。为了还语文教学本来的面目,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标”,把握扩展延伸的“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