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渝东南文化旅游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土家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区域内与土家族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以土家族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简单介绍,分析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渝东南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散、旅游类型趋同、旅游产品集群建设滞后的实际,利用智慧旅游的优势,尝试构建基于智慧旅游的"以游客为中心"的渝东南旅游产品集群建设平台,统筹区域旅游规划、旅游建设与旅游营销,促进整体智慧管理、智慧景区、智慧营销、智慧服务,进而以旅游智慧化水平的提升来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深入进行,以期通过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来促进渝东南区域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重庆因其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没有得到发展与重视,所以至今在人们心目中重庆仍然是一个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年轻城市。但是,重庆作为一座拥有2400多年历史的城市,也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元素。尤其是在信仰(寺庙)文化发展方面,重庆拥有丰富的信仰(寺庙)文化资源。但信仰文化资源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以致大量资源逐渐或已经消逝在时间的大海之中。这里拟以渝东南地区的各级地名为根据,从地名中窥探渝东南信仰文化的基本概况,以渝东南地区多样的信仰文化丰富重庆市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4.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丧葬文化非常浓郁,包括族人团聚、哭丧等六个程序,文章通过对丧葬六个程序与宗教孝道文化的简单论述,得出了渝东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始终与中国孝道文化密不可分,是共鸣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独特,土家族、苗族的民族化具有优势,但目前旅游开发的力度并不大,旅游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不当,吸引力不强。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旅游业的SWOT的分析,其旅游功能定位应为“生态、民族民俗风情化旅游区”,必须加强对渝东南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龚敏 《考试周刊》2011,(70):216-217
如何将外在于课程的土家族的课程资源,转化成内在于课程的土家族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然而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资金和人力不足。解决资金不足和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政策保障,具体思路就是"三跨":跨省,跨民族,跨学科。"三跨"解决了土家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的最大问题,从而为对土家族文化进行教育学筛选和加工扫清了障碍,给渝东南土家族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土家族地方课程的开发对地方文化资源起着系统化的作用,有利于形成渝东南土家族特有的人文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在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划分中,渝东南被定位为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而培养能够满足渝东南旅游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则成为渝东南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产教结合视阈下,通过构建"政府旅游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相关企业、旅游职业院校"为参与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为运行机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为构成要素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创新渝东南旅游人才培养,并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体现,对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和新农村社区整体精神风貌的改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影响.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新农村社区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尚面临诸多困境.对此,必须正视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发展中的问题,立足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加大力度全方位地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以期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品牌核心价值在根本上决定了品牌体系的独特性、识别性、不可复制性和吸引力。黔江旅游品牌开发首先要从品牌核心价值开始,确定具有前瞻性的价值主张后,才能着手构建品牌体系框架。黔江区旅游品牌开发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即以核心价值为品牌原点来打造品牌体系,实现从内到外、上下一致的开发过程。以此开发过程所取得的经验和做法,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品牌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在全面致力于实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其重点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而关键在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渝东南是重庆市唯一的民族自治地区,关系到重庆市"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振兴,这离不开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综合改革,迫切需要充分关注该地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立足城乡教育统筹的宏观背景和视角,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在专业人格、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政策保障和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研究揭示了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诸多现实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讨论,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城乡教育统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渝东南地区的酉水和乌江流域现在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仡佬族,但在古代却是仡佬族生活的根据地与大本营,有很多保存至今的名胜古迹和风俗习惯可以作为证据。挖掘仡佬族文化因素,对于研究仡佬族的文化来源与迁移去向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保护与开发民族旅游文化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主城和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市的两个重要区域,且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以重庆主城和渝东南地区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的基础以及存在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旅游互动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彭水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农村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条件亟待改善;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素质低;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等。应对之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渝东南农村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渝东南村民致富能力;集中力量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切实贯彻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城乡统筹战略在渝东南的贯彻实施,必须具有切合渝东南少数民族区域文化传统、自然、人文生态与历史地理沿革特点的产业发展观念和实际规划。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尽主导责任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加速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加速发展的时机渐趋成熟。在对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及条件进行客观分析基础上,就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进行探讨,进而指出旅游业加速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渝东南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如果能以优势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这些地域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渝东南地区可以更好更快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探究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第一产业(特色农业)的延伸、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的渗透(乡村旅游);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第二产业的重组及第二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工业旅游);绿色生态基础之上的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的“分区”对策.旨在解决以“生态”和“绿色”为背景下的该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功能配置最优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瓶颈障碍,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规模较小,旅游资源同质,旅游精品奇缺,旅游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形象不亮,旅游营销乏力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黔中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黔中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我们要重视文化的宣传和展示,增强法律保护的意识,大力培育文化基地,发挥高校在教育传承中的特殊作用,从而使优秀的黔中文化更好地服务于黔中经济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浓厚,要维持这种特色优势,同时改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低的科技水平,当地教育的发展应该借鉴"威斯康星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发展教育,使得该地区"脱贫"并得以持续性地"致富"。"生存论"、"民族共生教育"等理论可以为"威斯康星理念"在渝东南地区的运用提供理论支撑。该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义务教育阶段要把当地民族文化更多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延续现有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优势与民族特色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进而转化为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