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实践教学论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论是与理论教学论相对的教学理论,所谓理论教学论是指以教学理论为研究对象的教学论。其实质是一种教学理论的再研究,是一种书斋献式的研究。而实践教学论是指以教学生活本身为研究对象的教学论,其实质是一种教学研究,是一种深入“课堂田野”的实践研究。实践教学论的提出与完善动摇了传统主流的理论教学论“一枝独秀”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教学论研究对象上的认识上存在分歧,有认为教学论是应用各种学习理论的理论;有认为教学论是研究教养的一般规律;有认为教学论是研究最优化教学法的科学等等。通过对教学论研究对象的历史探究和理论分析,文章认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以有效教学为宗旨的教学问题,它是一种主观与客观、流变与稳定、事实与价值、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教学论教材编写史略杭州大学教育系董远骞在中国,系统的教学论教材是近代的产物。当时,我国学者引进西方教学论:1901─—1919年,主要通过日本引进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教学论,或者说日本化了的教学论;1919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主...  相似文献   

4.
教学论的发展过程就是逐步科学化的过程。教学论科学化的过程经历了经验教学论、科学教学论、现代教学论、马克思主义教学论、理论教学论和实践教学论等阶段。教学论科学化的特点是教学论由最初简单朴素的命题,后来逐步有了理论的论证,并且逐渐贴切、多方面和不断深化。教学论科学化的过程没有终点,教学论工作者必须为教学论的科学化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学论主要是“教论”。由于终身学习。课程改革等原因促成了新形势下“学”的张扬,教学论要重新纳“学”为内涵,在体系构建上,可从主体论$目的论,实施论,反馈论四个大部分,从"“教”与“学”及其辩证关系的角度来安排纳“学”为内涵的教学论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德国专业教学论研究及其在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是在专业科学的基础上,从职业能力分析及开发入手,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制定教学方案的一门科学理论。以电气专业为例,电气技术作为重要的专业领域,要以专业教学论的观点,在电气专业职业特点、相关工程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其教学过程。专业教学论贯穿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始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职教师资专业教学论能力的培养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教学论的发展,作为“跨世纪的思考”的主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不论是对教学论昨天的评判、今天的反思,还是对明天的构想,见仁见智者皆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教学论形态的发展上。人们习惯于从其他学科吸收其研究成果,移植其方法论,来完善教学论的形态.应该说是不失正当之举。吸收也好,移植也罢,大多获得的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精神”,真正能够促进教学论发展的因素是学科教学论。本文试把学科教学的历史演进作为研究教学论的逻辑起点,考察教学论与学科教学论的因缘,并以两者的结合部为切点,探讨教学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闫祯 《教育探索》2002,(9):56-58
现代教学论应运而生,它是传统教学论的新发展。本以前瞻的眼光,着力论述了现代教学论在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关系和教学方法这四个方面体现了传统教学论的发展趋向,同时也简要地论述了现代教学论在其他六个方面也体现了传统教学论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的社会变革中,与此相一致,教学论学科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使这种变革化为一种现实的力量使教学论具有生命力,这不仅是过去20年的教学论研究带给我们的沉思,也是新世纪向教学论学者提出的挑战。为此,在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李秉德、李定仁、万明钢三位先生的指导下,西北师大教学论专业的博士、博士生进行了“教学论学科建设时代课题”的笔谈,以促进教学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向生活世界的实践教学论:教学论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教学论主要是理性主义的教学论,它沉迷于抽象的观念世界,追求普遍性和绝对的确定性,对人当下的现实教学生活世界漠不关心,使其自身陷入了危机。而与之相对立的实证主义教学论也因其对科学化的过分追求以及对教学论的人文性的忽视,而无法使教学论安身立命。教学论应成为面向教学生活世界的实践教学论,应以关注人的生命为旨趣,在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对话”中产生,应对教学实践具有价值指导而非仅技术指导的作用,能给教育实践工作者以智慧、信念,启发其不断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1.
生长点是教学论发展的关键问题,历史上教学论领域的每次重大突破和革新,都源于生长点的重大突破和重新氛择,赫尔巴特的统觉论、杜威的经验论以及罗杰斯的自我论等都曾促进了教学论的发展,在新的世纪,现代教育论的发展需要寻找新的生长点,说体性理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它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并以其开放性而不断发展,因此,以主体性为现代教学论的生长点不仅是必要的、必然的,而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论的范畴与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论范畴是教学论独特的思维形式,是教学论的理论要核与基石;建立起由学科的概念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不仅是学科发展之必须,也是学科成熟的主要标志;在分析教学论范畴和理论体系关系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论的基本范畴进行归类和梳理,提出并阐述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范畴及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黄伟 《教育学报》2007,3(4):24-28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发展各有不同的历史进路,教学论有着不同于课程论的实践担当,以课程论为主导话语体系还是以教学论为主导话语体系,取决本国的历史语境和实践传统。试图用课程论来涵括教学论有碍于教学论的发展,无助于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而当前课程理论概念的泛化更是对教学改革的迷乱和干扰,需要认真清点与反思。教学论要想完成自己的时代课题,必须走向独立,面向实践,寻求本土化重建。  相似文献   

14.
新旧世纪之交的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与此相一致,教学论学科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使这种变革化为一种现实性的力量、如何使教学论具有彻底性,这不仅是过去20年的教学论研究带给我们的沉思,也是新世纪向教学论学者提出的挑战。为此,在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李秉德、李定仁两位先生的指导下,本刊特联合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论专业的博士、博士生进行了“教学论学科建设问题的回顾与展望”笔谈,以促动教学论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教材的教学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意义上以教育性为价值取向的教材研制观,由于偏离了教材的教学性本质,致使所研制的教材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因而构建教材应以教学性为首要价值取向,即必须按教学论原理去研制.在此过程中,处理好教材与教学论其他各要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是关键所在,这也正是教学论思想的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6.
贾晓霞 《小学生》2012,(8):10-10
教学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根本区别点。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语文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大,求知欲强,  相似文献   

17.
试论“非教学论”研究倾向张熙一教学论要教学论化的问题,尚未受到重视和研究。这些年来,一般只讲教学论要科学化,也讲教学论要中国化,至于教学论化的问题,似乎是不言自明的。然而,教学论研究中“非教学论”倾向却很明显,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教学论学科的地位,使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教学论课程是为高师中系的培养目标服务的,高师中系的培养目标指导着语教学论课程教与学的方向;语教学论课程体现了高师中系的培养目标,高师中系的培养目标是语教学论课程的目的和基础,二相辅相成,各依对方为存在的前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在从1901年翻译与介绍赫尔巴特教学论开始的整整一百年里,我国的教学论研究在诸多层面均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然而,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教学论问题甚至是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困惑之后的理性反思与试图重构便成为我国教学论在新世纪初年获得新生的必然抉择。宏观而言,我们认为,在我国目前的教学论研究过程当中,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种致命的困惑,即教学论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随着相邻学科的发展,教学论自身受到了来自学习学、儿童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追究起来…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兼评“双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主体的地位问题,目前,在教学理论界只要承认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这个大前提,就基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有争议。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有的同志提出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共同构成教学主体。”(即“双主体”论)并且批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割裂了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双方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