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雪娟 《文教资料》2009,(24):54-55
传统的语义学在分析词义的演变和发展时,更多地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外部因素,未能把握词义演变的本质.认知理论认为词义演变的内因来自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只有认知因素才能说明词叉演变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本文探讨分析了认知隐喻学对于词义演变现象的解释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认知语言学分析词义演变过程中引起心理突显的原因,推测其演变的类型.其研究意义为:通过词义在共时层面之间的认知联系可构拟词义的历时发展脉络;植物类词义演变有扩大占优势的倾向;待定项可从认知角度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五行"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后逐步演变为五方、五季、五脏的属性概念。本文从认知隐喻学理论视角,探讨了五行物质概念意义向时空和人体脏器概念属性演变的机理,对于探讨了古代先民的认知思维方式和五行隐喻意义的衍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回顾过去,学界对词义演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相关研究仍存在可改良之处:缺乏对词义建构模式及意义演变机制的探究。本研究于认知视域下总结归纳出了汉语词意义建构模式和意义演变机制,并展现出了"红"、"白"等词意义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借代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根本的认知方式,是词义的演变的重要原因。我们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借代产生的原因,并辅以实例分析,指出其对英语词汇意义演变和拼写简约化的影响,旨在发现英语词汇意义引申中借代的运用规律,给英语教学和词典编纂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敬媛 《海外英语》2014,(20):105-106,117
在多义词教学中运用认知路径法,即从认知隐喻的解读视角,顺着词义历时发展的脉络,分析词义发展的认知路径,观察多义词如何从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意义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演变发展出各项词义。无论是简单词形还是由复合词、派生词等构成的复杂词形,多义词都会在意义的历时演变中涉及到众多隐喻和转喻现象。分析这些现象,揭示人们发展词义时的认知理据,能够使多义词的教与学不仅充满乐趣,而且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7.
在线教师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动态地分析教师学习者在线培训过程有助于提升教师参训效果,同时也充满挑战。社会认知网络特征分析方法综合运用了社会网络分析与认知网络分析的优势,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表征和分析。本研究采用社会认知网络特征分析方法分析教师在线评论和交互文本,探究了不同成绩教师学习者的社会认知网络特征及演变情况。研究发现,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教师学习者的社会交互情况差异显著,社会网络特征的演变情况不同;认知主题存在差异,认知网络特征演变的趋势相似而程度不同;社会交互与认知演变存在内部一致性,但受个人特征与教学组织影响显著。对在线教师培训中的教师学习者群体进行社会认知网络特征分析,有助于精准把控教师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有效反馈和提升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们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模式,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隐喻的本质即是将已知的认知域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以理解和认识新的事物。借助于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隐喻理论,归纳并分析了汉语中"走"字所具有的隐喻意义,简要梳理了"走"的语义演变,并总结了新时代下涌现的与"走"有关的新词语。对词语的隐喻意义和语义演变的解读有助于指导人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词语。  相似文献   

9.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词汇的意义演变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的。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认知在词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对隐喻认知理论的阐述,提出将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论词义演变的隐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词义演变的主要方式。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着词语意义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以“相似性”和“联想”为基础的隐喻思维和词义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通过隐喻概念的三种方式影响着词义的演变。了解隐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词义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女作家徐坤以“僭越”和“内省”的不同笔致.从身份反思的角度,抒写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存在以及历史和现实重压下女性的身份危机。她以传统人文精神烛照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贫血”,以西方女性主义诊断现代女性社会存在的“失语”症状。徐坤的作品显示出其知识女性写作立场的文化底蕴和现实深刻性。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角色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社会互动过程。执政党员是特殊的社会角色。执政党角色的确立必须解决好巩固社会基础与利益整合以及自身权力监督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滨海旅游的重视,广西滨海旅游正面临大好机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制约广西滨海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人才吸引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方面,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滨海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以期能促进广西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西方后结构心理学的镜像理论入手对舒婷的早期代表作《致橡树》进行文本重读,对诗人在文本中的话语进行历史的分析。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舒婷诗歌中所体现的女性特有的微妙心理变化结合西方女性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女性的自我发展历史做以综合关照,并对《致橡树》的自身的文学价值提出重新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巴金的创作塑造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具有化意味的当属封建家庭中的长、幼子形象。本试从这二个人物形象中探讨其思想中对传统化的无意识接纳和秉承,并在这种联系中探讨其人物的化意味。  相似文献   

16.
饶银华 《襄樊学院学报》2004,25(6):38-41,49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了新的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多边外交日趋活跃,外交理论不断创新,我国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发展或多或少地有所滞后或者缺陷,在社会适应行为发展上尤为突出。寄养儿童在寄养家庭中得到了情感满足、需要满足、行为支持、心理健康发展。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透视应用文写作的真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善美是所有文学艺术形式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应用文虽不同于文学作品,但透过其文本及写作主体也可以感受到它同样在追求真善美。求真,要求材料的真实性与功能的实用性;求善,要求行文目的明确,立意从善,追求文风的优良,撰写者要有强烈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求美,要求格式规范,语言简约、严谨,顺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精神资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已经成为一个相当规模的群体。物质的贫困造成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理想和价值观的迷失,导致"精神贫困"。笔者通过对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贫困"的现象及成因的分析,力图找到一条"精神资助"的方法和途径,希望对解决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均势安全和集体安全各有优劣,而其劣势是非常明显的,合作安全反映了世界安全发展的趋势,尽管其完全实现尚待时日、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